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全国自考小学班主任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小学班主任模拟试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1年全国自考小学班主任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小学生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一般来讲,低年级儿童主要以()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A. 社会反应 B. 道德行为规范 C. 道德观念 D. 同伴的反应 答案:A

2. 主题班会有多种主题,“我是快乐的邮递员”的主题属于() A. 季节性主题 B. 知识性主题 C. 实践性主题 D. 模拟性主题 答案:D

3. 班主任应具有()素质是其完成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前提 A. 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B. 教育教学能力

C. 坚定的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 D. 身体心理 答案:A

4. 通过班级活动来教育学生,是小学生()特点所规定的 A. 成长 B. 生理发展 C. 心理发展 D. 身心发展 答案:D

5. 一般地,小学男生最喜欢的颜色依次是() A. 红、黄、橙、白 B. 黄、白、橙、红 C. 黄、蓝、绿、红 D. 红、绿、蓝、黄 答案:C

6.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 A. 示范性 B. 集体性 C. 艰巨性 D. 崇高性 答案:C

7. 中国少年先锋队创建于() A. 1927年 B. 1933年 C. 1949年

D. 1956年 答案:C

8. 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联系到生产场地中进行简单的场地劳动属于() A. 公益劳动 B. 生产劳动 C. 实际生产劳动 D. 自我服务性劳动 答案:C

9. 所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是一种的表现 。() A. 道德感 B. 想象 C. 自律 D. 移情 答案:D

10. 指导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 A. 前提性内容 B. 保证性内容 C. 重要实践性内容 D. 基础性内容 答案:C

11.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客体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教育措施 D. 教师和学生 答案:C

12. 根据谈话的不同对象、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所采取的谈话属() A. 渐进式谈话 B. 突击式谈话 C. 循异式谈话 D. 商讨式谈话 答案:C

13. 一般来讲,()儿童能够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A. 小学 B. 低年级 C. 中年级 D. 高年级 答案:D

14. 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每天上午和下午应先安排() A. 脑力较难的课 B. 脑力较易的课 C. 体育课 D. 音乐课 答案:A

15.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从性别上看() A. 不存在性别差异

B. 女生开始生长发育比男生早2年 C. 男生开始生长发育比女生早2年 D. 女生青春期比男生长2年 答案:B

16. ()岁的小学生能逐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A. 3~5 B. 4~6 C. 7~9 D. 9~12 答案:C

17. “什么是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说这句话的是() A. 托尔斯泰 B. 苏霍姆林斯基 C. 乌申斯基 D. 马卡连柯 答案:B

18.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处于() A. 第一个快速发育时期 B. 平稳增长时期

C. 第二个快速发育时期 D. 发育缓慢时期 答案:B

19. 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效果,主要是看() A. 工作态度 B. 工作方法 C. 学生质量 D. 班主任素质 答案:C

20. 个别教育的情感纽带是() A. 热爱学生,坦诚相待 B. 尊重学生,关心信任 C. 严格要求,民主公正 D.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班级正式群体主要包括() A. 班级教师群体 B. 班级少先队中队 C. 班内学习小组

D. 班内课外活动小组

E. 以班委会为首的全班学生群体 答案:A^B^C^D^E^

2. 整个班级群体结构的严密和内聚力的发展取决于() A. 班级内各群体的组织形式

B. 班级内各群体的首领的作用发挥

C. 能否正确处理师生之间、首领与群众之间、小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矛盾 D. 群体行为目标和行为规范被其成员的认可程度 E. 班级群体的性质 答案:B^C^D^

3. 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作用有() A. 导向作用 B. 调节作用 C. 激励作用 D. 鉴定作用 E. 管理作用

答案:A^B^C^D^E^

4.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特点主要取决于() A. 教育活动的性质 B. 教育目的的内容 C. 教育时间的延长 D.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E. 班主任的工作目标 答案:A^D^

