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青年与社会2014年8fl上第22期总第568期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分析 朱丹青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构成环节。网 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也有着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出现了各 种心理问题。文章主要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的健康 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社会 主义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形势出现了很多的改变,大 学生均面临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适应社会压 力等,进而非常容易导致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 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 定要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一)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指的就是不理是非曲直,只是服从多数的心理。 在网路互动中,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清楚自身参与的原因与目 的,也没有主见,别人怎样说,就怎样听,并且盲目跟从。 目前,“人肉搜索”、“哄客”、网络谩骂等是大学生盲从的主 要表现。大学生盲从心理一般都是在群体影响下产生的,因 为群体存在着强大的舆论力量与气氛,大学生非常容易受到 他人或者群体的影响,人云亦云,进而产生盲从心理。通常 情况下,大学生产生盲从心理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真从众、 权宜从众。真从众指的就是大学生自身言行和群体完全相同,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严重缺乏独立思想的能力,无法进 行判断,进而予以盲从;权宜从众指的就是大学生尽管具有 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他人或者群体的干扰与压力下,最终放 弃自身观点,予以赞同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盲从心 理属于一种破坏性的社会心理问题,非常容易滋生负面社会 心理,出现不良群体行为,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作用。 (二)人际交往障碍 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随意更改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 并且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对交往对象进行选择,不 需要对自身言行负责。这与现实交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长 此以往,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一定的交际能力,如 果将网络中的人际交往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的交往中,很难 得到他人的认同。并且在网络交流中,主要就是文本交流, 而在现实生活中,言语、非言语符号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尽 管在网络交往中,提高了大学生的文本交流能力,但是没有 锻炼大学生的语言、非言语符号交流能力,导致大学生在实 际生活交流中经常遇到挫折,这样就会更加避免现实交流, 希望在网络交流中获取成就感,这样非常容易形成以自我为 中心,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借机发泄 目前,网络是大学生发泄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网络聊 天、微信、游戏等途径发泄各种情绪。因为在现实生活遇到 一些不满与挫折,一些大学生就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 带到网络中,发表一些不雅言论,进行肆无忌惮的嘲讽、谩骂。 同时,一些网络游戏也成为了大学生发泄暴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一些暴力、血腥的场面,可以让大学生得到心理的释放, ・66・2014.VOL.568.N0.22 进而感觉非常痛快,但是这种极端发泄方式非常不理智,具 有随意性、情绪化的特点。大学生之所以可以尽情发泄不良 情绪,是因为在网络中可以释放“本我”。在人心理结构中,“本 我”就是快乐原则,在此支配下,大学生就会将现实生活中 的愤怒、不满、焦虑等情绪转嫁给他人或者其它事件中。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创设良好网络环境,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 队伍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日常 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良好网络环境的创设,引导大学生心理 的积极发展。现阶段是,网络环境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基本 处在一种无序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自发组织引导队 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导队伍,加强对网络环境进行监控, 增加正面引导,比如,论坛发帖、微信辟谣等,时刻掌握大 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加 强对不良社会心理予以消解,提供一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 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加强网络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一些网络负面信息必然 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所以,可以通过网络心理教育活动 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在设置网络心理教 育课程的时候,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并且进行相 应的使用,明确现实与网络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开展网络 心理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对网 络心理教育的不足予以补充,有效提高网络心理教育的成果。 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需要将网络道德当成是教育的 主要内容,能够将网络道德内化成网民的个体思想意识,使 其具有良好的网络行为。除此之外,一定要明确大学生心理 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动态,这样才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 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一定 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工作,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增加 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并且可以正确运用网络,不会因为网 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开展教育 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所需 人才。 参考文献 【1】游敏-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探究Ⅱ】.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LO(O2). 【2】李军_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U】.赤 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