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5@ g 2期 第33卷 ..JO URNA L o uIz-iHzt_0U UNIV E RSIT YOF E NG INE NG SC:IE NCE 贵州工壬巳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175期) NO.2,2015 Vo1.33 General No.175 彝文文献记载的云南西部彝族谱系 王继超 ,王明贵 ,王明亮。 (1.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在云南省的西部,从商周到秦汉时期,活动着一个起源于什勺氏,而彝文献称之为“蒙确舍”彝族 先民的集团,称作“格沓部”的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什勺、米靡、武焚氏祖的加入,“六祖” 系各支的汇入,使这一族群集团愈发壮大,为后来的南诏统一祖国的西南边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蒙确舍;彝族先民;彝族谱系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15)02-0023—06 一、蒙确舍集团的构成 蒙确舍集团起源于什勺氏,集团中有代表性的八部或称“恒直”、当与“八诏”相关,往往和“六祖”并 列,如《乌蒙芒布丧祭经・脱离病死神》载:“‘六祖’繁如星,八诏茂似叶,实在是这样。”蒙确舍集团的组 成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蒙确舍的命名及首先的和核心来源,据《彝族源流・确舍源流》(卷16)载:“史娥 奢则,嫁啥靡格沓,生了蒙确舍。里娅咪录,嫁惹颖堵德,蒙叟知之母。妥勾诺法,住舍氏知氏。嫡长迁 远去,到啥靡格沓。于蒙确舍共处。十五支嫡长,迁朵鲁打略。”《乌蒙芒布丧祭经・确舍织绸篇》载:“蒙 确舍织绸史事:实娥奢则,嫁啥靡格沓,生了蒙确舍。里娅咪洪,嫁诺濮益体,生了蒙尼直。在麻苦恒 略,以女子搭桥,妥米吞叩,生了舍和直两支。惹雅堵嘎地,是舍直家园。三部十五长子,居朵鲁打略。” 史娥奢则n】是德施氏之女,嫁到啥靡格沓,啥靡格沓中的啥靡,是今云南省大理州与保山地区一带的古 彝语泛指;格沓是以哀牢夷格沓其人所命的部名,亦地名。有关格沓的传说,《彝族源流・阁家阁默那》 (卷14)载:“在远古时,焚阿益姆保,一天早起,策举祖跟前,他来到了后,学贤文妙语,三两章,如鸟栖树 梢,得到了满足。很快返回家,在路途之中,遇阿妣俄索,问焚阿姆保:‘在今天早晨,额留发少年,头戴 金高冠,相貌如日月,这个人,举祖至尊家,说话征求他,那是谁人呢?’焚阿姆保说:‘在那远古时,倒会 开亲不开亲,倒会婚配不婚配,毕待鲁(按:即哀牢)阿买,嫁啥靡格沓。有一个日子,去啥靡格沓,到洗 线塘边,浣丝纱,洗绸线。还不到一会,像是一截木,却并非木头的一条小黑蛇,从海中出来,变化了一 番,身披黑披毡,如此一青年,毕待鲁阿买,她害怕,她惊慌失措,黑披毡青年,开口说道:别害怕,你别惊 慌,我并不是蛇,我本是龙君,你我俩人,婚配姻缘,应该有一番!毕待鲁阿买,与龙君结合,到了第二 年,生下了九子。格(也作“阁”)氏的九子,八个居水中,幼子赡养父母,名叫格默那。格默那本人,长到 两三岁,生性行善道;长到六七岁,知识很充实,求功名士宦,八至九岁时,别人注意他,他关注地上;关 心生灵,为策举祖任用,在跟前,做伴君谋臣,这样在天上。” t2在蒙确舍集团中,哀牢夷格沓部,即哀牢 收稿日期:2015-03—12 基金项目: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彝文谱牒整理翻译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4AMZ002。 