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中国税收增长的实证研究

关于中国税收增长的实证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关于中国税收增长的实证研究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中国宏观税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519.28亿元,到1994年的5126.88亿元,直到2010年的73210.79亿元,税收收入增长明显。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趋势良好,一方面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与企业较好的效益带来了稳定的税源,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对税收的增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税收增长的意义在于了解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在不断的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本文从我国税收的现状入手,再对各个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一、我国税收的现状 1、税收的定义

税收收入(Tax Revenue)用TAX表示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需,依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共财政理论认为:从生产的角度分析,税收是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从交换角度加以审视,税收则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2、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现状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税收,税收的作用也就非常明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之前的税收制度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此次改革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也就成为了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1998年以来,为了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走私等涉及到税收的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法制建设,深化了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并建立了以“金税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且建立了海关缉私警察制度。随着新的《税收征管法》等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税收征管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强,这些种种措施对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08年个税起征点从1600元调整到了2000元,税收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减负来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种也不断的完善,我国目前开征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23种。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进一步调整至3500元,并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由9级降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并适当扩大了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二、我国税收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从这些因素出发选取了以影响税收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财政支出、GDP物价平减指数、净出口额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用EVIEWS软件对1985—2010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得出最优模型。

1、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原因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文缩写为GDP。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经济增长了,税收才有可能

增长,脱离了经济,税收如同空中楼阁一般。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越高,说明该国经济发展的越好,各行业的发展越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比较好,这为税收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因此GDP与税收的关系应该是呈现正相关,GDP的值越大,税收也就越多;反之,GDP的值越小,税收也就越少。所以GDP的符号应该是正号。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用TIF表示。这部分投资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建造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来使其增长的。国民经济通过不断地采取新技术,先进的设备,建立新兴的部门,进一步的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不断地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地创造物质条件,来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仅会带来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而且还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一般来说,税收收入的增加,随着固定投资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的关系应该是呈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越大,税收越多;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税收也跟着减少。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的符号为正号。

(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Total Volume of Retail sales)用TVR表示。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时候,这就说明人们消费的增加,而消费的增加所带来的便是税收的增加。所以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税收的关系应该是呈正相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越大,税收的收入也就越多;社会商品总额减少,税收收入也跟着减少,所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符号为正号。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用PFE表示。通过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财政支出的结构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这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财政支出的越多,说明政府购买就越多,而他所带来的便是税收的增加,所以财政支出和税收的关系呈正相关,财政支出越多,税收收入也就随着增加;反之,财政支出的减少,带来的便是税收的减少,所以,财政支出的符号为正号。

(5)GDP物价平减指数。GDP物价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用GFR表示GDP物价平减指数可以作为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假如一国出现通货膨胀,说明该国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这个时候,政府需要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少纸币的供应量,出现通货膨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后,为了防止经济的衰退,政府必须配套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手段之一便是减税,所以可以看出,GDP物价平减指数和税收的收入呈负相关,GDP物价平减指数越大,所带来的税收就越少;反之,GDP物价平减指数越小,说明税收越大。所以GDP物价平减指数的符号为负号。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从最优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相应的税收收入的均值会增加0.06663亿元,税收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越高,税收相应的也会越多。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会带来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相应的也会带来税收的增长。除了个别年份之外,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时候,税收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税收的增长。一种途径是直接增加税收收入,即缴纳的建筑安装营业税、房地产营业税之类的来增加税收的收入;而另一种则是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进而间接地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的增长也要依托经济的发展,投资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投资来拉动的,所以

说,投资的增长不仅仅是造成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会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

4、净出口额的影响

从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当净出口额每增加1亿元时,相应的税收收入的均值会增加0.1868亿元,税收收入是随着净出口额的增加而增加的,净出口额越大,税收的收入也越大。

进出口额,主要说明的是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税收收入的增长情况。从中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净出口额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个别年份之外,中国一直保持着对外贸易顺差的状况,而且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也就进一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经济的发展。从图2可以看出,在净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年份,税收收入的增长也是相当不错的。净出口额的增长促使着税收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进出口额越大,所带来的税收收入也就越大。这便是保留这个解释变量的原因。

