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真题
00658
本卷子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
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局部为选择题。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们把由评论撰稿人自己播讲的评论称为 A.播送谈话 C.录音评论 2.新闻述评的目的主要是 A.报道新闻事实 C.开展舆论监督
B.分析和评价新闻事实 D.报道先进人物 B.口头评论 D.录音报道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出现于报端而且影响最为广泛的小言论专栏是 A.《人民·今日谈》 C.《人民·市场随笔》
B.《人民·人民论坛》 D.《人民·国际论坛》
4.录音评论同其他播送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节目短小精悍 C.思想性强
B.运用音响 D.时效性强
5.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也可以配合图片、图表、漫画等编写按语,这种按语是 A.文前按语 C.编后
B.文中按语 D.短评
6.新闻评论的论据主要包含两大类,即 A.哲理性论据和史料性论据 C.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7.中国历史上第—位报刊政论家是
A.梁启超 C孙中山
B.王韬 D.于佑任
复习文档
B.统计性论据和典型性论据 D.政治性论据和实践性论据
复习文档
8.各类独立成篇的评论中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种是
A.社论 C.述评
B.评论员文章 D.专栏小言论
9.下面新闻评论的论据中,不属于事实性论据的是 A.具有典型的人和事 C.现行的法令、条例
B.历史资料 D.统计数字
10.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 A.政治性和针对性 C政治性和理论性
B.科学性和理论性 D.针对性和迫切性
11.《穷吃,吃穷》,这则标题采纳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法 C.比较法
12.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
A.评论性 C新闻性 13.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 C.理论研究
B.占有材料 D.掌握X B.政治性 D.群众性 B.回环法 D.借代法
14.在复合式新闻评论标题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是
A.引题 C.插题
15.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 C.编者按语 16.短评在发表时 A.不署名 C必须集体署名
B.必须署名 D.可署名也可不署名 B.评论员文章 D.专栏评论 B.辅题 D.副题
17.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类似
A.短评 C编者按语
18.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 C.播送上最为常见
B.期刊上最为常见 D.电视上最为常见 B.专栏评论 D.述评
19.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大致分为说明性按语、注释性按语和 A.政治性按语 C.议论性按语
B.结论性按语 D.政论性按语
复习文档
复习文档
20.新闻评论学是一门
A.政治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C.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B.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D.理论性和政治性很强的学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O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A.历史性 C.预见性 E.洞察力
22.新闻评论开头的形式有 A.摆出结论 C.亮出靶子 E.借事入题
23.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A.提示说明 C.提示建议 E.瞻前顾后
24.围绕形成“类交流〞,播送谈话在写作上要着重把握 A.坚持面向听话人 C.坚持以说话人为主原则 E.制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25.电视评论的特点是 A.声画兼备 C.视听结合 E.双线互补
B.文轻图重 D.娱乐为主
B.用商量的态度、口吻说理 D.讲究铺垫、过渡 B.评价表态 D.补充强调 B.提出问题 D.交待意图 B.阶段性 D.重提示
非选择题局部
考前须知: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真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26.演绎式结构 27.观察家评论 28.杂文 29.算账说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复习文档
复习文档
30.什么叫论辩交锋论辩交锋的方法有哪些 31.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32.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33.简答新闻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20分,共34分) 34.分析题:依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字数400左右)(14分)
权力“烫手〞才正常
刘庆传
在北大今年第—次试行的“校长推举〞中,全国有39名中学校长有幸获得了众人艳羡的“推举权〞。但是,当推举结束后,校长们纷纷感慨,推举权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烫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舆论漩涡,“压力非常大〞。
其实,权力,本来就应该“烫手〞。“烫手〞,应该是权力的正常“体温〞。
权者,秤砣也。这就是说,权很“重〞,四两足以压千斤。而这很重的权力,不是领导干部的私产,是人民给予的公权,自然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公众敏感的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权力之所以“烫手〞,缘于“聚光灯效应〞带来的高强度监督,缘于权力一旦行之不慎,就有可能被质询、被问责,乃至被制裁。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新奇举措,“校长推举〞有着极高“眼球效应〞,任何“闪失〞、“猫腻〞都可能引来舆论如潮的批判,甚至因此身败名裂。可以说,推举权之所以“烫〞,“烫〞就“烫〞在它受瞩目、受制约、受监督。而这种制约力勃兴的背后,则是公民社会的成长、网络问政的兴起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开展。 权力是“烫手〞的,但少数手握重权的干部却感知不到,或者把权力当“儿戏〞,随
意把弄,胡乱决策;或者把权力当“筹码〞,中饱私囊;或者把权力当成“私物〞,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根本原因在于监督和制约的阳光还不够强、公民社会的成长还不到位、社会主义民主的开展还不健全。要让权力“烫手〞,关键要给权力上好“笼套〞,把“聚光灯效应〞带来的高强度监督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效途径,保证全部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为民造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公民维权意识的提升、“网络问政〞的勃兴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开展,权力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督和制约,将越来越“烫手〞。对领导干部来说,认识并适应权力的“烫手〞,将是网络时代一门新的“必修课〞。如果时代开展了,对权力的认知依旧停留过去的境地,思维与行为的方法依旧“百年不变〞,则遭遇的“麻烦〞将越来越多。因此,手握权力而感到“烫手〞,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追求,一种素养,一种境地。事实上,“以权为民,因权扬名;以权谋私,因权身败〞,充分认识权力的“烫手〞,让领导干部对权力心怀敬畏,这也是对干部最好的爱护。领导干部应该时刻看到权力的“重〞和“烫〞,认识权力的重要与神圣,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责任感,严格约束自己,慎用权力,用好权力。
总之,权力越来越“烫手〞,这是好事,是社会开展进步的重要表达,龙永图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减少审批经济,把权力从任由把玩的“香饽饽〞变成受到制约的“烫手芋〞。如果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感到权力“烫手〞时,正说明,干部的“权
力观〞越来越科学,我们的改革越来越成功,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
(原载《新华》202X年12月3日)
35.操作题:就下面报道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20分)
复习文档
复习文档
老人当街摔倒血流满面无人扶 10分钟后有人报警
东方网9月3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老人在路上不慎摔倒鼻子流血,许多路 人在旁边看着,不敢出手相助。9月2日黄昏,网友“小巷总理〞在上海滩微博上称,希 望市民还是要有点古道热肠。
老西门派出所昨晚证实,实在有老人在路上跌倒,接到报警后,当班民警前往现场实 施了救援。
为什么老人跌倒没人敢扶有网友称,可能是因202X年的南京“彭宇案〞和最近天津的“许云鹤〞案等事件的影响,大家是怕那种“碰瓷〞的人。因此对于路上真正需要援助的人,也敬而远之。
网友“小巷总理〞在微博称,昨天下午4时许,一名拄着拐棍的老人在尚文路中华路口不慎摔倒,血流满面。尽管当时有许多路人看见,但竟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老人起来,大家只是在一旁围观。大约过了1O分钟,才有一名路人向警方报警。
昨晚联系上老西门派出所,当班民警向证实,当天下午4时多,派出所实在接到一个 报警,一位老人于中华路1102号门前跌倒,鼻血直流。派出所两位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该派出所一位值班女民警昨晚向早报透露,老人就住在附近,因鼻子摔伤出血较 多,民警联系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救护,并随后联系到老人的家人。 昨天试图联系网友“小巷总理〞,一直没有联系上。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消息上
传网络后,在网上也引起了一阵议论。从网友“小巷总理〞上传的图片看到,事发时,现场实在有很多路人围拢在老人周围,但只有两个民警实施救援。
复习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