作者简介:王继超(1957一),男(彝族),贵州威宁人,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译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 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彝文文献翻译与研究。 王明贵(1966一),男(彝族),贵州纳雍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学。 王明亮(197O一),男(彝族),贵州纳雍人,彝学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彝学。 ・23・ 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诺濮益体、朵鲁打略、惹雅堵嘎、甸体鲁觉、蒙格洛略等,均属地名, 都在今云南省的大理州境内。蒙确舍又别称“恒直”即八诏,南诏蒙舍氏即蒙确舍之一。以《彝族源流・ 罗纪源流》的罗纪即皮罗阁氏谱为:“什妥姆~什默采一默采诺一诺皤娄…皤娄阿武…阿武撮霭一 撮霭诺舍…诺舍布~布启杜…启杜吾…武毕余…毕余纪一恒卧苦一苦笃倭…倭雅厄…厄 雅栋…栋厄毕…毕厄阿假一阿假厄日~厄日那待…那待米日…米日叟妥…叟妥焚…焚厄 厄~厄厄偬一偬雅导一导诺投~诺投阿加一阿加启琐…启琐科…科阿独…独罗蒙…罗蒙咪 可~咪可硕-__硕牟吉一牟吉哺一默德哺一德阿那…阿那古…古略阿度~阿度毕余~毕 余厄厄一厄厄靡一靡雅余一余雅侯…侯德雅…德雅栋~栋阿娄…娄阿姆…姆赫哲~赫 哲阿饶一阿饶妥俄(啥益垢姆,同蒙确舍结为联盟,习蒙确舍之俗。在啥益垢姆,称为蒙确舍,即称诏, 其姓之蒙,又当与竹相关)一妥俄资~资吉朵一吉朵独…独罗牟一牟罗独(舍庞或舍龙)…独 细奴(庞伽独或龙伽独,在啥依格姆,同蒙确舍联姻,娶蒙确舍氏的阿哈侯乌为妻)…细奴罗一阿罗 卓一卓罗纪——罗纪赋…赋阿异~异恩撮一恩撮恩劝~恩劝仲玉一仲玉撮丰一撮丰撮仁一撮仁 立里~立里爸佑…爸佑阿隆一阿隆伦赫…伦赫阿俄…阿俄阿里一阿里鲁直一鲁直散娄_--散娄 阿咪…阿咪鲁于。”p罗纪、罗阁,皮罗阁,“阁”是古时彝语的西部方言的读音,即彝语东部方言的“纪”, 在古今之东西部方言间,有j、q、x和g-k、h的语音对应,纪与阁即j——g的对应所形成。以罗阁作部名, 扩大至域名。 从南诏蒙氏这一线索,又将蒙确舍的渊源与古老的什勺氏连在了一起,什勺氏发祥于点苍山麓, 《彝族丧祭经》载:“在尼米举勾,尼能祖老死,尼能祖去世,当时的情形:去请尼毕摩奢哲,能毕摩洪额。 毕摩尼奢哲,毕摩能洪额,行动快如风,身挎硕维庹,头戴叩牢洪,手持卧通切,挎一角好酒,到尼能氏额 车,破病魔死灾,破司署之阵,把司署镇压,破病魔之阵,把病魔镇压。能遍天下,遍天下来繁衍,实在是 这样。尼能破死灾之后,俗由什勺袭。在待吐博略,什勺祖老死,什勺祖去世,当时的情形,去请什毕奢 乌图,勺毕洪哲舍。①’’丧祭经的这段记录说明,什勺时期是在尼能时期之后,而待吐博略正是苍山的古 彝语名,到南诏蒙氏兴起后改名为点苍山,点苍亦为彝语名。什勺时期的什勺氏有44代记录于《彝族源 流》和《丧祭大经》中,具体为:“什扎耿~扎耿启一启欧欧一一欧欧补一补努度一努度素卡一素卡麻博一 麻博欧保~欧保阿铺一阿铺阿武~阿武费克一仇诃阿以一阿以阿洪…阿洪阿作…阿作古舍一古 舍阿佐一阿采俄哈一俄哈阿育…阿育阿古…努古阿哈一阿芝阿补一阿补阿靡一阿靡补默一补默 阿纽一阿纽阿卡一阿卡阿奏一阿奏阿古~阿古阿觉…阿觉布笃一稻以洪一洪果余~果余尼 则…尼则阿欧~阿欧施~祖楚阿吉…阿吉阿朵一阿朵布鲁一布鲁阿达一阿达阿姣一阿姣 毕窦一毕窦阿鲁一阿鲁厄则…厄则阿助一阿助阿肯。”什勺的什扎耿一支有待仇叩部成为古滇国的 王族,在彝语里,“滇”和“待”,实为同一个词在两地的发音的差异,仇叩则是古彝语“王”或“君”的别称 词,如“恒仇叩”、“道仇叩等。什勺氏的什默采一支却是南诏蒙氏王室的源头。蒙确舍的源头之一是什 勺氏,同是什勺时期,在什勺氏活动的区域还活动着与“六祖”之源相关的笃氏,如《那史纪透》、《物始纪 略》称之“天人不下地,笃勒策若下了地”的笃勒策若这人,是滇西一带的古夷人著名酋长,为古四十七 贤人之一,相传他与笃慕(或作居姆、仲牟由)出自一个家族,即笃氏家族。