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光的所在
——试论上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中女性形象丰富,大致分为三类:丑陋荒诞走向黑暗的扭曲形象,颠覆历史传统的母亲形象以及少数单纯独立追求真爱的年轻女性。她们在张爱玲所构筑的苍凉世界中挣扎拼搏,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群像中的一组经久不衰的鲜明独特的典型。张爱玲用冷峻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女性真实心理的面纱,让我们剥离世俗的传统印象从心灵最深处来认识女性,给人以独特的心理感悟。
关键词:丑陋荒诞 母亲 扭曲变态 年轻女性 单纯真实
No light there
——Try to talk about the zhang ailing's female image
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ou Haili
Tutor Ge Yanli
Abstract:zhang ailing's world is a real women's world. One female images, abundant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ugly dark distorted image absurd to subversiv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a few simple the mother image of the pursuit of true love independent normal women. They that building in her struggle the desolate world strive, give readers exacts a deep impression. Zhang ailing brushwork with looked sharp for we uncovered the veil of the female true psychology, give a person with unique psychological instinct.
Key words: ugly and absurd;mother;distortion and abnormal;young women;
1
pure and true
回望历史长河,描写女性的作品多如牛毛。以描写女性见长的女作家却屈指可数,而能把女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女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张爱玲就是这其中一个。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凭借着她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在艺术长廊中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 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孤独、愚昧、虚伪、拜金、猥琐甚至变态,她们无奈,她们挣扎。但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苍凉凄美,没有出路。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苍凉的世界, 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境地地深切体悟,蕴含着作家深层的女性关怀。
一、没有光的所在——丑陋荒诞,病入膏肓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群像,无论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还是市井平民小家碧玉,在那个人性压抑的年代,在男权观念、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迫、束缚和桎梏之下,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摆脱命运的苑囿。压抑残酷的现实让她们扭曲变态、丑陋不堪,最终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一) 可恨可憎的扭曲与堕落
谈及张爱玲作品中人性的扭曲变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致的典型。曹七巧本来是开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泼辣爽朗而富有风情。她的哥嫂因为贪图钱财把她卖到姜公馆做了身患骨痨瘫痪在床的姜家二少爷的少奶奶,从此也就开始了她一生的悲剧。因为出身低微,七巧在姜家上上下下倍受歧视和排挤,连丫头都瞧不起她。丫头凤箫问小双:“你是她陪嫁过来的么?”小双冷笑说:“她也配!”通过小丫头小双的答话便足以看出七巧在姜家的地位。而瘫痪在床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年轻又充满活力的七巧每天都要面对丈夫那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不得不极力压制自己的情欲,“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压抑下,她找到了另一种寄托——金钱。她意识到只有钱不会歧视她,而她也只能靠掌握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被金钱所点燃的欲望驱动着,她
2
