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2.(2分)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3.(2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

第1页(共19页)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4.(2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肥: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 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钢 D.碱:火碱、纯碱、小苏打

5.(2分)下列事实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 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②用硫酸铜溶液和铁制取铜 ③用稀盐酸除铁锈

④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6.(2分)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

7.(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第2页(共19页)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8.(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15g甲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得到65g溶液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2分)为探究某块状固体的成分,小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第3页(共19页)

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

B.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

C.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推断固体中含有蛋白质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色,可推断固体灼烧后生成新物质

10.(2分)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序号 A

混合物 CO2(HCl)

除杂方法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

浓硫酸

B C

Cu(CuO) NaNO3固体(NH4NO3)

D

Na2SO4溶液(H2SO4)

A.A

B.B

C.C

D.D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将混合物灼烧 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1.(13分)

焰火中的化学

五光十色的焰火让人叹为观止。焰火中的白光主要是由金属镁燃烧产生。如图是有关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4页(共19页)

(1)燃烧前

图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 ,属于阴离子的有(填序号) 。氧原子(填“能“或“不能”) 直接构成物质。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符号) 。 (2)燃烧中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主要跟氧气反应,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少量氮化镁(氮元素显﹣3价)。

①镁跟氧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镁跟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焰火中燃烧金属镁是为了把 能转化为 能。 (3)燃烧后

氧化镁能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要把氯化镁中的镁元素重新分配到其它物质中,从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的角度,反应可分为两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和 。但无论化学反应多么复杂,从宏观看 不会消失,从微观看 不会消失。 12.(9分)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

第5页(共19页)

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 ;方法二 。

第6页(共19页)

13.(16分)

探秘火星上的化学物质

2021年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研究表明,火星上有大气,但总量很小,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年平均气温﹣55℃,夏季最高至27℃。火星地表没有发现水,但地表下发现有水冰的痕迹,表层土壤主要为氧化铁。到目前为止,火星上还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1)下表是火星大气及土壤的部分成分。请你完善下表信息: 成分

二氧化碳

构成微粒 (写符号) 体积分数

(2)已知干冰在﹣78.5℃升华。一年四季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波动较大,原因是 。

(3)移居火星是人类的梦想,根据题中信息回答:跟地球相比,火星上没有或含量不足以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哪些? 。

第7页(共19页)

氮气 氩气 氧气 水蒸气 碳酸钙

95.3% 2.7% 1.6% 0.15% 0.03% /

(4)要在太空中制取氧气、水和铁,有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资料1.用铁酸镍(NiFe2O4)做催化剂,用舱外太阳能电池发电,通电分解二氧化碳可生成氧气和碳。

资料2.氮气的沸点﹣196℃;氢气的沸点﹣253℃;肼(分子式为N2H4,读音:jing)的沸点114℃;肼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有腐蚀性,有剧毒。肼是航空器上常用的燃料。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探究制取氧气、水和铁的方法。

①在密闭的太空舱中,用资料1中的方法制备氧气的优点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肼在氧气中燃烧是否有可能获得水?请说明理由 。 ③已知肼在金属铂(Pt)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分解产生氢气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从氢气、氮气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的依据 。分离出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制得水。

④根据资料2中肼的性质,在使用肼制取氢气时,为保障安全 。

⑤以资料1中二氧化碳分解产生的碳、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火星土壤中的氧化铁为原料制备金属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6分)证据推理

(1)在探究碱的性质时,用到了氢氧化钾,小铭在整理实验台时

第8页(共19页)

发现,他推理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要证明氢氧化钾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相关推理 。 (2)小铭在切圆葱时眼睛被刺激而流泪。小铭想:为什么圆葱会释放出催泪的物质?这种“催人泪下”的物质有什么性质?小铭查阅资料得知:①圆葱被切开时因破坏了细胞组织,生成了多种挥发性的能刺激眼睛的物质(其中含有少量SO3),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催人泪下”的元凶。②SO3跟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你运用类比推理,写出三氧化硫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要避免切圆葱时眼睛流泪,请你给出两条建议。 , 。 三、计算(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6分)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08.9g 217.8g 226.7g 235.6g 245.6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g

10g

10g

10g

10g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9页(共19页)

答案

一、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A、所有物质均由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故说法正确;

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故说法正确; D、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对科学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原子结构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难度不大,读懂题目联系所学便能解题。

2.【解答】A、电子、量子属于微观粒子,物质是宏观概念 B、利用化学知识,例如、煤油,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用石油作原料制造塑料、合成橡胶;故B正确; C、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对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及物质变化的认识,难度不大。

3.答案: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

N6+2CO2.

