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会计常用公式

来源:意榕旅游网
1、 成本性态模型y=a+bx

2、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已销产品成本-期间费用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 3、边际贡献有两种表现形式:

(1)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m =p—b

(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T cm=(p—b)x

4、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5、二、保本点的确定

(一)单一品种的保本点计算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 或=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二)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点计算

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分析方法在实务中应用较广泛的是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法。(其他如分算法、历史资料法、综合保本图法等). 多品种保本点计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1.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

销售总额=∑(各种产品的单价×预计销售量) 2.计算各种产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所占比重。 销售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额 3.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4.计算整个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5.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量

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各自的销售比重 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的单位销售价 6、 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

1、安全边际量(额) =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保本销售量(额) 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3、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销售量(额)

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指标属于正指标,越大越好,保本作业率是逆指标,越小越好。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存在如下关系:

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7、保利销售量=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利销售额=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编辑贡献率

如果企业规划的是税后利润指标,则可运算: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得到以下公式:

税后保利销售量= [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率)]/单位边际贡献 税后保利销售额= [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率)]/边际贡献率

8、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引起这种质变的各因素变化的临界值。简单来说,就是求取得达到保本的销售量和单价的最小极限值以及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最大极限值。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大最小法。

1、 销售量的最小极限值

是指使企业利润为零的销售量,它就是保本销售量

x。=a/(p - b)

2、 单价的最小极限值

单价下降会使利润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利润将变为零,它是企业能忍受的单价最小值。

(p-b)×x- a=0 解得 p。=?(元)

3、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极限值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会使企业的利润下降,并逐渐趋于零,此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能忍受的最大值。

(p-b)×x- a=0 解得 b。= ?(元)

4、 固定成本的最大极限值

(p-b)×x- a=0 解得 a。=?(元)

第三章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一、 成本基本公式

y = a + b•x b单位变动成本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x业务量 (总额) (总额) 二、 半变动成本 1、高低点法

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 = y高-bx高 或 a = y低-bx低 2、回归直线法 ( )

计算顺序:一般先求b,再求a,有时先求r。 第四章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净收益计算公式 一、 变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 2、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前净利 二、 完全成本法

1、销售收入总额px-销售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产量-期末存货)=销售毛利 2、销售毛利-全部销售与管理费用(含固定、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税前净利m 其中: (P69)

三、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净收益的变换:M变-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M全 M全+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M变 第五章 量本利分析的有关公式 一、 贡献毛益(P73) 1、贡献毛益总额 2、单位贡献毛益

二、 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P74) 1、 可导出: 2、 可导出:

三、 保本销售量x0与保本销售额px0 1、

2、 (P76)

3、多种产品保本销售额的计算(P77) (1)算销售比重

(2)算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3)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4)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4、同保本点有关的几个指标(P79-80) (1)保本作业率 (2)安全边际(量或额) (3)安全边际率 (4)销售利润率

5、利润的计算公式(P83、93、121)

6、目标(利润)销售量或额 (1) (2)

7、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1) (2) (3) (4) (5)

第六章 预测分析有关公式 一、 销售预测(P106) 1、算术平均法(P106)

2、趋势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4、直线回归法

二、成本预测(P111) 1、 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的产品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2、产品成本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 (1)高低点法

(2)回归直线法

3、因素变动预测法

(1)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

材料消耗数量 计划期单 基期单位 基期 变动对单位成=∑ 位产品材-产品材料 ×材料 本 的 影 响 料消耗量 消耗额 单价 (2)直接材料单位价格变动

材料价格 计划期某 基期某 计划期单位 变动对单位=∑ 材料单位-材料单 ×产品耗用材 成本的影响 价 格 位价格 料 数 量 (3)工资水平和劳动率变动

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变 1+平均工资增长% 某期单位成 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劳动生产率增长% ×本工资费用 (4)产量变动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 1 基年单位成本 固定费用的影响 = 1-1+产量增长率 ×中的固定费用 (5)总之,各因素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 三、利润预测(P121结合第五章) 1、 根据销售利润率测算

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2、 根据销售成本利润率测算

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 3、根据产值利润率测算

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额=预计计划期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四、 筹资预测(销售百分比法)

解题:1、即随着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项目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否则用××或(不 适用)表示; 2、 ;

3、预测筹资基数;

最后,在“筹资基数”之上,减去应减的(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来源),加上 应加的(零星资金需要量)。

计划年度应筹资金量=筹资基数—发放股利后剩余税后利润—折旧提取额+零星资金需要量

第八章 短期经营决策 一、产品生产的决策

1、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公式

2、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四种)

(1)不考虑固定成本,只考虑变动成本时,用不同差别成本比较法

(2)要增加固定成本,但只有一个分界点时,用成本分界点法(或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令y自=y外,算x

