2014年l2月 第l7卷第6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2014 V01.17 No.6 【文学艺术研究】 《汉书》引《诗》考 李小成 (西安文理学院国学研究所,西安710065) 摘要: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字,其中对《诗经》 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 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关键词:《汉书》;《诗》;引诗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77X(2014)06—0006—07 汉代使儒家经典上升到独尊的地位,将五经立 颜师古《汉书注》日:“应劭日:逸诗也。”[2]66这 里为《汉书》引逸诗,体裁为四古。原文为:“四牡翼 翼,以征不服。亲省边陲,用事所极。九变复贯。知 言之选。”① 为官学,也就是“将为学与为官、治学与治国、儒者 与官绅通过学而优则仕结合起来”。…作为文学的 《诗》,在当时被目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对之做了 道德性的阐释。班固生活在浓厚的经学氛围中,其 《汉书》中仅就征引《诗经》篇目,初步计算有90多 篇,引用频率达200多次。这当中有些是意引,有些 是化引,更多的是直接引用,这里所考察的只是后 《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此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 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熠。忧心惨惨,念国之为 者,所用比较版本以《四库备要》、朱熹《诗集传》和 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为主。《汉书》引用的《诗经》 篇目,有些与今流行本文字完全相同,有些稍有差 异,有些则为今流行本所无的逸诗。逐一对其考释, 可见东汉流传《诗经》本子与今本之出入,对其进行 梳理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一虐!”郑玄《笺》日:“惨惨,犹戚戚也。” 卷八宣帝纪第八 《诗》不云乎?“无德不报”。 《诗经・大雅・荡之什》中有“无易由言,无 日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仇,无德 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 不承。” 、《纪》对《诗》的征引 《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 外有截。” 卷六武帝纪第六 引自《诗经・商颂・长发》中的诗句。今本 《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收稿日期:2014—03—12 《诗经》为“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 基金项目:西安文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陕教位字201106) 作者简介:李小成(1963一),男,陕西华县人,西安文理学院国学研究所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学与文化 研究。 ①清代郝懿行《郝氏遗书》中有《诗经拾遗》1卷,辑录较为完备。今人则有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六 《先秦诗》为逸诗,收录亦为祥备。张西堂、张启成有专文考辨,见《西北大学学报》1958年第1期、《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 1、3期。 6・ ・有截。”① 卷九元帝纪第九 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 “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4]504 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诗》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 之。”郑玄《笺》:“匍匐,言尽力也。”《汉书》所引与 今本相同。《后汉书・章帝纪》:“盖君人者,视民如 父母,有憎怛之忧,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唐刘知 几《史通・暗惑》:“居里巷者,犹停舂相之音,在邻 伍者尚申匍匐之救。” . 《诗》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诗》云“徐方既傈”。 《诗经・大雅・常武》:“徐方既来”。《四部备 要》本作“徕”字,《十三经注疏》本作“来”字。 三、《志》对《诗》的征引 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诗》云:“尹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 今本《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 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 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汉书》所引与此同。 《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 国,以绥四方。” 《诗经-大雅・民劳》云:“民亦劳止,迄可小 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释日:“中国,京师 也。”《孟子・万章》讲到舜深得民心、天意,“夫然后 之中国,践天子位。”这些用例的“中国”,均指居天 下之中的都城,即京师,诚如刘熙为《孟子》作注所 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卷十成帝纪第十 《诗》不云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诗经・小雅・节南山》日:“节彼南山,维石岩 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节:高峻貌。岩岩:积石 貌。师:太师。周三公之官,职掌兵权,类似大帅。 具:俱。 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 《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瞰日。99朱喜《诗集传》释日:“谷, 生;穴,圹。”_] 二、《表》对《诗》的征引 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诗》载其制日:“介人惟藩,大师惟垣。大邦惟 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 独斯畏。” 《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 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 坏,无独斯畏。”[4 3550在《四部备要》本后两句中的 “毋”字,在《十三经注疏》本作“无”字。 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 是昆,俾民不迷。” 《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 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 吊吴天,不宜空我师。”《汉书》所引为《节南山》之第 三章前五旬,且没按顺序征引。 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 《诗》日:“钟鼓锃铿,磐管锵锵,降福穰穰。” 《汉书》中的“锃”字和“管”字,在《诗经・周颂 ・执竞》则为“钟鼓隍隍,磬莞将将,降福穰穰。”朱 熹《诗集传》为“哩”字和“莞”字,注日:“隍,华彭 反,叶胡光反”。“莞,音管。”《十三经注疏》本亦为 “隍”字和“莞”字。 