彝文文献中记录的笃勒策若 父子连名谱为:“恒彼余——彼余多——多垓歹——垓歹阿吞——阿吞笃勒——笃勒策若。”这里所谓 的天人实际上与所称之“地人”的人们群体相对而言。《那史纪透》、《物始纪略》所记的“地人不出来,撮 矮阿颖出地来”的“地人”,也可译为“洞人”,即穴居之人,其代表是撮矮阿颖,亦是滇西一带古夷人堵氏 国君长,与笃勒策若同一族,其父子连名谱为:“笃阿古——古阿恒——恒阿度——度(投)毕德——毕 德阿借——阿借楚叟——楚叟遏武——遏武撮矮——撮矮阿颖。”另,《彝族源流・九家堵毕德》载:“在 那从前,撮氏杰出者,嫡长撮阿启,撮阿启一代,启那那二代,那娄濮三代,娄濮借四代,借斯约五代,斯 约万六代,万那拯七代,那拯堵八代,堵楚武九代,楚武撮十代。越过默那勾,经赖直益佐,住特帕诺 谷。在东边,撮迁堵国度,九家堵毕德,住在堵境内,听说不得见。” 九家堵毕德,实际上代表了九部以 洞穴为居的部落。无独有偶,在滇西一带,的确发现了与“乌蛮”彝族先民相关的孟获洞早期人类活动 ・24・ 遗址,根据2007年4月20日23点云南卫视播出的《走遍云南》称:位于宾川县城东北50公里的平川镇孟 获洞村周围的孟获洞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代部落群居的洞穴,并认定是“乌蛮”群居的洞穴,大约 1.5m到3.5m,同时介绍了原住民的“乌蛮”的生产生活习俗。这种说法印证了《彝族源流》、《物始纪略》、 《那史纪透》、《毕余毕德》等彝文文献的记载。《毕余毕德》上说:“天人不下地,笃勒策若却下地;洞人不 出来,撮矮阿颖出洞来。”又《益妈纪》记录有支嘎阿鲁为孝敬父母同笃勒策若的对话,对话的地点称之 为“啥靡”,“啥靡”是彝语对云南西部一带的泛指。撮矮阿颖被称之为洞人,或可以理解为地人,都符合 他和他的部族穴居的处境。 滇西一带的古人类活动当与彝族先民有关,一是当与滇西一带的古夷人著名酋长笃勒策若所代表 的部落有关;二是当与滇西一带古夷人堵氏国君长撮矮阿颖所代表的部落有关。《华阳国志・南中志》 载:“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如汶山、汉嘉夷也。夷中有桀、黠、 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 (夷经)”。[31什勺氏和笃勒策若所代表的部落与撮矮阿颖所代表的部落,即“大种日昆、小穗日叟”的古 夷人部落。什勺氏的分布主要在今云南西部一带,中心在苍山洱海一带,什勺氏的点仇叩一支很明显 地繁衍了古滇王族,如《西南彝志》(五)记载:佐阿采(或作佐阿且)是什勺氏的君长,佐阿采为“上天” (滇王室)征讨租赋,因私自加重人们的负担,被认为不贤而受到征伐,被武家的武堵阿育杀死在点吐山 上,由于佐阿采被杀,慕氏与靡氏(“六祖”)交恶,开亲的道路由此而断。在慕靡氏的父子连名里,希慕 遮下传第七代也叫佐阿采。什默采一支繁衍了后来的南诏王族。 到了慕靡时期,慕靡氏活动在今滇中、滇西、滇东北至四川盆地一带,其活动范围很大程度上超过 了尼能氏和什勺氏,慕靡氏的发祥地称“妥米纪抽,”别称“密慕嘎娄”、“娄慕密尼”,根据《爨文丛刻・指 路经》、《彝族指路丛书》、《彝族指路经集译・贵州大方卷》载:“这娄姆密尼,如同姨妈亲,又似姑表亲,外 民族称它,叫蒙纪陇卷,彝家人称它,叫点苍实溢。”嘲尼米嘎娄即娄姆密尼,系云南大理苍山脚下大理坝 子的统称,是什勺和慕靡氏族的有文献记录的发祥地。尤其得到《贵州大方彝族指路经》指证。“妥米纪 抽,”别称“密慕嘎娄”、“娄慕密尼”,在滇西的今云南省大理一带。什勺氏族与尼能、举偶、武焚、慕靡 等氏族都同时起源于哎哺,并平行发展,在历史舞台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同样有先有后。什勺氏的发 祥地是滇西的点苍山麓,洱海周围,并长时期分布在这一地域。根据《罗彝族源流・罗纪(阁)源流》的记 载,什勺氏是南诏王蒙氏直接的祖先,从什默采一代分的支。什勺氏在滇西一带繁衍分支出了格踏部 (汉时的{吉}唐部),毕待鲁(哀牢夷、以沙壹为代表,参见彝文经书《祭奠几录经》、《物始纪略》等)。 二、加入蒙确舍集团的武焚氏族 方国瑜先生认为:“朱提郡在蜀汉以前的主要居民并不是叟人,而是焚人。