开始疯狂地忘我地聚敛钱财,而欲望之火也烤干了她人性中正逐渐泯灭的温情,直至耗尽她所有的精力和生命。为了金钱,她拒绝了等了大半辈子的表白。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诉说出或真或假的爱以后: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这恐怕是七巧这一生中唯一一次品尝到爱情的幸福滋味吧。然而就连这极其短暂的幸福也被她亲手扼杀掉了。当她转念想到季泽可能“想她的钱——她卖掉了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时,她暴怒了。一阵暴风雨般的抓狂之后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悔恨。
“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张,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
这是七巧最后一次对爱的留恋,也是七巧身上最后一抹人性的光辉。她以“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用像剃刀片一样的尖酸刻薄恶言恶语无情地折磨着身边每一个人,使儿子成为废物,女儿婚姻破灭,儿媳抑郁而死。
七巧一生的蜕变源于其生活的时代对其的压迫,压迫有多深,反抗就有多烈。她用一生来呼喊出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所受的压迫,对家庭、社会强加给自己的命运做出了异乎常态的反叛,表达出女性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然而,即使是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做人的尊严,反而把自己变成了男权社会摧残人性的帮凶。这正是张爱玲表达女性意识审视女性命运的犀利与深刻之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也是张爱玲笔下众多走向黑暗深渊的女性中的一员。她本是
3
一名单纯上进,想通过读书来养活自己的学生。因为家境贫穷无法支付学费,被迫投靠给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孀居而又十分富有的姑妈。最初见识到姑妈的情形事迹,她觉得“平白来搅在浑水里,女孩子家,就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我还得把计划全盘推翻,再行考虑一下。”可现实的处境让她改变了主意:“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这时的薇龙可以说还是清醒的。当她第二次进梁家要正式入住的时候,觉得自己家的佣人“是这样的上不得台盘”而打发走了,这时她的虚荣心已初露端倪。进了梁家,看到梁太太为她准备的满橱子华贵艳丽用于内外交际的衣服时,也犹豫过,“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讨人有什么分别?”但很快虚荣心使她禁不住诱惑一一试穿了那些衣服,甚至晚上睡觉做梦都在试。后来糜烂浮华的生活让薇龙失去了自我,深陷其中。在初识乔琪乔花柳本性之后,她也产生过离开梁家的想法,却由于一场病耽搁了。而她自己离开的想法也发生了动摇:
“薇龙忽然起了疑窦——她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也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说着容易,回去做一个新的人……新的生命……她现在可不像从前那么思想简单了,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是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的适当出路。”
浮华奢靡的生活和丫头睨儿先前的劝告起了作用,自此以后薇龙就彻底沦陷了,“就等于卖了给梁太太和乔琪乔,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从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一个幻想贬值,自信破灭直至人格丧失的交际花的蜕变,除了时代与环境的逼迫,更有她自身的甘于堕落和贪慕虚荣在里面。当她被误认为妓女时,说道:“他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也道出了女性对自己所处命运的清醒冷静的认识。现代文明改变的只是她的外表,而内心深层依然停留在腐朽的传统文明的层次上,传统女性所具有的屈从、驯服的品性化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深深的影响着她,使她走不出命运的安排与男权的统治。
像七巧和薇龙这样的女性还有《金锁记》中的长安和《十八春》里的曼璐。长安本是个天真烂漫的乖孩子,因和表哥春熹嬉闹被母亲责骂数落,又因母亲一时兴起被逼裹脚,弄得不伦不类
4
痛苦万分。长安成了母亲手中的一个任意发泄的工具。后来进了学堂,因为失落几个小物件而被母亲到学校大闹一番,她的学校生活也自此结束。上学期间的长安是健康活泼的,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见她的学校生活是多么的愉快舒心。她有朋友,有喜欢的音乐教员,更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就在这种正常人的幸福悄然滋生的时候,她的母亲残忍地将其打破,把长安重新拉回发霉的压抑的扭曲变态的家庭牢笼里。“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母亲了。每逢她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谁都说她是一个活脱的七巧。”长安的蜕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母亲的一手操控下,长安退掉了先前的天真烂漫,掐断了上学时候的积极上进与美好憧憬,开始自暴自弃。