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 《诗》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 我敢遏。” 《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朱熹《诗集传》注日:“《汉 书》作‘遏’,阿葛反,叶阿竭反。”[3]2黯 《诗》日:“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日: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诗经・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 四方。”《诗经・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 孚。”朱熹《诗集传》为“典”字,《汉书》为“德”字,与 《左传-昭公六年》同:“《诗》日:仪式刑文王之德, 日靖四方。又日: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诗》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 《诗经・大雅・洞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汉书》中所引“恺”字,而今本《诗经》为“岂”字。 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诗》日:“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馇彼南亩。” ①朱熹《诗集传》为:“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 烈。海外有截。”朱熹在注中说:“履,礼。”《十三经注疏》本 《毛诗正义》中亦为“率履不越”。《正义》日:“履,礼,释言 文。”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 ・ ・7・ 又日:“十月蟋蟀,人我床下”,“嗟我妇子,聿为改 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岁,人此室处”。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 《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同我妇 子,馈彼南亩。……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诗》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今 有成语“蜩螗沸羹”。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 “现状,蜩螗沸羹,事实章章,不可掩蔽。” 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窒熏鼠,塞向瑾户。嗟我妇子, 日为改岁,人此室处。” 《诗》日:“有瀹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 我私。” 《诗》云:“尔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尔德,以 亡背亡仄。” 《诗经・小雅・大田》日:“有濞萋萋,兴雨祁 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颜师古注本《汉书》本作 今本《诗经・大雅・荡》中有:“不明尔德,时无 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与《汉书》所引次 “兴云”;北宋宋祁日:“兴云”当改作“兴雨”;南宋 朱熹《诗集传》本为“兴雨”。宋人治经,以理取胜, 于不合处随意改字。宋人治学之风气于此 明矣。 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 《诗》日“无酒酤我”,而《论语》日“酤酒不食”, 二者非相反也。 《诗经・小雅・鹿鸣》:“有酒渭我,无酒酤我。” 南朝宋谢灵运《逸民赋》:“有酒则舞,无酒则醒。” 《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l5 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周颂》日:“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燕”,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出自《诗经・周颂・良耜》,与朱熹《诗集传》本 字句完全相同。 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 《诗》日:“毋日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 兹。”又日:“乃眷西顾,此维予宅。” 《诗经・周颂・敬之》:“无日高高在上,陟降厥 士,日监在兹。” 《诗经・大雅・皇矣》:“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经》日:“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日不享。”《论 语》日:“子不语怪神。” 《经》日指的是《尚书・周书・洛诰》中的一段 话,并与今本同。《论语》日出于《论语・述而》:“子 不语怪、力、乱、神。” 《诗》日“率由旧章”。 《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经》日:“乃立冢土。”又日:“以御田祖,以祈 甘雨。” 《诗经・大雅・绵》:“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诗经・小雅・甫田》有:“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 《诗》日:“人而亡仪,不死何为!” 出自《诗经・廊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 ・8・ 序倒置。 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诗》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诗经・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四、《传》对《诗》的征引 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 《诗》日:“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 之德。” 出于《诗经・周颂・清庙》,与今本字句同。 《诗》日:“有来雏雎,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 穆穆。” 出于《诗经・周颂・雕》,与今本字句同。 《周颂》日:“降福穰穰”,又日:“饴我蕉辫”。 前一句出于《诗经・周颂・执竞》,后一句出于 《诗经・周颂・思文》。 《诗》日:“歙歙批 ,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 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出自《诗经・小雅・小曼》,与今本同。 《诗》日:“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 瞽替!”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 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四部备要》本“密 勿”,在《诗集传》中作“黾勉”。《四部备要》本“瞽 瞽”,[2 在《诗集传》中作“嚣嚣”。[3 J1 《诗》日:“朔日辛卯,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 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又 日:“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 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 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 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 不臧。”