但是从蜀汉以来,滇池 地域的叟族人口增多,向邻近的朱提郡迁徙,使朱提境内的叟族逐渐增多,自从西晋末年以后,朱提与 建宁的地方势力都结合在一起打成一片,叟人在朱提得势,原住着的焚人被迫迁走。同时朱提自成区 域不断发展,并由此造成了东爨区域和西爨的差别(《滇东地区爨氏始末》)”。[71方国瑜先生将朱提郡地 的夷人群体归纳为“焚人”,将建宁地方的夷人群体归纳为“叟人”。“叟人”群体的东迁与“焚人”群体的 西移符合彝文文献的记录,但这种东迁与西移的时间要比方先生说的更早,应当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了 的。关于“焚人”,彝文文献记作“武焚”,音为“bu"”、“bou ”或“bao驺”等,译音作“补”或“哺”,在《彝族源 流》中译作“武焚”,称之“武焚”,有着与东爨区域的“叟人”群体分支久远的含义,或者说有在文化和习 俗与“叟人”存在差异的含义“武焚”的命名是以其文化习俗特征来进行的,彝文中的“bu ”是偶像的意 思,“武焚”群体的祖宗崇拜的形式是塑制祖宗和各种神灵的偶像进行供奉,供奉神像因而成了这一群 体名称的代名词;所谓的“叟人”群体即彝族“六祖”系统的各个分支,这个群体的祖宗崇拜的形式是以 草、竹或木做象征祖宗和各种神灵的依附载体来进行祭祀、供奉。“武焚”中,最早西移,见于彝文文献 《彝族源流》等记录的有“偬氏有九子”和 鲁的后 两支。 1.西移的偬氏九子 .25. 偬氏的谱系和活动,根据《彝族源流》载:“次为焚叟额。一代焚叟额,二代陡额待,三代待迈克,四 代克恒恒,五代苔恒恒,六代苔阿鲁,到阿鲁时代,同恒略侯联姻。寿氏沃土上,偬氏有九子。在代默俄 嘎,偬就九弟兄,分做三片住。”又“偬氏九支系,由武变成吐,称武不供偶俑,称‘能’不祭祖。‘吐’称七勾 则,七部互通婚。一代偬雅输,二代输雅育,三代育阿纳,在啥靡录毕,育氏有九子。先是三长子,到尼 注大城。在武陀尼家,织绸坊织绸。再是三次子,到升麻举垓,诺陇邓地方,从事着农耕;末三个幼子, 称做德歹育。”所谓“武变成吐”就是成了彝族中的“白蛮”;“称武不供偶俑,称‘能’不祭祖”,偬氏不既以 “武焚”之俗供奉偶像,也不以“能”(或“尼”、“诺”)之俗祭祖。“在啥靡录毕,育氏有九子。”啥靡录毕,是 彝语古地名,在今云南大理喜洲一带。由偬氏传承为育氏,育氏是焚侯国的主体居民,是最早西移并与 蒙确舍集团结合的“焚人”之一。 2.西移的支嘎阿鲁后裔 根据《彝族源流》、《彝族谱牒志》等载:“支嘎阿鲁一支的谱系为:次为焚雅勒,一代焚雅勒,二代勒 叟吾,三代叟吾爵,四代爵阿纣,五代纣阿直,六代直支嘎,七代支嘎阿鲁,支嘎阿鲁时代,天上策举祖, 访地上天子。”又《彝族源流・阿鲁的后裔》载:“一代支嘎阿鲁,二代阿鲁洪吐,三代洪吐洪那,四代洪那 羿吾,五代羿吾阿欧,六代阿欧苦鲁,七代苦鲁输立,八代输立阿伍,九代阿伍葛鲁,十代葛鲁尼。葛鲁 尼时代,尼氏有九子,遍地分布着。”啥益卧甸,彝语指今南大理洱海之滨乃至祥云一带,支嘎阿鲁的直 系后裔也是最早西移并与蒙确舍集团结合的“焚人”之一,支嘎阿鲁的长子阿鲁洪吐分支后进人了什勺 ——蒙确舍的领地,还最早使用了“张”这一汉姓,作为勃弄脸的脸主出现在彝族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其 事迹还见记录于彝文文献《勃弄尼兹摩纪投》一书中。阿鲁的后裔传承了“武焚”的习俗,修支嘎阿鲁的 大庙,供祖先支嘎阿鲁的塑像。 三、加入蒙确舍集团的“六祖"系各支 1.武支系 《彝族源流・九家堵毕德》(卷16)称,“六祖”分支之初,武、乍、糯、侯、默五家各有六支长子,布家有五 支长子分别迁到蒙确舍的周围:“毕氏女咪丕,默家六嫡长之母,德亥和德直,德罗纪(罗阁)第三,默家 的嫡长,数罗纪能干,在东边熬盐,在西边种稻,熬盐得益,种稻不得益,这样一来后,落伍的嫡长,却不 甘为庶。默家德罗纪,独家创新制,补卧九千濮,三支十五嫡长,从益博能卓,迁朵鲁打略;从朵鲁打略, 迁笃赫法凯。在笃赫法凯,闻朗朗蜂声,庶迁此会合,蜂声为向导,庶在此落伍。从笃赫法凯,迁啥依益 那,在迁啥依益那,密觉如狗吠,水怪如松枝。