对于一个身心还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少女来说,她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不成熟,周围环境的一切成了她成长的依靠和模仿的对象。长安的生活中,除了扭曲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变态的母亲再没别的可以学习模仿的了。渐渐的,长安理所当然地接纳了那个黑暗压抑的家庭,登峰造极地继承发扬了母亲让人难以接受的扭曲人性。直到后来,认识了出国留学回来的童世舫,长安走向扭曲的心灵才又有了一丝的温暖。但又因母亲从中作梗断送了她即将结成的婚姻而使这一丝温暖也灰飞烟灭。从此长安不但断了结婚的念头,也断了对未来的希望,“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长安的堕落由于她母亲的原因或许可以让人产生一丝谅解,起码她的堕落只伤害了她自己一人而没有波及他人。但是曼璐的堕落却让人深恶痛绝,她不但害了自己,还将这种伤害有意扩大化,伤及身边的人。为了维持家计被迫成为风尘舞女的曼璐并不可恶。在父亲去世后,能放弃学业牺牲自己的前途独自挑起家里的重担,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最初的曼璐也有着一颗忠厚善良的心。可恶的是她在那种充满污垢的风月场所逐渐迷失了自我,放弃了积极上进的思想,在习惯了那种肮脏灰暗的生活后完全丧失了人性。为了留住花天酒地的丈夫祝鸿才,不顾人伦亲情,设计帮助丈夫强暴自己的亲妹妹并长期将其幽禁,以迫使其嫁给肮脏龌龊禽兽不如的祝鸿才,毁掉了妹妹的一生幸福。这个时候的曼璐,己经变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魔鬼,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又把魔爪伸向了身边的人。环境可以让人变的面目全非,而人自我的堕落却
5
会使人永远走上一条不归路。曼璐形象的转变过程中蕴含了多重意义,曼桢在被姐姐姐夫设计毁灭前的形象实际上暗示了曼璐如果没有误入歧途自甘堕落将会出现的生活状态,而曼桢的毁灭则隐含了曼璐要求掌握、控制自己命运的一种疯狂的反常态的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女性对男性的完全依附和无法摆脱的无奈,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的深切体悟。
回顾这一系列人物,他们最初都有着不得已的苦衷,都有着善良的人性。但在残酷的现实和无情的命运面前他们放弃了挣扎和反抗,自甘堕落,一步一步走向了无底深渊。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所展示的人性的丧失过程,就是对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这也正是张爱玲密切关注女性命运与女性自我意识的着眼点。
(二)可怜可叹的无助和焦虑
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大都通向没有光的所在,除了上面说的扭曲堕落,还有一部分人,她们的身上,更多的是无助和焦虑。《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女主人公白流苏也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生于旧式大户家庭的白流苏大胆地打破封建传统与第一个丈夫离了婚,回到了娘家。哥嫂因为她手里的钱接纳了她。钱用完了,流苏就成了哥嫂眼里的多余人。家里人怂恿她回去为死去的前夫守寡,好继承那边所剩不多的一份家产。流苏拒绝后哥嫂撕破了假面具,骂流苏是“扫帚星”,是没有廉耻的满身晦气的女人。除了残存的青春与美貌,她一无所有。既未受过多少教育,又手不能拎肩不能扛,既无法养活自己还不想失去淑女的身份。这是那个时代女性集体的悲哀。在见到别人给妹妹介绍的男朋友范柳原时,她决定抛开“忠孝节义”,做个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口的这一口恶气。”除此之外,白流苏把婚姻看做一种寻找人生保障的必由之路,择偶再嫁的根本目的是经济上的安全可靠。作者通过流苏的态度,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对男性难以摆脱的依附。她同范柳原的恋爱史,犹如危险而侥幸的走钢丝把戏。一方面,她同范柳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是她再嫁的可能和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所接受的不多的传统教育让她必须保持身份,不愿沦落到做情妇或是姨太太的地步。然而范
6
柳原的态度让她意识到“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可是她是抱着结婚的目的的,因此流苏想到了摆脱这种男女不公的爱情。但是靠金钱维系的冷漠亲情让她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再次陷入这种不公。战争爆发后,白流苏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楚,“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在得到了费尽心机想要得到的那张长期的饭票——与柳原的婚姻后,她心安理得地沦陷进命运的囹圄。以流苏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她们对自己的处境都有清晰的认识,试图主动控制命运,体现了女性觉醒的抗争意识。但男权的深重压迫与时代的牢笼始终让她们无法突破。对于此,张爱玲投以同情的目光和对女性生存境地的无奈叹息,也揭露了亲情的冷漠和女性命运的凄凉。
流苏的命运让人可叹,而《小艾》中五太太的命运就更让人可悲。当五太太在老太太房里遇到自己的丈夫席景藩时的反应让我们大跌眼镜:
“五太太确实十分的局促不安,一双手也没处搁,好像怎么站着也不合适,现是斜伸着一只脚,她是一双半大脚,雪白的丝袜,玉色绣花鞋,这双鞋似乎太小了,那鞋口抠的紧紧的,脚面肉唧唧的隆起一大块。可不是又胖了!连鞋都嫌小了。她急忙把脚缩了回来,越发觉得自己胖大的简直无处容身。又疑心自己头发毛了,可是又不能拿手去掠一掠,因为那种行动仿佛有点近于搔首弄姿。也只好忍着。要想早一点走出去,又觉得他一来了她马上就走了,也不大好,倒像是赌气似的……因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站在那里迸了半天,方才搭讪着走了出来。一走出来,立刻抬起手来拢了拢头发,其实头发如果真是蓬乱的话,这时候也是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她的手指无意中触到面颊上,觉得脸上滚烫,手指却是冰冷的。”
作为家庭的组成者,夫妻之间本该是平等互爱的,可五太太从精神到外表全然被传统观念压扁了,她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妻子,更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以至于见了丈夫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甚至是对家里做下人的老妈子“也不敢说什么”。有一回留三太太和婉小姐吃饭,五太太居然“赔笑”叮嘱做饭的陶妈少放点酱油,因为昨天的鱼做咸了。而那陶妈“顿时把脸一沉,拖长了声气说:‘哦,太咸了?’”五太太忙笑道:“挺好吃的,不过稍微太咸了
7
点。”未免有些巴结讨好之意。这两种态度,似乎是主仆倒置了。对于其他姨太太,五太太更是低三下四,低眉顺眼。她坚守忍让退缩的为人处事之道,无非是想维持住在这个家中的一席生存之地。她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禁闭在那死气沉沉的旧宅院,永远也走不出黑暗,见不到光。她从来没有独立存在的感觉,只能领受攀附在丈夫身上却又被丈夫嫌弃的可悲命运。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一切都维系在男人的身上。她们没有自我,小心翼翼地活在旧式婚姻中,视婚姻为命根子,承受着来自男权统治的重大压力,忍辱负重,丧失自我。在张爱玲的笔下,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一个“女结婚员”,但是婚姻并没有给她们带来所期望的幸福。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独立的人格,使她们必须依附男人生存,思想意识仍然被男性支配和控制。
二、母亲形象的颠覆——扭曲变态,丑陋不堪
母亲历来是文学讴歌的对象。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母亲一反传统的神圣无私、慈爱美好的形象,在现实生活状态中完全世俗化。她们或糊涂,或自私,或卑鄙,或病态,把儿女当做自己手中为所欲为的工具,成为男权统治的帮凶。张爱玲用冷峻的眼光透视这一类人物生存状态中的一切,将笔触深入到母亲隐秘的内心深处,把那些不为人知的丑陋阴暗又世俗的角落曝光于太阳底下,给人一个重新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机会。
在《金锁记》中,当曹七巧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又拒绝了她以前爱过但只想她钱的男人之后,她便认定“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混账”。在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之后,她转为一个男权统治的刽子手,开始疯狂地不择手段地实施报复。儿子娶亲之后,她见不得儿子跟儿媳小两口的恩爱亲昵,霸住儿子陪她整夜整夜地吸大烟,不允许儿子回房,把儿媳一人丢在冰冷黑暗的帐子里。更变态的是她以打听儿子儿媳私事为乐趣,转而在众人面前羞辱儿媳,逼的儿媳抑郁而死,而儿子也成为一个终日吸大烟逛妓院的废物。至于女儿长安,完全就沦落成她宣泄扭曲变态心理的工具和对象。因为一时兴起,逼迫十三岁的女儿裹足,造成女儿双脚畸形;因为小
8
事大闹学校让女儿无颜再见老师同学,断送女儿学业。当别人给女儿介绍对象时,恶毒地咒骂女儿“急着要嫁……腥的臭的都往家里拉……”。看到女儿陷入爱情偶尔掩饰不住喜悦,就破口大骂,自己毁了女儿名声却又推托别人糟践。后又借请客之名跟女儿的相处对象说女儿吸大烟,彻底葬送了女儿的幸福。她完全成为一个人性丧尽的疯子。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母亲的光辉,她的眼里,容不下别人的幸福如意。表面来看,她是用毁掉别人幸福的快感来填补自己变态扭曲的心理空虚,实际上则是她对封建男权和时代压迫的反常态的激烈抗争。
像这样的母亲还有很多。在《花凋》中,因为丈夫是“哄钱用的一等好手”,川嫦的母亲宁可贻误女儿的病也不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为她求医,导致女儿病死在床。《十八春》中,曼桢的母亲由于糊涂卑琐,竟默许禽兽不如的曼璐夫妇蹂躏幽闭孝顺又上进的二女儿,还在其男友寻找她时隐瞒实情,做了帮凶。《沉香屑·第二炉香》中蜜秋儿太太因为自己是个寡妇,便对女儿们实施禁欲主义教育,间接谋杀了她们的丈夫,制造了新的寡妇。《倾城之恋》中离婚的白流苏受到哥嫂欺凌向母亲寻求安慰时,母亲却劝她回到已经离婚七八年的婆家,过继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这些母亲,或迫于时代的逼迫,或缘于自己的私欲,或出于无奈怯懦,或因为变态扭曲,都完全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上母亲那慈爱伟大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坛新的母亲群像。
三、单纯真实,追求自由爱情的年轻女性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活跃着一小部分年轻女性,她们有自己的个性理想,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热情。她们或是已经独立,靠自己努力工作维持家计;或者经济上仍依赖着家里的资助;但她们都在努力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抑,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情。