[ ]l53-154 《诗》日:“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 为陵。哀今之人,胡憎莫惩!”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与今本同。所 不同者,《四部备要》本“卒”字,在《诗集传》中作 “奉”字,朱熹注云:“率,崔嵬也”。 《诗》日:“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 之将!” 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与今本字句同。 《诗》云:“雨雪廉廉,见睨聿消。” 《诗经・小雅・角弓》:“雨雪濂濂,见睨日消。”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与今本同。 《诗》日:“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 尔瞻。” 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与今本同。 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诗》日:“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 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朱熹注:“日,音越,《韩诗》、刘向作聿。”[3]195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与今本字句同。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与今本字句同。 《诗》:“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诗经・大雅・文王》:“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传:“肤,美;敏,疾也。”疏:“殷士有美德,言其见时 之疾。”[ ] 《诗》日:“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 出于《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 世。”后世《诗经》本皆写作“鉴”字。 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出于《诗经・鲁颂・闷宫》,与今本同。 卷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 《诗》云:“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出自《诗经・大雅・行苇》,与今本同。 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诗》:“薄伐猃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 朔方”。 前者出自《诗经・小雅・出车》,与今本同。后 者出于《诗经・小雅・六月》:“出车彭彭,旃旒央 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r3]】 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诗》日:“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 《诗经・大雅・蒸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尚书・虞书・皋陶谟》:“政 事懋哉!懋哉!” 《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出自《诗经・大雅・假乐》,与今本同。 《诗》不云乎,“嗟尔君子,毋常安息,神之听之, 介尔景福。” 《诗经・小雅・小明》中有:“嗟尔君子,无恒安 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嗟 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 之,介尔景福。”《汉书》所引与今本有出入。 《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 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 交乱四国。”朱熹《诗集传》日:“樊,藩也。”[3 319o 《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出自《诗经・小雅・巷伯》,与今本同。 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 十四上 《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出自《诗经・大雅・常武》,与今本同。 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 十四下 《诗》日:“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今本《诗经・大雅・文王》亦为:“思皇多士,生 此王国。”朱熹注日:“思,语辞。皇,美。美哉此众 多之贤士,而生于此文王之国也。”[3 22o5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与今本同。 《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出自《诗经・小雅・采芑》,与今本同。 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前两句出于《诗经・小雅・白华》,与今本同。 后两旬出于《诗经・小雅・鹤鸣》,与今本同。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故日:“水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姓纩充耳,所以塞聪。” 今本所无,属《诗》逸诗。“故日”后一段话,源 于《大戴礼记・子张问人官》,原文为:“故古者冕而 前旒,所以蔽明也,统觥塞耳,所以弁聪也。故水至 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卷六十八霍光金日弹传第三十八 《诗》云:“籍日未知,亦既抱子。” 出自《诗经・大雅・抑》,一字之同。《四部备 要》作“藉”字,而《诗集传》本作“假”字。朱熹注 日:“假令言汝未有知识,则汝既长大而抱子,宜有 知矣。”[3 3 ・9・ 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报”,《十三经注疏》本亦为“无德不报”。 《诗》日:“咩咩焯焯,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 狁,蛮荆来威。” 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诗》日:“吉Et庚午”。 出自《诗经・小雅・吉日》。朱熹《诗集传》注 日:“庚El,亦刚El也。” 《诗经・小雅・采芑》中有:“戎车咩咩,咩咩焯 焯,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 狁,蛮荆来威。” 《诗》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 永久。” 出自《诗经・小雅・六月》,与今本同。 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诗》云:“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 tL, 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诗》日:“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又日:“雨我公 田,遂及我私。” 前两句出于《诗经・小雅・鸿雁》,后两句出于 《诗经・小雅・大田》,字句皆同今本。 怛兮。” 