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为衣,修养之道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管子曾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推动精神生活的发展,提高人的自身修养。今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多数家庭早已衣食无忧,有人认为奢华的穿戴能够更好地表现一个人的修养。真的是这样吗?
修养是什么?是精致的甜点?是新款的手机?是昂贵的穿搭?都不是,修养是不等同于外在品味的内在品质,修养是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内心的沉淀,修养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修养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柔韧。屈原把菱叶裁剪成上衣,用荷花织就下裳,虽“不吾知其亦已兮”,但他并不在乎是否有人真正地了解他,反而“苟余情其信芳”,认为只要自己内心馥郁芳柔,便得以满足。
修养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苏轼屡次被扔到命运的绝地,但仍然能从精神上跳脱出来,超然物外,保持正能量。因此他才会说:“竹杖,穿草鞋又如何,它们轻便胜过骑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以抵挡尘世的风吹雨打,我照样可以度过我的一生”,向世人宣扬“我自笑傲人生”的态度。
修养是“锦瑟年华去,莫高永留诗”的坚守。千百年来,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复一日地侵蚀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半个世纪之前,一个身材瘦小的弱女子来到这里,开始日夜守护这块人类文化的瑰宝,她便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保护人类文化瑰宝的重担,把大半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敦煌石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许多人却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只一昧追求物质享受。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只讲物质的生活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物质生活是空虚的。
人之所以贪图享受,是因为心中缺乏真正的信仰、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坚定的信念。而真正的修养应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与气质,无论身上包裹着怎样的粗衣劣布,只要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我们要努力提高在精神层次上的追求,超过物质的追求,才能拥有真正的修养,拥有富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
衣以厚表,食以养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衣以厚表,食以养性》。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0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将在我们手中实现。《管子》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代圣贤的思想光芒经过千年历史的洗礼仍熠熠生辉,时至今日仓廪实与衣食足早已不是奢侈,但是物质丰富却不知礼节与荣辱的事件却常有发生。在此,我想倡导大家,衣满食足,勿忘心灵修养。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语录中的“耻恶衣恶食者”,虽是文人志士,但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耻不仅耻于己,更是耻于他人。家庭出身各有差异,想要追求生活富裕这是人之常情。在孔子的思想中认为,富者安其富,也要有修养不能去侮辱清贫的穷人。穷人虽出身一般,但不能为自己的贫穷而感到羞耻,应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内心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前段时间,火极一时的地摊经济中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一幕。全国各地的豪车相聚一处,博得许多群众的眼球,在云南一些公园甚至单独给豪车提供摆摊车位。对于他们而言,衣食早已无忧,但是这种做法何尝不是正常人学瘸子走路、模仿口吃者说话式的炫耀和伤害呢?因此,以底层生计为戏谑对象的富裕者更应未足以议也。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衣食满足之时,更应铭记对于眼前的生活,我们只是乘凉的后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GDP逐年增长,仍需警钟长鸣,时存危机意识。
近期,央视新闻于新闻节目中批评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引起广泛讨论。不知何时起,我们被触目惊心、难以置信的吃播现象深深吸引,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诱惑着我们的味觉,进而潜移默化改变着我们的行为。然而表象背后是假吃真吐的过度浪费,是大量美食堆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其实都在诉说着吃播的病态和畸形。不仅吃丢了身体健康,更是吃丢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粮食的敬仰。吃播所代表的错误饮食消费观,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更是深远,以浪费粮食为代价去哗众取宠,实为个人修养之欠缺。
古语有云:“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食用一米一粟,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思其来之不易,不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表面主义者。
愿同学们都能在品质越来越高的生活中能够厚其表,养其性,守住品性的底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