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读音中错误的一项是: A、天姥(mǔ) 瞑(míng) 酹(lèi) 对垒(lěi) B、台(tái)州 渌(lù)水 殷(yīn)岩泉 霓(ní)裳 C、澹澹(dàn) 骤(zhòu)然 捻(niǎn) 纤(xiān)云 D、訇然(hōng) 琴弦(xián) 荠(jì)麦 雕栏玉砌(q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C、五凌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D、想当年,金弋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 绪:心情、情绪 B、暮霭沈沈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 C、夜雪初霁 霁:雨、雪停止,天晴 D、解鞍稍驻初程 初程:指 整装待发 4、下列词句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 写战 乱造成的惨状。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5、下列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③寒蝉聒梧桐,日夕常悲鸣。 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6、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选项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二、 阅读下面柳永的一首词,完成7-9题: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7、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8、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9、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划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 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雨霖铃》中抒之情别无二致。 D、 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三、阅读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一词,完成10-11题: 浪 淘 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0、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零,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 南唐山川。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 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感叹自己大好时光已去,昔荣今衰简直相隔天地之遥。 11、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和悲愁交织在一起。重在抒发亡国之痛。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 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形象。全词都运用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引用。 D、诗中运用白描、对照、比喻等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四、阅读姜夔《永遇乐》一词,完成12-14题: 永 遇 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鬲迷楼①,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③,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④,至今在否? 注:①鬲同隔;迷楼在扬州,与京口北固亭隔江相望,是隋炀帝巡幸江都时所建。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三国时刘备与孙权在其上共商破曹大计。③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驻守京口时曾有“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的豪言。④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时眼见早年手植之柳已长大,不禁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2、 对该词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次韵:用原诗词的韵作诗词。 ②使:假使。 ③江皋:江边高地。 ④中原:指北方沦陷区。 ⑤神京:指当时南宋都城临安。 ⑥金鼓:借代南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⑤⑥ 13、 对该词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与辛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含义相同,均寓有英雄难觅,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感慨。 B、“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一句是赞颂辛弃疾文武风流,豪气四益,且麾下兵精将猛已作好了北伐准备。 C、“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是把辛弃疾比作诸葛亮,认为北伐中原,唯辛弃疾可担大任。 D、“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此句是感叹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北伐难以指望。与辛词相比略显消极。 14、对该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韵相同,都是 “处”“住” “去”“虎”“顾”“路”“鼓”“否”等字押韵。 B、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均用典较多,且均表达出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C、该词着力塑造 了一个作者所崇敬的当代英雄——辛弃疾的形象,并在 这一英雄豪杰的形象里寄寓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己即盼望北伐成功国家统一。 D、该词是刻意学辛词的作品,但颇有变化。既摆脱了婉约派之低沉绮丽,亦无豪放派之悲壮雄奇,独显空灵悠远隽雅之致 。 五、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完成15-16题 众人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对这首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和“闲”二字,写出了诗人在鸟飞远、云飘去时的孤独之感。而一个“闲”字,表明了诗人独坐之久和心情的无羁绊,也像一朵孤云飘来飘去。 B、“相” 与“两”二字同义重复,将诗人与敬亭山的关系拉近,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C、“两不厌”意思是说诗人面对敬亭山的美景百看不厌,一往情深。 D、“只有”二字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以鸟尽、云去写出了山的空旷寂寥,这是以动衬静,在于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B、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其实是诗人自我心灵相吊。“不厌”之语,似为出世的洒脱,实则仍然深含入世的感伤。 C、诗的表现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视含情,实际上正是诗人因遭冷遇被排斥、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之感的真实流露。其中,诗人寄情山水,而不愿奴颜婢膝奉承迎合的高洁品德也显露一面。 D、通看全诗,奇美瑰丽的想象与对大自然不着痕迹的喜爱之情的描写,巧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4、 ,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夺天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正是这首诗的命题所在。 六、 阅读下列六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12分) 赠 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春尽江南草木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 花 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下列诗句分别归原到上面六首诗中去(只填序号)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③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七、默写(六题中选五题完成)每空1分,共10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八、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15分) 忆江南 白居易 (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4分) 不同之处: (4分) (2)“能不忆江南”一句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 (3分) (3)“何日更重游”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九、语言表达(15分) 1、 模仿前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诗人和诗句,使前后句语句顺畅连接。(6分) 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雅人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潇洒,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2、 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句子“乐夫天命复奚疑”、“曷不委心任去留”、“鸟倦飞而知还”中选出五个字,组成一句诗,填入下面一首律诗空缺处,使之完整。(4分) 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复前。仆夫寻老木,童子引清泉。矫首独傲世,___________________。农夫告春事,扶老向良田。(苏轼《归去来集字十首》) 3、请根据下列下联,撰写上联。(5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风 落 一 阶 秋 高二(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答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五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六、按要求填空(12分) 七、默写(共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八、诗歌鉴赏(15分) (1)相同之处 (4分) 不同之处 (4分)(2) (3分) (3) (4分) 九、语言表达 1、有 有 (6分) 2、 (4分)3、 (5分)高二(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答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五选择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六、按要求填空(12分) 七、默写(共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八、诗歌鉴赏(15分) (1)相同之处 (4分) 不同之处 (4分)(2) (3分) (3) (4分) 九、语言表达 1、有 有 (6分) 2、 (4分)3、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