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七产业现状调查

来源:意榕旅游网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联系电话:

文山三七产业调查实践报告

自2012年1月22号到 2013年8月 31号期间,我在苗乡三七科技公司实习,借此机会对文山三七产业作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一、 文山三七资源概况 (一)三七资源

三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 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全株均能入药 , 使用历史近千年,作为一种品 质稳定、疗效显著的植物药,其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奇效一直被世人所公认, 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民间使用已有上千年历 史。

(二)三七的起源及分布

三七起源于 2500 万年前的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 适宜冬暖夏凉的气候, 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因其对气候、土壤、植被等生长环 境有特殊的要求, 所以分布范围仅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 1200 米至 2000米,北纬 23.5 °、东经 104°附近的狭窄地带山区,现仅存于中国云南文山地区。文山作 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品质最为地道,人工驯化及栽培历史迄今已达 400 余年,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 98%以上,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

(三)三七的功效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 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 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 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 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 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 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 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科学家对三七的化学成份、 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 三七含 有70余种三七皂苷,77种以B -榄香烯为代表的挥发油,17种以三七素为代表 的氨基酸以及三七多糖、 三七黄酮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揭示了三七在血 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肿瘤、延 缓衰老等方面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疗效,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三七的开发利用空间。

二、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情况

一、 形成了以文山、砚山、马关、丘北、广南、麻栗坡和西畴 7个县为主的 最适宜区种植格局。三七的商品率达到 100%,已发展为我国最大的三七种植基 地。整个三七种植业已形成基地化、商品化、规模化。

二、 标准化种植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山州于 2000年开始实施三七GAP式验 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总局列入三七 GAP示范基地和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已通过国家级验收。同时三七GAP示范带动了周边三 七种植户的规范化种植。

三、 三七种植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文山州于 2004年 9 月成立了文山三 七种植协会,吸收会员 3199 人,三七种植业已由零星分散种植逐步向懂技术、 懂管理、有实力的大户和公司集中,已有基地公司 13 户。

四、 是种植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2012 年,三七种植业解决长期用工 11977人,解决短期用工 548万人次,增加用工收入 15361 万元;当地老百姓地 租收入 4192万元。

三、文山三七产业种植风险

从1950年至今的 60余年里,文山三七种植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较大的起 伏,

1974年、 1988年、 2005年形成了三次种植高峰,分别达 4.4 万亩、 7 万亩 和 12.4

万亩。导致三七种植业剧烈波动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加工业不配套, 三七市场需求不足、质量和价格背离、种植盲目发展所致。 2009-2011 年,三七 上市供应量分别为

4454吨、 4934吨和 4707吨,因为干旱等原因,市场需求不 断被扩大, 导致价格连年

攀升并居高不下, 使产业利润更加集中在种植业, 加工 业、流通业利润大幅减少。 目前,全国有 1258 家药厂生产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 含有三七的国药准字中成药品种 323 个、批文 3207 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国 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 20 余个,但由于国家医

改政策的约束,三七药品价格只跌 不涨,三七原料供应又只涨不跌, 市场维护十分艰难, 使得加工业许多以三七为 主要原料的本来利润空间极低的药品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 逼着加工企业不得不 向联合打压三七市场价格的方向去分析研究对策。

据统计, 2012 年三七种植面积共 154662.7 亩,其中:一年七 40266.2 亩, 二年七 68189.6 亩,三年(及以上)七 46206.9 亩。由此可知, 2012 年采挖面 积

46206.9 亩,产量 6500吨左右;2013 年采挖面积 68189.6 亩,产量不低于 10000

吨; 2014 年采挖面积 13 万亩左右,产量不低于 20000吨。为规避风险,切实 保护三七种植户的利益, 2011年 11月州生物三七局、 三七产业协会联合发出 《三 七种植风险提示》 ;在 2012年全州 17 场产业发展培训会上也不断加强引导, 但 广大七农种植热情不减,使三七种植面积迅速出现过快增长势头。 为此,文山 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文山三七产业协会再次发出三七种植风险提示, 郑重提示三七种植者, 2014 年是普遍共识的第四次种植高峰,种植规模已经急 剧扩大、快速形成的种植高峰隐藏的市场风险日益紧迫, 三七种植户在未来三年 内既要承受种植成本增加的压力,还要面临市场不稳定带来的风险。

四、文山三七产业开发优劣势分析 优势:第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建设“绿色 经济强省”的总体部署, 生物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 产业培育将是这一战 略和部署的主要内容。文山的三七资源开发、三七产业的培育经过努力, 完全有可能进入中央和省的开发盘子。

第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作为基础。文山州三七种植占全球总量的 80%

以上,文山人种植三七经验最丰富, 且产品品质最优, 这是任何地方也无 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第三,有广阔的市场可供开拓。 由于三七同时具有活血和止血的双重功效,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全球人口的逐步老年化, 心脑血 管疾病成了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 保健品、 食 品就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其开发前景就十分广阔。 三七总甙系列产品的畅 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三七在美容化妆方面也有着很独到的功效。

第四,有近几年成功的开发经验可资借鉴。 金泰得、 特安呐等加工企业经 营机制

灵活,新产品不断问世,市场开拓迅速,因而发展很快。只要我们 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 归纳成比较系统的政策措施, 在落实上狠下功 夫,把三七产业做大是完全可能的。

劣势:第一, 种植农户处于分散小农经营状态, 缺乏必要的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生 产和管

理, 与处于市场另外一端的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企业相比, 其在市场 中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三七不是一般工业化生产的商品, 其生产周 期长达 3 年,农户无法对市场有个很好的把握, 来确定自己三七的种植规 模,农户种植三七往往处于患得患失的生产状况。

第二,市场规范化程度低,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使三七价格波动较大。 文山州内三七原料经销商有 182 家之众,众多的销售商竞争销售有限的资 源,难免出现恶性市场竞争, 不仅导致了三七价格波动较大, 价格波动的 风险往往转嫁到辛辛苦苦的三七种植农户和生产加工企业。

第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三七产业属 于制药行业, 近几年云南制药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行业龙头作用还不 明显,相关行业及支持行业也还未形成。 只有看到当优势产业与相关的支 持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时,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持久。

第四,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与人参、西洋参相比较, 三七在精加工产品如药品中的应用前景, 远远高于人参和西洋参, 也就是 说现阶段三七的价值和价格相背离,原因在于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够。

五、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建议

(1)建设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报刊、广告等各种渠道,收集和发布三七 产业信息,为构建流通平台创造条件。

(2)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转化应用程度,强化科技培训,做好各项三 七科技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培育。

(3)以三七加工、 包装、交易为重点检查对象, 加强与药监、 质监、工商、 卫生、公安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加强对三七产品质量的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 严厉打击生产、 加工、 销售三七及其系列产品的违法经营行为, 重点查处制假售 假窝点,为构建流通平台打下基础。

(4)多方筹集资金,在三七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宣传,招商引资各方 面加大对三七产业的投入, 多方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改善三七种植基地内的 水、电、路等设施条件。

(5)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使文山三七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