出于《诗经・桧风・匪风》,与今本同。 《诗》日:“天难谌斯,不易惟王,上帝临女,毋贰 尔心。”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十三经注疏》本文 为:“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 于周,日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 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 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 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涣。文王嘉 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祥,亲 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 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 右命尔,燮伐大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 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 车煌煌,驷骡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 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汉书》所引,似为四句相 连,故引全诗,以见其原本之面目。 卷七十三韦贤传第四十三 《诗》云:“有来雏雏,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 穆穆。” 出自《诗经・周颂・雕》,与今本字句相同。 《诗》曰:“薄伐 狁,至于太原。” 出自《诗经・小雅・六月》,与今本字句相同。 《诗》日:“咩咩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 猃狁,荆蛮来威。” 出自《诗经・小雅・采芑》,与今本字句基本相 同,所不同者为首句,颜师古注日:“推,音他回反”。 而朱熹《诗集传》和《十三经注疏》本皆作“焯焯”。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出自《诗经・召南・甘棠》,与今本字句相同。 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诗》不云乎?“亡德不报”。 出自《诗经・大雅・抑》。《诗集传》为“无德不 ・10・ 《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 有截。” 《诗经・商颂・长发》中有:“率履不越,遂视既 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诗集传》注日: “履,礼。” 卷七十九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 《诗经・大雅・抑》中有“抑抑威仪,维德之 隅”句。 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诗》不云乎?“靖恭尔位,正直是与。” 颜师古《汉书注》日:“《大雅・小明》之诗 也。” ¨ 误也。今本为《诗经・小雅・小明》:“靖 共尔位,正直是与。”朱熹《诗集传》与《十三经注疏》 本均为“共”字。 《诗》云:“俾侯于鲁,为周室辅。” 今本《诗经・鲁颂・闷宫》中有:“建尔元子,俾 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两句并未相连。 《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述修厥德,永言配 命,自求多福。” 今本《诗经・大雅-文王》为:“无念尔祖,聿修 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熹《诗集传》与《十 三经注疏》本均与今本同。 《诗》云:“贪人败类。” 今本《诗经・大雅・桑柔》有“大风有隧,贪人 败类”句。 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诗》日:“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 我后生。” 《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诗》日:“念我皇祖,陟降廷止。” 今本《诗经・周颂・命予小子》中为:“念兹皇 祖,陟降庭止。”字句基本相同。 《大雅》日:“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今本《诗经・大雅・文王》为:“无念尔祖,聿修 厥德。”《四部备要》本在前引文为:“毋念尔祖,述修 厥德。”而此处引文则与今本相同。 《诗》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诗经・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 以四方,克定厥家。” 《诗》云:“茕茕在疚”。 出自《诗经・周颂・闵予小子》。朱熹《诗集 传》与《十三经注疏》本均为“嫒嫒在疚”。朱熹注 日:“娠,与茕同,无所依怙之意。”[3]270 《诗》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为整部《诗经》的第 一首诗的两句。 《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诗经・大雅・抑》中有:“敬慎威仪,维民之 则。”所不同者仅一“惟”与“维”之别也。 《诗》日:“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又 日:“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前三句出自《诗经・周颂・敬之》,与今本字句 略同,所不同者,“惟”“维”之别也。后两旬见之于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我将》,与今本字句同。 《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出自《诗经・小雅・青蝇》,与《十三经注疏》本 及今本字句相同。 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诗》云:“民之失德,乾银以愆。”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与《十三经注疏》本 及今本字句相同。 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诗》云:“燎之方阳,能或灭之?赫赫宗周,褒 姒灭之!” 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十三经注疏》本 为:“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四部备要》本中的“阳”字、“能”字,在朱熹《诗集 传》中作“扬”字和“宁”字。 《诗》日:“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匪降白天,生 自妇人”。 出自《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 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 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 出自《诗经・大雅・荡》,朱熹《诗集传》中为: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十三经注疏》本亦作 “鉴”字。 《诗》云:“乃眷四顾,此惟予宅。” 《诗经・大雅・皇矣》之诗也。《四部备要》本 中的“予”字,在《诗集传》和《十三经注疏》本中均 作“与”字。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今本《诗经・邶风・谷风》为:“凡民有丧,匍匐 救之。”《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 服救之。”’孙希旦《集解》注日:“扶服,并如字。又 上音蒲,下音蒲北反。本又作‘匍匐’,音同。”