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命 题 专 用 纸(首页)
2006-2007学年第 二学期 试题名称 :传播学A 参考答案 共 1页 第1 页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名 柴焰 分数 题序 一 得分 二 三 总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媒介素养 答案:媒介素养是指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民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同时监察和改善传媒,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2.沉默的螺旋 答案: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效果,即认为一切公众都难以逃脱媒介意见的诱导,媒介意见一旦形成,便会处于优势地位,它往往代表着多数派的意见,而反对意见则渐渐沉默地消失了。 3.涵化理论 答案:涵化理论认为: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这种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多的人中间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间更为明显。 4.议程设置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认为大众媒介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问题,可能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社会大众心目中提升。这种“可能性”成为议程设定的假设。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介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分类方法并简评之。 答案: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分为:政治功能即监视(收集情报) 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经济功能即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和机会的信息,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一般社会功能即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2.简述李普曼对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李普曼对传播学的一大贡献,是他的“两个环境”理论。即: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二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
1
界,后者则是人类意识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大众传播形成的媒介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3.简述知识沟理论。
答案: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流通不断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gap in knowledge),也成为知识沟,这一现象就被称作知识沟假说(knowledge-gap hypothesis)。
4.举例说明女性信息化的特征。
答案要点:女性信息化的三个特征是:为女人的(for women) 、关于女人的(about women)、被女人所创造的(by women)。
5.简述大众媒体的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理论”。
答案要点:一、大众传媒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
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二、“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人们选择的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
三、论述题。(30分)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请从受众的角度谈谈媒介娱乐化特点及其后果。
答案要点:五光十色的电视娱乐节目令人目不暇接。从“脱口秀”到“真人秀”,从博采游戏节目的热播到纪实写真节目的流行,从娱乐新闻到社会新闻的故事化,越来越多的娱乐资源在收视率的刺激下被开发出来,电视媒体的娱乐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掘。 从受众角度看:1、娱乐是人的本性。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性必需品。“人类对娱乐的需求如同对于衣食住行与传宗接代一样自然”。“感官刺激、娱乐。享受对观众来说是天生的。”英国哲学家赫波特〃斯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靠娱乐。2、当代社会是市民社会。一般来说,市民的需求是大众的,通俗的,娱乐性的。在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重压下人们需要刺激、排遣和放松。千姿百态的娱乐样式,直接诉求
2
于人类的情感,是大家产生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凝聚力,将一个个怀有同样和类似心态的消费者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很大的、超越时间于空间距离——当然,心理距离非常近的虚拟群体。娱乐不仅拉近了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间接满足了现代人对归属感的渴望。3、从现场娱乐到传媒娱乐。传媒将所有的娱乐形式都表现出来,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图像和录入的声音使观众享受了最大大视觉冲击力和声觉感染力,一定程度是现场观众想得而得不到的。电视的发展,使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有的娱乐形式都成通过电视进行转播。电视使人们享受一切娱乐形式,带来了家庭娱乐的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它的随意、方便、廉价是以往一切娱乐形式无法比拟的。
娱乐和传媒的结合一方面娱乐通过传媒的传播得以普及,扩大影响;另一方面,传媒通过娱乐节目赢得观众和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人的娱乐活动大半是大众传播媒介所制作和传播的娱乐。这类娱乐活动 与传统意义上的的娱乐活动不同,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活动需要物质条件的介入,活动的结果通常会对娱乐参与者的身心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通过传媒进行的娱乐活动是信息化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称之为“信息娱乐”。当代大众传播所提供的娱乐活动与传统的娱乐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娱乐活动的个别性。
电视具有共时性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交流中的地域差异也就是空间关系,使受众处在同一时空中。这样电视的娱乐节目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消除时差,使所有的娱乐活动参与者在同一瞬间进行同一活动。也即大众的狂欢。这样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一种无时空限制的共享性娱乐而不再是传统的个别性娱乐。
从尼尔・波兹曼对大众媒介的娱乐化的看法可以看出,媒介的娱乐化趋势会使人们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还会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媒介的娱乐活动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并且这种“信息娱乐”具有“麻醉作用”。“麻醉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1)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2)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授课教师
柴焰
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
签 字
院系负责人
签 字
年 月 日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