(3)要增加固定成本,而且有两个分界点时,用成本平衡点法

(4)设备能力有限,只能自制1种,外购1种时,用不同差别成本比较法 3、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公式 二、产品定价的决策 1、 完全成本订价法

2、 变动成本订价法

3、 最优售价的决策

4、 产品降价的决策(不属于考试大纲,不考) 三、库存决策 1、 平均库存量

2、 经济订货批量 (1)列表法

(2)数学模式

3、 经济订货点(也称再订货点)

安全储备量=(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期 订货点=(提前期×平均日耗量)+安全储备量 4、最优生产批量

Q*——某产品成批生产一次投产的最优批量(件) D——全年的总产量(件) P——生产周期内产品的每天生产量 d——产品每天的领用量

K——该产品一批产品投产需花费的准备成本(元)

Kc——单位产品全年的储存成本(元)

第九章 长期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 1、 2、 3、 4、

5、 复利终值=现值×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现值=终值×复利现值系数 年金终值=年金额×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现值=年金额×年金现值系数 6、补充公式:

二、 现金净流量 NCF NCF=CIF-COF

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年折旧额=销售收入-付现营运成本-所得税 其中:所得税=税前利润×税率 三、 评价投资效益的公式 1、投资利润率ROI

2、投资回收期PP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期法

① 如果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即呈年金形态时,可用此基本公式:

② 如果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差较大,其回收期则可按各年年末累计现金净流量进行计算。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期法

① 如果每年现金净流量NCF相等,呈年金形态时,可用此公式:

② 如果每年现金净流量NCF不相等,则列表求复利现值累计后计算回收期。 3、净现值法NPV (NPV>0)

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4、现值指数法PVI (PVI>1)

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原始投资额

5、内部收益率法 内含报酬率 IRR或r是“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

四、资本成本和风险程度估量 1、资本成本

2、风险程度估量 (1)未来收益期望值

(2)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

(3)投资风险

预期的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标准离差率

五、投资效益评价方法

1、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的决策方法 用净现值法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购买这套设备后的现金流出量,即投资额。 其次,计算购买设备后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 最后,计算投资的经济效果。

2、固定资产何时更新的决策 用年均总成本法

第十章 全面预算 一、生产预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二、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采购量=(生产上预计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三、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成本预算=(预计产量×单位产品需用小时)×小时工资 四、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预算期产量或工时需要量×每单位变动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折旧 五、预计损益表 按变动成本法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 一、制造费用分配 1、

2、应分配与某一对象的制造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3、 4、

二、约当产量

1、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2、先进先出法: 3、平均成本法:

三、联产品成本计算:按实物单位分配

第十二章 标准成本 一、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三、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1、变动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单位工时变动性制造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数 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 直接工资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变动性制 单位产品直接 每工时变动性制造

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 工资的标准工时 × 费用标准分配率 = SH•SR 2、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每 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工时的标准分配率 = 直接工资标准总工时

单位产品固定性制 单位产品直接 每工时固定性制造

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 工资的标准工时 × 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 SH•SR

四、成本差异 ⑴实际价格×实际数量 AP×AQ 价格差异PV

⑵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⑴-⑵ 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总差异 SP×AQ TV=⑴-⑶或=PV+QV ⑶标准价格×标准数量 数量差异QV SP×SQ ⑵-⑶ ⑴AR•AH PV=⑴-⑵

⑵SR•AH TV=⑴-⑶或=PV+QV ⑶SR•SH QV=⑵-⑶ 1、原材料成本差异

原材料成本总差异=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标准成本 TV=AP•AQ-SP•SQ 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实际 原材料标准 原材料

消耗量差异=( 消耗数量- 消耗数量 )×标准单价 QV=(AQ-SQ)•SP 原材料成本价格差异=(原材料实际单价-原材料标准单价)×原材料实际消耗数量 PV=(AP-SP)•AQ 2、工资成本差异

工资成本总差异=工资实际成本-工资标准成本TV=AR•AH-SR•SH 工资成本人工效率差异=(实耗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QV=(AH-SH)•SR

工资成本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耗工时 PV=(AR-SR)•AH 3、制造费用差异 (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TV=PV+QV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PV=(AR-SR)•AH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AH-SH)•SR (2)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QV1=SR×(AH-SH)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PV=AR•AH-SR•SH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应完成的总工时-实际工时) QV2=SR×(SH’-AH)

第十三章 责任会计 一、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

投资利润率=(销售收入÷经营资产)×(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 = 经营净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二、剩余利润

剩余利润RI=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规定的最低利润率)

= 经营净利润-最低的投资报酬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