那水中的怪,不与嫡长斗,嫡长不怕它,驯水獭的人,在一 旁送行,从啥依益那,迁啥依惹舍,住在大深山,闻阵阵莺叫,庶迁来同住,莺声是向导。深山有虎,虎不 犯嫡长,嫡长不怕虎。持兵器的人,熟悉地方后,从啥依惹舍,迁啥依法凯。在啥依法凯,悬崖峭壁多, 要搭索梯上。岩中的蛇,不来扰嫡长,嫡长不怕蛇。啥依法凯又迁徙,从啥依法凯,迁直谷妥朵,蝉鸣声 嚷嚷,庶迁来同住,蝉声是向导。嫡长好迁徙,迁或居莫测。嫡长的大山,博洪和法洪,益洪是第三,柴 洪和鲁洪,德洪是第六,孟洪和赖洪,赖洪是第九。三支十五家嫡长,住十三大山,立下了基业。”朵鲁打 略、笃赫法凯、啥依惹舍等及所提到的九或十三大山,都在蒙确舍集团活动的今云南省大理州境内,其 中“笃赫法凯”是弥渡红崖的古彝语地名,有《彝族指路经》、《武濮所源流》和《勃弄尼兹摩纪投》的记载 可为证,“啥依益那”指祥云县的云南驿一带,而“益那”也可译作“云南”,“啥依惹舍”是以原始森林来命 名的,也在祥运与大理之间。 “六祖”分支后,武支系的人也陆续迁往滇西一带,有代表性的如武家的长子多许散一支,《彝族源 流・武嫡长之一》载:“糯嫡长扬名,武嫡长齐名,(武)嫡长多许散,多许散一代,许散默二代,默阿勾三 代,勾阿纵四代,纵罗纪五代,纪阿鲁六代,鲁阿堵七代,堵阿孜八代,孜阿尼九代,尼阿垢十代。苏焚蒙 舍邑,武嫡长一支住处”。“苏焚蒙舍”,或称“苏焚”,或作“蒙舍”,也叫“啥靡奋龙”,汉时置有邪龙县,邪 龙、当为彝语“奋龙”的借音。今云南省的巍山县巍山坝子一带彝语古地名作“苏焚珠舍”,在苏焚蒙舍 居住的武许散及其后裔称之为“苏焚武”。苏焚武氏约在西汉时被“六祖”第六支系的默德施氏俄索毕 ・26. 余所灭,《彝族源流・阿芋陡世系》、《消灾经・求德施神威》等文献都记载了默德施氏灭苏焚武氏的经过 默德施氏灭苏焚武氏的时间约在西汉时,是根据德施氏谱推断的,德施氏开基今贵州一带的君长叫勿 阿纳,勿阿纳生活在东汉光武年间,而俄索毕余正是勿阿纳的祖父。武支系迁到云南巍山一带的时间 不会晚于秦代。 据《彝族源流・武氏源流》记载,同蒙确舍组合的还有武支系中的两支,其一为输拉伟氏:“输拉伟居 右,往右建基业。输拉伟一代,拉伟举莫二代,举莫色姆三代,色姆余羌四代,余羌羿五代,羿雅古六代, 阿古那吐七代,那吐娄米八代,娄米有九子,住啥益卧甸,娄米的九子,确拉拉善战,龙阿武奇才,确革姆 博学。阿细七十寨,房屋高而大,嫡长居,亲善礼仪明,寨如繁星布。南方载鲁旺,载拜赫鲁旺,两鲁旺 之间,开辟新的天,开辟新的地。”其所住的“啥益卧甸”即今天的云南大理坝子一带。其二为卓罗纪一 支:“卓罗纪一代,克鲁补二代,鲁补觉三代,觉余万四代,余万奋五代,奋娄略六代,娄略尼七代,尼雅祝 八代,雅祝武九代,武焚过十代,在艾鲁甸索。”艾鲁甸索即今云南省的保山一带。甸索的“艾鲁”,也可 译作“哀牢”,足见彝族”六祖”中的武支系和蒙确舍的活动范围在当时已到达保山一带。 2.乍支系 乍支系在彝族“六祖”各支西迁的过程中,也是其中活跃的一支,《彝族源流・乍氏源流》载:“武乍不 能开亲,武乍拜‘待巧’,拜‘待巧’而婚,武颖武吐,乍六子之母。乍有高威势,乍氏六支人,塑佣多如云, 偶像如人群。制鼓悬钟,在点苍雅卧,与罗纪一般0 99 66布色啻之女,叫啻阿嫩妮,生了乍六子。乍苦与乍 克,乍焚与乍伟,乍卓与乍拜,乍氏迁往西,祭祖仿外族,祖庙多如云,塑像如真人,如密布悬钟,如整齐 蕨叶,就是这样的。”这六支乍氏,实际上代表着六个部落,他们所住的“点苍雅卧”,就是大理一带,所谓 “与罗纪一般”,也就是融人了蒙确舍集团,罗纪是蒙确舍中势力最为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塑佣 多如云,偶像如人群”和“祭祖仿外族”,是蒙确舍中罗纪部的宗教民俗,为六支乍氏所彻底接受,由文化 民俗的认同而达到了族群的认同。 3.侯支系 彝族“六祖”分支后,第四支系慕雅卧氏有两支后裔加人了蒙确舍集团。其一,第四支系的慕雅卧 以“慕雅卧一卧雅苦一苦立娄一立娄哺一哺恒武一恒武恒”下传六代到恒武恒,恒武恒生恒斗娄、恒举 足(或作格佐)、恒雅侯三子。《彝族源流・啥卓洛姆氏》载:“在索索恒卧,恒氏有三子,长子恒斗娄。恒斗 娄一代,斗娄够二代,够氐氐三代,氐氐陧四代,尼雅武五代,武雅苦六代,迁到西边去,越过稳稳鲁则, 经过诺兜谷弩,进入古雅堵楚。