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5年9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Sept.2015 第30卷第l8期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 ̄ity Vo1.30 No.18 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黄婷,李蓓岚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网络热词的井喷式发展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亦得到了国家、社会层面的重视.为 此,网络热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分为突发型和蔓延型两大类.其产生和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有内因 和外因两个方面,对此,要引导网络热词向健康化、正面化方向发展,就必须进行认真筛选,对其进行规范化,同时,还要营 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避免网络热词极端化、负面化. 关键词:网络热词;关注度: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5)18—0094—04 收稿日期:2015-08—1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哲学认知视阈下的概念隐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研究(SGH140526):西安交 通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哲学视阈下的认知隐喻能力发展与母语概念负迁移研究(sk2014002) 作者简介:黄婷(1992一),女,山西运城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研 究;李蓓岚(1979一),女,陕西蒲城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语言哲学研究. 网络热词的井喷式发展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亦得到了国家、社会层面的 重视.2015年,总在对全国人民的新年致辞中,就使用了“点赞”“也是蛮拼的”等网络热词,这 不仅在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引起热议,同时也拉近了与民众的关系,增强了领导人的亲和力.但有一点 不可忽视,网络热词的不断更新,虽然反映出网民趣味的交流、智慧的调侃、创意的批评,但是现实生活中 的市侩、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也在出现_】].2015年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因此发布了《网络低 俗语言调查报告》.在此情形下,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预测网络热词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正确引导网络 语言健康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 1 网络热词的认识及分类 网络热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词汇、 短语,甚至句子.本文以百度指数和互动百科为参考对网络热词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 先,百度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11年中国互联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 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有95.3%的受访者将百度作为首选搜索引擎.百度数据覆盖范围广,可信度高. 其 次,互动百科于2010年首创“词媒体”概念,成为以“词”为核心传播内容的网站,它所特有的年度十大热 词为我们研究网络热词提供了极大的参考和帮助. 通过对百度指数搜索热词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热词可以分为“突发型”和“蔓延型”两类.“突发型” 是指网络热词随着社会热点的爆发而爆发,具有突然性,由于人们对社会热点关注度的逐渐转移,网络热 词的流行程度也逐渐下降;“蔓延型”是指由于某个社会热点的出现,网络热词应运而生,社会热点事件的 消逝并没有导致网络热词的消亡,反而继续存在,成为网络用语的一部分. 就“突发型”网络热词,以2014年度网络热词“马航”为例.网民通过百度引擎搜索“马航”的情况 (2012--2015年)如图1所示. 图1表明,在马航MH370失踪后,人们对于马航的搜索度和关注度直线上升,曾一度成为各大论坛网友 谈论的热词,但是随着马航事件迟迟未果,媒体报道对象的转移,人们对于“马航”热词的关注度也很快下降. 图2表明,网民2012--2015年对“hold住”这一网络热词的搜索关注度. 。 2015年第18期 黄婷,李蓓岚: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95・ ■马航 口新闻头条暖平均值 2012点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图1网友搜索“马航”情况(2012--2015年)(图片来自百度指数) 一hol&f- ̄ 口新闻头条D平均值 2013正 2014牟 2015生 图2网友搜索“hMd住”情况(2012--2015年)(图片来自百度指数) 虽然媒体已经不再集中报道《大学生了没》的谢依霖,但是由图2可以看出“hold住”依然长久不衰, 俨然成了网络用语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hold住”属于网络“蔓延型”热词. 通过对互动百科2012、2013、2014年年度十大热词的观察,我们可以把热词大致分为两大类:娱乐类 和社会热点类.这是因为公众更关注与自己生活相关度高的事件,因其代人感较强,公众渴望在开放式的 网络中得到放松和娱乐.此外。通过对这些热词的分类可以明显看到,社会热点类的热词所占比例大于娱 乐类热词,这表明网民的关注点已经朝着现实社会问题的方向倾斜. 表1互动百科2012--2014年度十大热词(表格数据来自互动百科) 2网络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网络热词的爆炸式增长进行分析. 首先。从内因上说,网络热词的流行和发展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网络词汇的原动力.由于 网络具有及时性的特征,网民偏好使用简洁却又包含丰富信息的词汇,从而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 ].比如 “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集合体,因其简洁性和意思的多样性而得 到网民的喜爱. -9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30卷 网络热词的出现和受追捧也符合语言的模因论.语言和模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各语言单 位借力模因进行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是语言得以流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4 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 0 过程中,通过变形、合并等变异方式产生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语言单位及其表达手段,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丰 % 富和发展_4].热词“不明觉厉”就符合语言模因论,它的意思是“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 的样子”,汉语里本来并没有这样的词汇,但是由于语言经济型原则,网民通过对汉语四字成语的复制,组 成了新的词汇,并在各大论坛得到迅速传播. 其次,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流行,是多方面外部原因造成的,这也是网络热词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美国学者布赖特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 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 活跃的要素.最能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 J. (1)网络热词是社会泛娱乐化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温饱已不是人们 {4 ;; 关注的首要问题.根据马斯洛夫的需求理论,现今中国已进入到了泛娱乐化社会.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 % 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更高,更加贴近人民大众,于是各种诙谐幽默的网络热词应运而生. ~但一些网络热词具 有“过度娱乐化”“集体狂欢”的特性,需要适当引导. (2)网络热词的流行与网民结构有关.中国网民中,最活跃的主体是青少年.中国互联息中心 午 眠 (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 结 龄 模达到2.77亿,占整体网民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 6]而这些在网络上活跃的年轻人,构 教育水平大 多在中专以上,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活跃开放,喜欢求新求异,渴望摆脱束缚,于是把这种心理及思想 通过网络热词进行宣泄和表达.一些颜文字、火星文、流行语的发明和使用都始于“80后”“9O后”。其欲通 过网络热词的标新立异来标榜自身的与众不同. 30% 2O% 10% 0% 10岁以下 1()~19Y 20~29岁 30 ̄39岁40~49岁 50 ̄59岁 6()岁及以上 -2012 -2013 图3 中国网民的年龄构成(数据来自CNNIC第33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社会的发展,民众意识的提升,监督意识的增强更是网络热词流行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网络民 众主体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他们具有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例如近期发生的“东方之星” 沉船事件,来自互联网的爱心传递都能让人体会到社会良知的存在和社会互助的温暖.同时随着社会发展 造成的一系列矛盾Ft益突出,青年们也通过网络热词的方式宣泄自身的不满.例如“土豪”一词的产生,就 是青年们在社交论坛上对于社会差距加大,拜金主义盛行的戏谑和自嘲.由于该矛盾在中国普遍存 在,于是这一网络热词超越了青年阶层,向全民蔓延,并成功走出网络,走向社会,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3 网络热词的影响及评价 传统媒体“追捧”网络热词虽然是媒介融合的一种表现,但是不能盲目地追随,要有选择性.媒体可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