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港扬中港区大地水泥厂码头工程
构件预制施工方案
江苏港投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目 录
1工程概况 ................................................. - 1 - 2非预应力构件预制 ......................................... - 1 - 3质量管理 ................................................. - 3 - 3.1质量管理程序 ........................................ - 3 - 3.2质量通病防治 ........................................ - 5 - 4施工安全 ................................................. - 6 - 4.1安全管理制度 ........................................ - 6 - 4.2龙门吊起重安全措施 .................................. - 7 - 4.3用电安全措施 ........................................ - 7 -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靠船构件、走道板、纵梁、边梁、空心板、面板等构件均由预制场预制。现场预制场设在距本工程上游大港四期施工区内。预制构件在场内养生后,平板拖车通过码头上船,水运至现场安装。
预制场内设两座500型砼搅拌站、砂、石料堆场、钢筋边工场、梁板预制区、堆放区和出运区。
拆 模 试块试压 合格 出运安装 养 护 试块养护 砼拌制 浇注砼 制试块 设备就位 立侧模、加固 板模加工 原材料检验 绑筋绑扎 钢筋加工 胎模施工 钢筋检验
2非预应力构件预制
本工程非预应力构件包括:靠船构件、纵梁、前后边梁、走道板、面板等。
(1) 施工流程
- 1 -
非预应力构件预制流程图
(2)台座与底模
由于每类构件型号较多,为了便于施工,预制构件的台座全部采用木方组合加工而成,底座高20cm,木方支架上方铺设2mm钢板,形成构件的底模。于木支架台座的两侧安装固定式的橡胶止浆条,确保底模不漏浆。台座底部预留拉杆孔,便于穿拉模板底部对拉螺杆。
(3)钢筋加工现绑扎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洁干净。钢筋的制作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施工,同时要符合规范要求;对于II级钢筋连接采用焊接,其余采用搭接,搭接和焊接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预制场的钢筋加工间。钢筋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下料、焊接、弯曲等工序,加工成半成品,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做好明显的标示待用。
钢筋制作完成之后,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经“三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侧模。
(4)侧模
靠船构件外型较为复杂,为便于施工,侧模采用木模板,其余构件均采用定型钢模。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全部预埋件安装固定完成后,龙门吊吊装侧模。侧模采用对拉杆、斜撑等措施加固稳定。以纵梁为例,模板加固见下示意图。
- 2 -
台座
(4)砼浇注、养护、堆放
预制场砼搅拌楼生产的砼,采用罐车运至浇注点,直接放料入模或通过龙门起吊料斗的方式入模。砼料均匀分层浇注,人工振捣密实。
砼浇注完成后24后方可拆除侧模,并采取覆盖草袋、洒水养护等措施,保持潮湿养护1个星期。经试验室试压砼试块,确认构件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预制构件方可转运至堆放场地存放。
3质量管理
构件预制质量控制是本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部下设预制分部,预制分部设生产副经理一人,负责组织施工生产,专项技术负责人(兼预制分部质检员)一人,负责质量控制与检验。 3.1质量管理程序
(1)生产过程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措施、质量保证体系
审查批准 根据计划编制任务书 材料供应 执行施工方案 设备供应 开展质量活动 效果检查、质量检查 改善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的鉴定和评价 移交工程竣工资料 - 3 -
(2)原材料采购控制
物资设备部根据工程部编制的材料申购计划和各项技术要求制定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材料进场后结合厂家提供材质证书,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用于工程。
材料进场、材质证书
(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控制
检验合格后使用 项目物资设备部验收 抽样检验 检验不合格离现场 合原材料检验 半成品检验 物资、试验 总工、工程部 分项工程 实施细则 交底 分项工程施工 施工班组 格 班组自检 合格 专职质检员 复检 合格 监理工程师 抽查 合格 转入下道工序 - 4 -
3.2质量通病防治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制构件工程质量工作,努力克服质量通病,确保构件预制施工质量,现根据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对相关通病进行分析和采取防治措施。预制构件主要为砼工程方面,易发生“烂根”、“缺棱掉角”、“裂缝”等通病。
1、“烂根” (1)、原因分析
1)、模板根部缝隙不严、漏浆。
2)、浇筑前未进行同砼配合比砂浆接浆。
3)、水灰比过大,砼和易性差,离散性大,使石子振捣时漏浆。 4)、一处下料太多,振捣不密实。 (2)、预防措施
1)、模板根部缝隙要采用双面胶堵嵌措施,防止振捣时漏浆。 2)、浇筑时,先下同砼配合比砂浆接浆。
3)、严格控制砼水灰比,经过试配,选择合适配合比。 4)、控制一次下料厚度及浇筑厚度,防止砼离析。
5)、采取正确振捣方法,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试顺序移动,快插慢拔,循环振捣,以免漏振。
2、缺棱掉角 (1)、原因分析
1)、模板垃圾未清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造成砼角拉损。 2)、拆模过早,造成砼角随模板拆除破损。 3)、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砼角。 (2)、预防措施