习外族之俗。无数的人马,进入罗纪境,称啥卓洛姆,就是这样的。”进 入罗纪境,罗纪境即蒙确舍活动的范围,称啥卓洛姆,是因“习外族之俗”给他下的定义名。其二,侯的 另一支阿诺侯觉氏也西迁到了蒙确舍地,《彝族源流・阿诺侯觉氏谱》载:“额余阿柔一代,阿柔额毕二 代,额毕阿租三代,租阿主四代,阿主素耿五代,素耿阿诺六代,阿诺侯觉七代,……阿洪额苦九代,额苦 毕措十代,毕措阿输一代,阿输咪立二代,咪立车笃三代。在益那勾纪,世袭举侯臣,就是这样的”。“在 益那勾纪,世袭举侯臣”,益那勾纪既为先时的勃弄敛部,又是后来的南诏国的彝名,说明加入蒙确舍集 团的侯支系阿诺侯觉氏已进入勃弄敛与南诏国社会政治的上层。 4.布支系 布支系的融如蒙确舍集团,有诺陇邓的后裔陇邓妥一支,《彝族源流・六祖君长世袭谱》(第15卷) 载:“陇邓妥一代,妥阿姆二代,姆阿吉三代,吉诺洪四代,洪妥车五代,妥车阿濮六带,濮毕德七代,舍阿 武八代,乍莫德九代,莫德俄索十代,住勾笃俄略。毕(布)六度强盛。俄索阿租一代,阿租撮娄二代,撮 娄拜勒三代,拜勒那恩四代,那恩阿姆五代,阿姆勒六代,勒拉卓七代,拉卓达八代,达阿氐九代,住毕待 鲁域,毕(布)七度强盛。”九陇邓之一的陇邓妥经过与毕待鲁的结合,最后融入了蒙确舍。 源于什勺氏的蒙确舍氏,在其发展历程中,经过与哀牢夷格沓结合,并不断融人偬氏、支嘎阿鲁后 裔,笃氏族、堵(撮)氏族,“六祖”武、乍、糯、侯、布、默的各支长子后,形成了强大的蒙确舍集团,于“六 祖”并称为“恒直(八诏)”,或被称之“昆明99 ̄66叟”、“{吉}99 ̄66乌蛮”、“白蛮”等,在“云南十敛”、“八诏”、或 “六诏”的基础上,建立了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南诏国,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下转第39页) ・27・ 参考文献: 【1】(英)B.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黄剑波,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32 【2】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56. A Cultural Analysis to Offering Jilu Ceremony of Yi People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LU Gang ,XIONG Rui (1.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Weining County Party Committee,Weiing,Guizhou553 100,China; 2.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Weining County Party Committee,Weiing,Guizhou553100,China) Abstract:Offering Jilu is one of the northwest of Guizhou Yi blessing ceremony.Yi people worship na- ture,believe that all things have spiirt,think the existence of supernatural power,and dominated the world.ji— lu is thought to be gods bless a family fortune,the Yi people through the sacriifce of the Jilu,pray the gods bless animals thrive,good harvest.Jilu by families in the home to worship and sacriifce,the Yi people S daily life and ideology,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Key words:Yi Nationality;Sacriifce;Jilu (责编:郎禹责校:张永光) (上接第27页) 注释: ①佚名布摩,彝文文献手抄本,《彝族丧祭经》,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验中心收藏。 