第10页(共19页)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丁(即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1;

B.该反应有单质氮气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C.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发生还原反应;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丁一氧化碳和氮气的质量比(28×2):28=3:1.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A、钾、磷酸二氢钾都属于复合肥; B、氧化铜属于纯净物,故B错; C、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D、纯碱,不属于碱。 故选:A。

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知道材料的分类,复合肥的判断方法。

5.答案:①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铝强;

②用硫酸铜溶液和铁制取铜,是由于铁比铜活泼,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

第11页(共19页)

③用稀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④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是由于铜位于氢的后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答案: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故B说法错误;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说法正确;

D、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钠,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反应的实质。

7.答案: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可用于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物理性质;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点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

第12页(共19页)

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8.答案: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只能溶解10g的晶体,故B错误;

C、t4℃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温后,不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故D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酸可与碳酸氢盐或者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选项A错误;

B、加入酚酞不变色,选项B正确; C、有烧焦羽毛气味,选项C正确;

D、②证明不含有碱性物质,因此说明经过灼烧有碱性物质生成,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

第13页(共19页)

的知识进行解答。

10.答案: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B、Cu灼烧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

C、NH4NO8能与适量的熟石灰研磨反应生成钙、氨气和水,不符合除杂原则。

D、H2SO4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点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1.答案:(1)图中属于原子的有BCE,属于阴离子的有DF,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镁原子。 故填:BCE;DF;Mg。

(2)①镁跟氧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化镁分子,镁跟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填: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化镁分子;3Mg+N2

Mg7N2;化合反应。

2

Mg3N8,所属基本反应

②焰火中燃烧金属镁是为了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第14页(共19页)

故填:化学;光。

(3)从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的角度,反应可分为两类,例如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例如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

Mg+Cl8↑,MgCl2+2NaOH═Mg

(OH)5↓+2NaCl,但无论化学反应多么复杂,从微观看原子不会消失。 故填:MgCl2+2NaCl;元素。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故填:不同,后者指二氧化碳;

(2)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2合价改变,故填:不正确2

CO2;

CO5,碳元素的化

Mg+Cl6↑;MgCl2+2NaOH═Mg(OH)6↓

(3)①每个家庭每天燃烧的甲烷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CH5~CO2 16 44 0.32kg 7.88kg

3亿个家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亿×7.88kg=2.亿千克,故填:2.亿;

②沼气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

第15页(共19页)

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方法一、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7OH)和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根据碳元素守恒;故填:减少。

点拨:此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1)下表是火星大气及土壤的部分成分。请你完善下表信息: 成分

二氧化碳

构成微粒 (写符号) 体积分数

(2)已知干冰在﹣78.5℃升华。一年四季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波动较大,冬季最低至﹣133℃,夏季最高至27℃。 (3)移居火星是人类的梦想,根据题中信息回答:跟地球相比、水、蛋白质、油脂

(4)①资料1.用铁酸镍(NiFe6O4)做催化剂,用舱外太阳能电池

第16页(共19页)

氮气 氩气 氧气 水蒸气 碳酸钙

CO2 N2 Ar O5 H2O CaCO3

95.8% 2.7% 7.6% 0.15% 5.03% /

发电。化学方程式为:CO2C+O3↑,所以在密闭的太空舱中,

还能消耗宇航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②资料2.氮气的沸点﹣196℃;氢气的沸点﹣253℃2H8,读音:jing)的沸点114℃,由肼化学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③已知肼在金属铂(Pt)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分解产生氢气和氮气2H4

N6↑+2H2↑;资料5.氮气的沸点﹣196℃,所以利

用氮气和氢气沸点不同、氮气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

④肼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腐蚀性,有剧毒。在使用肼制取氢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防止肼泄漏或反应容器不能用玻璃和橡胶制品;

⑤以资料1中二氧化碳分解产生的碳、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火星土壤中的氧化铁为原料制备金属铁

2Fe+3CO8。

故答案为:(1)CO2;N2;Ar;O8;H2O;CaCO3;

(2)火星上年平均气温﹣55℃,冬季最低至﹣133℃,夏季最高至27℃;

(3)氧气、水、蛋白质、油脂。

(4)①能获得氧气,还能消耗宇航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5

2

4CO;3CO+Fe2O7

C+O2↑;

②由肼化学式可知,肼中含氢元素,肼在氧气中燃烧有可能获得水; ③N2H8

N2↑+2H2↑;氮气和氢气沸点不同;

第17页(共19页)

④防止肼泄漏或反应容器不能用玻璃和橡胶制品; ⑤C+CO2

2CO;3CO+Fe2O3

7Fe+3CO2。

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基础性强,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认真答题。

14.答案:(1)瓶中氢氧化钾已有部分变质,他推理的依据是氢氧化钾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2═K2CO2+H2O;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钾部分变质。

故填:2KOH+CO5═K2CO3+H5O;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静置;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钾部分变质。

(2)三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3+H2O═H4SO4。

若要避免切圆葱时眼睛流泪,菜刀蘸水后再切圆葱,圆葱放在冰箱中冷却后再切。

故填:SO3+H6O═H2SO4;菜刀蘸水后再切圆葱;圆葱放在冰箱中冷却后再切。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8页(共19页)

三、计算(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答案: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第四次后再加入的碳酸钠没有反应,说明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设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2HCl+Na2CO5=2NaCl+H2O+CO8↑

73 44 x 4.4g

x=7.8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65%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9页(共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