《十八春》讲述了曼桢一生的血泪和短暂的幸福时光。她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维持全家生计。她虽然完全不赞成姐姐曼璐的生活方式,但她理解她的苦衷,也感激姐姐为了养活全家付出的一切。她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地活着,努力地工作养家。大方而热情的与两名男同事交往,丝毫没有依靠婚姻投机的想法。在和世钧产生爱情时,真诚平等又满腔热情地维护爱情。
9
当了解世钧的家世以后,仍然不卑不亢的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和骨气。她的爱情,纯洁的不掺有一丝杂质。但姐姐曼璐和姐夫祝鸿才灭绝人性的行径毁了她一世的清白和用心经营的爱情。在受尽欺骗、凌辱、关押等种种磨难和非人经历以后,她仍独自顽强而正直洁净地活着。在那个旧文化没有完全灭绝,新文化还在萌芽的文化废墟时期,曼桢们或许只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受过新文化洗礼的新女性,在彻底觉醒后,毅然和腐朽的男权社会决裂了,这是作者对新女性寄托的希望。
曲曲和心心是《琉璃瓦》中姚家的一对姐妹。姐姐曲曲被一向反对女子供职的父亲推荐到某大机关做女秘书。父亲指望她嫁个要人,自己以后升迁也有个靠头,然而曲曲却看中了一个三等书记。在她看来,“钱到底是假的,只有情感是真的”。她勇敢地反抗父亲的干涉,大胆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与所爱的人结婚。而妹妹心心因为不擅长交际,父亲便给她物色了一个杭州富室嫡派单传的青年陈良栋,并煞费苦心地安排宴会让两人见面,心心却与邻座程蕙荪两情相悦。父亲大怒,恶言羞辱横加干涉,心心奋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这些女性只是张爱玲人物画廊里众多女性中极少数的部分,她们是那个苟延残喘的旧时代中鲜亮的一抹光辉,照亮了女性未来的出路,同时也映衬了那个旧时代的悲剧。
结语
张爱玲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组鲜明典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没钱的小家碧玉,或是破落的大家闺秀,还是卑微的贫家养女,她们都在为维护自身基本的生存费尽心机饱含痛苦地艰难地努力着。或依仗金钱,或借助机巧,或凭借肉体,方式不同,却都是在为共同目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着。绝望与苍凉,是她们命运的终结。正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作品中的女性即使在生命中爬满了蚤子的情况下也得顽强地活下去,无论婚姻还是恋爱,最终都要完结在绝望与苍凉的底座上,无法逃脱!
致谢
在本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对所有曾经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10
在济宁学院的两年本科学习时间即将过去。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两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而言,是磨砺青春、挥洒书生意气的两年;也是承受师恩,增长才干,提高学识的两年。我将以新的面貌,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和事业中去。在此,谨对培养我的母校、教导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同学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葛老师。葛老师学识渊博,兢兢业业,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并经常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热心的勉励。就本篇论文而言,从选题、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葛老师都给予精心指导,每个环节都凝聚着老师辛苦的付
出,使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衷心感谢葛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2]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3] 张爱玲.十八春[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4]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
[5] 张爱玲.沉香屑·第二炉香 [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6] 张爱玲.小艾[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7] 张爱玲. 花凋[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11
[8] 张爱玲.琉璃瓦[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9] 于青著.张爱玲传[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
[10]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