参考文献: 【1】王继超,王子国译.彝族源流・确舍源流卷16[M1.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2】王继超,王子国译.彝族源流・阁家阁默那卷14[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31. ̄--继超,王子国译.彝族源流・罗纪源流9—12[M1.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41王继超,王子国译.物始纪略三fM1.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5】(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南中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6】马学良,罗国义.增订爨文丛刻(上)【M1.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7】方国瑜・彝族史稿【M1.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 The Pedigree of Yi People in West of Yunnan Province Recorded in Yi Language Document WANG Ji-chao ,WANG Ming—gui。,WANG Ming—liang (1.Bijie Yi Language Document Translating Research Center,Bijie,Guizhou55 1700,Chna 2.Acodemy of Yi Theory,Guizhou V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Guizhou 55 1 700,China) Abstract:In west of Yunnan,from Shang-zhou to Qin-han period,there live an ancestor group of Yi peo— pie oriinatged from Shishao family as called Mengqueshe in Yi language document,Ailaojiuyi as called Geta tirb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With the joining of Shishao,Mimi and the ancestor of Wubo family and com— bination of the branches of the Six ancestors,this group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establishing a stable foun— dation for the uniifcation of southwest border by the latter Nanzhao. Key words:Mengqueshe;Ancestor of Yi People;Pediree gof Yi People (责编:t ̄ll禹责校:张永光)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