L8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日:“靡室靡 家, 狁之故。岂不日戒, 狁孔棘”。“薄伐猃狁, 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第一处引《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狁之故。不遑启居, 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 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 事靡盛,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骥骥。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 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 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二处引《诗》出自《诗经・小雅・六月》:“薄 伐 狁,至于大原。”朱熹《诗集传》注日:“大, 音泰。” 第三处引《诗》出自《诗经・小雅・出车》:“出 车彭彭,旃旒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诗》云:“虽元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 命以倾。” 出自《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 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语句与今本相同。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诗》日:“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 强圉。” 《诗经・大雅・ 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 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 寡,不畏强御。”“矜”与“鳏”通,《左传・昭公元年》 引作“鳏”。《汉书》中的“圉”字,在其他本子中皆 写作“御”字。 《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额。” 出自《诗经・大雅・瞻印》,但在《诗集传》以后 ・1】. 本中为“瘁”字,《毛诗传笺通释》:“《传》日:殄,尽。 瘁,病也。郑《注》日:殄,病也”。 《诗》云:“惟师尚父,时惟鹰扬,亮彼武王。” 《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驷骡彭彭,惟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 商,会朝清明。” 纳,加以解说。如2009年黑龙江大学王红娟的硕士 论文“《汉书》的《诗经》学研究”,在此基础上,2012 年她又做成了博士论文“《汉书》与汉代《诗经》 学”;2009年河北师大郝丽艺的硕士论文“两《汉 书》引《诗经》研究”,还附有统计表,以引用方式(直 引、化引、意引)、事件及人物、引用篇目来分类;有 的表还分帝王、年号、公元、任务、类型、引文、来源等 《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出自《诗经・小雅・小宛》第六章开头两句,与 今本字句完全相同。 《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诗经・大雅・燕民》第四章最后两句,与今本 字句完全相同。《诗集传》日:“一人,天子也。” 《诗》日:“亡言不雠,亡德不报。” 《诗经・大雅・抑》:“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朱 熹《诗集传》注日:“仇,叶市又反,答。报,叶蒲救 反。”[3] 《十三经注疏》引《传》日:“雠,用也。” 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项,更为细致,这种角度的研究有一定价值。但我们 从《汉书》引《诗》与后世流行本比对的研究亦是一 种方法,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无法展开。 [参考文献] [1]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册[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3:129. [2]班固.前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据1936 年版《四部备要》缩印,1998. [3] 朱熹.诗集传[M].王华宝整理.南京:凤凰出版 社,2007. 《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诗经・大雅・文王》:“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卷一百上叙传第七十上 [4]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03. [6] 陆尔奎,方毅,傅云森,等.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8:2570. 《诗》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鉴观四方,求民 之莫。” 《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朱熹《诗集传》注日:“皇,大; 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莫,定也。”[3】2¨ 《十三经注疏》本亦为“监”字。 近几年来,对《汉书》史学之外问题的研究渐多 起来,有好几篇硕士、博士论文都在研究《汉书》的 引《诗》问题,但大多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类归 [7]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 书局,1983:140. [8] 孙希旦.礼记集解[M].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 华书局,1989:301. [9]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陈金生点校.北京:中华 书局,1989:1034. [责任编辑石晓博] The Study of Shijing Cited by Han Shu LI Xiao—cheng (Traditional Sinology Institute,Xi'an Unive ̄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Ban Gu is a rigorous historian,living in the era of classical studies.His masterpiece,Han Shu(or His— tory of the Han Dynasty),quoted th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from Five Classics extensively,especially Sh ng (the Book of Songs),for the parts of“chronicles”,“statement”,“annals”,and“biography”in Han Shu.Quoted range related rfom Songs.Poetry and Ode in the Book of Songs.It reflects Ban’S o ̄hodox thinking as he quo— ted a lot rfom Poetry.Han Shu has its own philology value due to it cited Shijing’S was the version of Han Dynasty. Key words:History ofthe Hart Dynasty;the Book ofSongs;cited poem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