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本周对短线法预制控制线性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了解并学习的内容如下:
⑴短线法基本流程:
将梁在纵向分割成若干节段,节段在制作场内按照一定的线形控制进行预制,最后用后张预应力将梁体各个节段拼装起来成为一个梁体。短线法具有两大优势:占地少,适应性强。
短线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固定的模板将所有节段预制出来。该方法将梁体分割为若干节段 ,预制从B5-0节段开始 (第 1个节段无须匹配 ) ,这个节段通常被称为起始节段,然后将该节段前移作为匹配节段 (充当活动端模 )在下个台座进行浇筑 ,这样能保证相邻节段之间的剪力键完全匹配。重复这个过程 ,将第 i节段前移进行第 i + 1节段浇筑,直到所有节段预制完毕。
⑵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的实质:
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的实质就是通过每次调整匹配节段相对于待浇节段的空间位置来保证梁体的设计线性。
匹配节段空间位置的调整是通过测量节段顶面内埋设的位于节段轴线上的两个中线标和位于两侧腹板轴线上的四个水准钉来定位的。测量两个中线标可定出匹配节段在水平面内的偏转角度 (即转角 ) ;测量四个水准钉可定出匹配节段在竖直面内的偏转角度 (即倾角或仰角 )和绕节段轴线的旋转角度 (即扭角或畸变角 )。其测量的坐标均是相对于节段自身的局部坐标。
⑶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原理:
在节段预制时,匹配节段的方位是相对于待浇节段的相对坐标,属于局部坐标系。其测量的实质是将匹配节段六个测量点的坐标转化成待浇节段的局部坐标。
匹配节段位置的确定其实就是从一个局部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坐标转换过程。
例:下表是待浇注节段Y121-B2-2的监控联系单,其匹配梁段是Y121-B3-2,均在九号台座进行。
表1 Y121-B2-2监控联系单 BL FL BH FH BR FR 匹配梁控制坐标(放样值) X Y Z 竣工初始坐标(供校核) X Y Z 匹配坐标增量值(供参考) X Y Z 6.8713 -4.0408 0.0282 3.6872 -4.0245 0.0242 3.3749 -4.0355 0.0282 3.4964 -0.0053 0.0000 0.1907 -4.0242 0.0242 3.4965 -0.0003 0.0000 6.9088 -0.0125 -0.0001 3.4061 -0.0071 -0.0001 3.5027 -0.0054 0.0000 3.6145 -0.0009 -0.0016 0.1117 -0.0007 -0.0016 3.5028 -0.0002 0.0000 6.8706 3.6561 3.9587 3.9971 0.0194 0.0176 3.3616 3.9640 0.0194 3.5090 -0.0053 0.0000 0.1470 3.9973 0.0176 3.5091 -0.0003 0.0000 其中:按左手规则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X-X方向是纵向,Y-Y方向是横向。
待Y121-B3-2浇注并养护完毕后,测量其竣工初始坐标(如表1中所示的竣工初始坐标值),经坐标转换测得其作为匹配段相对于节段Y121-B2-2的相对坐标,将其移动至相对坐标位置(如表1所示的放样值),然后进行下梁段Y121-B2-2的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所有节段制作完毕。
附:数据采集示意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