1)、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2)、控制拆模强度(拆模时,砼强度应不小于1.2Mpa)。 3)、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砼棱角。 3、裂缝 (1)、原因分析
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泡、龟裂。
- 5 -
2)、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 3)、拆模过早,易引起表面拉裂。 4)、砼表面抹压不实,易引起龟裂。 5)、砼保护厚度太薄,顺筋而裂。 6)、养护不当。 (2)、预防措施
1)、配制砼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2)、控制拆模强度,拆模时,砼强度不小1.2Mpa。
3)、砼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表面压密方法,即在砼收水前再在表面进行抹实。 4)、砼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层厚度、间距是否适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洞口四角等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筋,以防止这些部位裂缝。
6)、加强砼浇筑后养护工作,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气温高的天气,应进行浇水养护,使砼保持始终湿润。
4施工安全
4.1安全管理制度
(1)在安全管理上实行“四全”管理制度: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管理。
(2)贯彻“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现场施工员在布置生产任务及进行技术交底时,同时进行安全交底。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有内容的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患意识。
(3)定期对机械、消防设备、用电线路、电箱配置及各类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安全、有效,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坚持岗前安全教育,各岗人员需具备任职资格,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上岗证。
(5)按照劳动保护条例和不同工种的防护要求,及时发放并准确使用各类安全、劳动保护用品,检查使用情况,查处违章行为。
(6)施工现场要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安全标志牌,危险部位要设警告、警示标
- 6 -
志并有专人负责。严禁任何人在防火禁区或在进行氧割作业施工现场吸烟。
(7)施工人员严禁穿拖鞋、高跟鞋和打赤脚上岗作业,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4.2起重安全措施
(1)起重设备必须经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能熟练掌握龙门吊的各项性能,操作规范。 (3)在下列情况下,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应发出警告信号。 ——起重机启动后即将开动前。 ——在起吊、下降吊物时。
——吊物在吊运中接近地面工作人员时。 ——起重机在吊运通道上方吊物运行时。 ——起重机在吊运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时。
(4)严禁吊运的模板、构件等从人头上方通过或停留,应使吊沿吊运安全通道移动。
(5)操作人员要做到“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确或违章指挥不吊。 2超载不吊。
3工件或吊物捆绑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动作不灵敏、失效不吊。 6工具埋在地下与地面建筑物或设备有钩挂不吊。 7光线阴暗视线不佳不吊。 8菱角物件无防切割措施不吊。 9斜拉歪线工件不吊。
10危险物品(如氧气瓶、乙炔瓶)不吊。 4.3用电安全措施
(1)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 (2)施工现场用电布置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实行三
- 7 -
箱五线制,发电机必须指定专人操作。
(3)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架设安装,专人管理,并制定好安全用电责任制。任何人不得乱拉电线、乱装电器设备。所有电器设备要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并应经常检查设备及线路的可靠性。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电闸箱要防潮,保持干燥。
(4)坚持电工巡回检查制度,规定动力用电必须每天检查一次,照明用电每周检查一次,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整改。
(5)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发电机及潮湿环境下的电气设备,使用前应检查绝缘电阻,对不合格的线路、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6)线路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设备)时,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示牌。
(7)非专职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8)操作高功率电气设备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鞋并站在绝缘板上。
(9)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分,须有良好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10)低压电气设备宜加装触电保护装置。
(11)电气设备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如皮带和齿轮等),必须加装遮栏或防护罩。
(12)36V以上的电气设备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13)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和调试工作,必须由专职电气维修工进行。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