5、GDP物价平减指数的影响

从最优模型最后的拟合结果来看,当GDP物价平减指数增加一个单位时,税收收入的均值相应的会减少292.3871亿元,也就是税收收入随着GDP物价平减指数的增加而减少。

GDP物价平减指数可以用来估算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GDP物价平减指数的计算基础比CPI来的更为广泛,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物价的水平。通货膨胀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和其经济政策,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收入的增长需要依托经济的发展。GDP物价平减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变化。从近年来GDP物价评价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当GDP物价平减指数比较大的年份,也就是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年份,税收收入的增长比其他年份来的少,这也就说明了GDP物价平减指数与税收收入的关系。因此,这也是留下这个解释变量的原因所在。

四、结论与建议

税收收入持续高速的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既有正面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不好的影响,税收收入增长了,预示着经济发展比较好,因为税收是经济的基础,也说明财政收入的增加,为以后政府的投资贡献更多的力量。但是,税收持续高速的增长,甚至赶超GDP的增长速度,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学界却是普遍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过高,因此合理的税收规模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影响税收收入的四个要素,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制定适合的财政政策

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形式直转而下,就当时的情况,我国制定了宽松的财政政策,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回升好转,走出经济低谷,虽然说全球的经济形势也在复苏,但是主要的发达国家经济却是不大乐观,美元复苏缓慢,欧元又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日本还没走出衰退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正确财政政策的制定是相当重要的。2010年以来我国已经走出经济低谷,考虑到“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特征,我国再继续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却也是不大可行了,财政政策应从适度宽松转变为从紧,控制财政支出便是一个相当好的方法。从模型的结果来看,财政支出跟模型的关系是正相关,所以说,财政支出减少了,税收势必也会跟着减少,从学界的一些的观点来看,当前的宏观税负过重,有制约经济发展的危险,所以说,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减少财政支

出,制定从紧的财政政策,减缓税收的增长是非常可行的。

2、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国经济直转而下,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经济能这么快从低迷中走出来,不得不说政府的4万亿投资是多么的重要,而在政府的主导下,投资是拉动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2011年中国经济走出复苏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政府主导的投资却必须放缓了,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的态势应该从大幅增长而向稳定发展。从模型的结果来看,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跟税收呈正相关,固定资产增加1亿元时,税收相应的增加0.06663亿元,减缓固定资产投资既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减缓税收收入增长的需要。

3、控制对外贸易顺差

由于净出口额跟税收的增长呈正相关,当净出口值增加1亿元时,税收增加0.1868亿元。而我国由于存在连续好几年的对外贸易顺差,使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不仅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吸引着许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更是促使税收的高速增长。控制对外贸易的顺差,不仅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轻,而且有利于控制税收的增长,可以减少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额,对控制对外贸易顺差,减缓税收的增长,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4、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控制税收的增长 由于GDP物价平减指数跟税收呈负相关,从模型的结果来看,当GDP物价平减指数上升1亿元时,税收相应地减少292.3871亿元,GDP物价平减指数代表着通货膨胀的水平,而2010年出现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特征便是非常的好,所以说,适当的通货膨胀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且对于减缓税收的增长,也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却是在经历着整体通货膨胀上移的态势,这已经不再是适当的通货膨胀了,所以说,这个政策要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出发,不能盲目使用,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严防通货膨胀超出预期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弊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税收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不容置疑。但是,如果税收的增长率高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并非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税收增长水平,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建立此模型的最重要的意义便是预测税收的增长速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建议,有利于经济的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冰灿、朱涵山、吴莹莹、余者写:税收增长超GDP增长分析[J].中国外资,2008(8).

[2] 黄凤羽:中国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10(42). [3] 杨纯华:税收超经济增长是税收制度使然[J].财政金融,2008(4). [4] 袁以枚、陈胜可:税收增长中经济因素的分解与测度:1994—2008[J].财政与金融,2010(8).

[5] 孙智勇、刘星:税收增长预测的灰色理论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0,16(3).

[6] 古丽娜儿·阿布都拉: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2).

[7] 刘冰、岳松:财政与税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