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和清代,⽂化百花齐放,不仅有⾄今令⼈津津乐道的四⼤名著⼩说,同时也有很多戏曲流传下来。可是不得不承认,明清虽然也有不少杰出的诗⼈存在,但相较于唐宋,明朝和清朝的确不怎么盛产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先,明代虽然较之清朝开明很多,但明清两朝都盛⾏因⽂字著述被罗织罪名这种事,尤其是清朝。这便导致明清两代⽂⼈不敢随意舞⽂弄墨。在明朝洪武年间,锦⾐卫们助长了因⽂字著述被罗织罪名这种事的⽓焰。洪武⼗七年开始的因⽂字著述被罗织罪名这种事,⼀直到洪武⼆⼗九年才渐渐落下帷幕,其历史长达⼗三年。 清朝因⽂字著述被罗织罪名这种事始于顺治⼗年。当时,⼀本记录抗清志⼠事迹的书,被南京城清兵发现。于是,清朝对其严刑逼供长达⼀年时间。之后第2年,⽑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因为没有写“顺治”的年号,于是被⼤学⼠刚林认为是其⽬⽆清朝,严加治罪。 ⽽且,诗⼈是⽂⼈的副业,只有当官才是⽂⼈的主业。明代和清代诗⼈少,但并⾮没有杰出的诗⼈。⽐如明代的诗⼈阮⼤铖,就是⼀位特别杰出的诗⼈。不过,阮⼤铖却因为太爱当官,以⾄于失掉了⼀⾝“⽓节”,导致他被所有⼈唾弃。 阮⼤铖有⼤才,⼗七岁便中了举⼈,⼆⼗九更是⾼中进⼠。因其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当时明朝东林党巨头⾼攀龙的得意徒弟,名满天下。在明朝盛⾏“颂圣德”、“诗必盛唐”的时候,他却提出了“传情、志时”的作诗理念。 何为“传情、志时”?⽤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阮⼤铖提倡作诗要表达真实的感情和接地⽓,不能只⽤华丽的辞藻浮于表⾯的堆砌,不能⽆病悲秋。这⼀理念⾮常先进,在阮⼤铖才华的⽀撑下,阮⼤铖作出了很多不输王维孟浩然等盛唐诗⼈的诗作。 然⽽,阮⼤铖对当官太过执着,他曾说过⼀句这⼀的话“宁愿没有⼦嗣,也不可以不做官”。他由东林党投靠魏忠贤,从⽽当上了太常少卿。之后崇祯上吊,他⼜任南明弘光⼩朝廷兵部尚书。之后满清势⼤,阮⼤铖⼜投靠满清,做了清朝⾂⼦。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此⼈虽有⼤才,但却没有节操,所以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使他诗作颇佳,但也没⼈愿意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