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限空间审批制度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有限空间审批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 2。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3。1作业负责人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见附表)报安全部; 经安全负责人及工程部主管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业。每次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的时限在人员和作业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宜不超过1天.

3。2按照先检测、通风,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3。3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4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3.5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3.6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7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3.8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3.9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3。10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

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3。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附件:《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附件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编号 所属部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内容 作业人员 作业部门 设施名称 填报人员 监护人员 进入前 检测数据 作业开工 时 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 检测项目 氧含量 检测人员 物质浓度 检测结果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 作业者 作业人员作业安全教育 连续测定的仪器和人员 测定用仪器准确可靠性 通风排气情况 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检测结果 照明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毒用具 作业监护人员 主要安全措施 呼吸器、梯子、绳缆等抢救器具

9 10 通风设备 其它补充措施: 作业负责人意见: 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工作结束 确认人和结束时间

作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时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