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一、2010年CPI、PPI等指数
201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比2010年9月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08年10月以后25个月新高,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分别为10.1%和4.9%。
尽管都是见仁见智,但国内CPI(消费价格指数)处于上升趋势十分显著。近几月以来,只要你经常进入菜市场,就会发现,食品、蔬菜、粮食、水果等价格都有不小幅度的上涨。
二、物价上涨主要体现
菜价上涨是主要的物价水平上涨的体现。蔬菜是居民生活消费的必需品,菜价的稳定关系着基本的民生。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各地菜价上涨过快,一些地方某些品种涨幅已超出预期,
1
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严重影响着我国物价的走势。
6月份以来,国内蔬菜价格已经连续十周上涨。从“五一”节假日来看,全国各地就在经历新一轮的菜价上涨。有些城市,已经吃不到3元以下的蔬菜了。据新华社报道:
河北:持续低温推涨菜价
据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公布的信息:4月18日,上市的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09元/公斤,与一周前相比上涨8%。据一位菜贩介绍,近一时期,十几种蔬菜价格都涨了,涨幅每斤大概都在2到3角,最高的涨了4到5角。
北京:蔬菜均价涨近两成
据北京农业局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北京蔬菜价格环比开始下降,但仍高位运行。重点监测的北京八大农产品批发市场54种蔬菜的月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23元,环比下降5%,但比去年同期上升18.8%。
南京:市民大呼吃不起菜
5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京豆菜桥农贸市场,发现大部分蔬菜每斤价格都超过2元,特别是土豆、西兰花价格高得离谱。市民王淑萍说:“土豆从2.5元涨到3.5元,西兰花从5元不到涨到6元,一只西红柿将近2元。今天买了棵白菜,2元一斤。菜比肉还贵,真是吃不起。”
不仅菜价在不断上涨,油价,衣价等也在继续上涨。在经过将近5个月的漫长等待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终于迎来又一次调整。国家发改委今日宣布,10月26日零时起汽、柴
2
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每升分别上涨约0.17元和0.19元。
今冬棉衣比去年贵了不少,棉花、鸭绒等原材料成本上涨是首要原因。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白色大鸭绒从去年开始身价暴涨,从2008年的8万元左右一吨飙升到今年的24万元一吨。一件羽绒服平均用鸭绒100克左右,相当于成本增加了约16元。从年初开始,棉花的价格也已经翻倍,并带动了化纤等其他面料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因此整体算下来,今年制作冬衣的成本确实比去年上涨了约20%。
三、通货膨胀将持续
由于近期CPI不断攀升,屡创年内新高,同时我国流动性过剩状况短期难以得到好转。虽然年底通胀压力可能趋于缓解,但是未来国内外物价潜在的上涨因素依然长期存在,2011上半年通胀压力仍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政府有必要运用包括经济、行政等政策手段在内的组合拳,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及时有效管理。以下是中国历年的通货膨胀率情况:
四、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0年年初到2010年11月,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有关专家解释了原因,分别有以下几点:
3
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2010年3月20日中国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2009年秋季至2010年3月、4月中国西南大面积干旱,由最先的贵州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特别注意的是,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但2010年10月海南发生洪灾,导致2010年10月食品价格上涨。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夏收农产品总体减产0.6%。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空心村”、“留守村”的大量出现,表明劳动力外流已经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这源于劳动力稀缺这枚“炸弹”在农业领域集中爆发,这源于中国劳动力回报率过低而资本回报率过高,这源于资本与劳动力回报率长期失衡。
4
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第七,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1世纪前的20多年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但人口增长远远未到高峰,人均收入增长不断提升人均食品消费水平,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种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在长期内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货膨胀也就发生并长期化。
第八,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动力,中国的工业化速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导致中国的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和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的初级产品消费总量与世界资源可供量之间存在明显缺口,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上涨,2005年至2010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就是一个例子。
我认为造成了中国近来的通货膨胀有以下几点:一个是因为货币超发,货币政策不当产生的。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61万亿元,如果按照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中国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而中国GDP总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这么多的钱,最终要体现在物价上。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当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五、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胀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通胀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高效率的民营经济,利用资产泡沫解决通胀与经济失衡。
5
物价水平继续上涨
有关专家认为有几种方法可以抑制近来的通货膨胀:1、一步加息到位2、一步升值到位3、边加息边升值,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
南方人物周刊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智库 刘杉/文
经济观察网 陆志明/文 6
朱宜燕
邮政082班
3081602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