5. 班主任填写班级档案应力求做到() A. 内容全面 B. 使用价值高 C. 方便实用 D. 便于永久保存

E. 便于总结和积累经验 答案:A^B^C^D^E^

6. 班主任工作协调性主要表现在() A. 协调教育要求和学生意愿的矛盾

B. 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 C. 协调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 D. 协调德、智、体、美、劳对学生的影响 E. 协调任课教师间的关系 答案: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 科技素质包括实事求是的____,严谨细致的____,坚韧不拔的____和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____。

答案:科学作风 科学态度 毅力 科学精神

2. 班级体育锻炼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

答案:两操 课外体育锻炼 运动竞赛 3.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____。 答案:班级教育工作

4. 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面:一是____,二是____。 答案:班级学性情况 学生个人情况

5. 小学生想象力发展体现想象的____性、____性、____性等方面。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____和____密切相关。 答案:有意 现实 创造 言语 表象

6. 制定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有: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 答案:方向性 先进性 可行性

7. 少先队章程规定:“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____,是____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____。”

答案:群众组织 学习共产主义 预备队

8. 班级管理的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组成。 答案: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

9. 家访有____、____和特别访问等不同形式。 答案:普遍访问 重点访问

10.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____为主要形式过渡。

答案:抽象 逻辑思维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 养成教育

答案:是指通过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规训练,培训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 2. 生活指导 答案:是指通过必要的生活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生活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能很好地独立生活,能理解生活的意义,能创造和享受自己健全的、完美的人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思想品德素质? 答案:班主任应具备下列思想品德素质:

(1)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坚定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 简述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原则。 答案: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而造成的社会角色要求不同,加之二者之间的教育学修养水平的不同,若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当教育过程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矛盾。

为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求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注重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以提高其教育学修养和家庭教育水平。 3. 班主任组织学生游戏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班主任组织游戏活动应注意: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来选择不同内容的游戏。

(2)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来选择不同内容的游戏。 (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简述班级正式群体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答案:班级正式群体包括全体师生,其组成部分及作用有五个方面:

(1)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教师群体,受教师年级组长或教导处领导,对班级学生群体发挥集团主导作用。

(2)在班主任领导下,以班委会为首的全班学生群体,要完成班级奋斗目标,对全班学生起着凝聚作用。

(3)在少先队大队部领导和辅导员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少先队中队,在班级群体中起着骨干带头作用。

(4)班内的各学习小组隶属班委会,是开展互助学习和有关活动的基层组织,是落实班级任务的小群体。

(5)班内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由有关科任教师指导,学生课代表在教师和小组间起着联系中介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班主任应怎样处理与校长的关系?

答案:(1)尊重校长,听从指挥。班主任即使对校长有看法,但在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与义务时,也必须尊重校长,听从校长安排和指挥,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 (2)关心学校,支持校长。班主任应该认识到,校长只是学校的代表,而不是学校的全部,学校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从搞好学校教育工作出发,班主任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关心学校的各项工作,而不能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民主管理,监督校长。对校长的管理工作实行民主监督,也是支持校长的一种形式。对校长的不正确的意见和行为应该敢于直言,敢于提出批评,帮助校长改正缺点,不断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

2. 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案: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1)初建时松散群体阶段。该阶段班级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班级对班主任有很大的依赖性,班级主要靠班主任来管理。

(2)转化中的散聚群体阶段。学生交往和了解增多,产生一些分散团体,机构逐步健全,但班主任工作对象仍是少数学生。

(3)形成时内聚集体阶段。班级领导核心形成,班主任依靠学生集体、班干部开展工作,但仍需外部督促和帮助。这属于师生共同管理阶段。

(4)发展成熟的集体阶段。已具备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成为教育的主体,班级管理达到自我管理水平。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 小说《女生贾梅》一书中,记述了贾梅先后经历的两位班主任。 第一位班主任一接班,就先来个下马威:整顿纪律,脑后好像长了眼睛,指出错误毫不留情,她上课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她对体育、卫生事事关心过问,亲自做好一切事情,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 第二位班主任上任后,对班上的事情,他总是说“你们自己处理吧”,或者说“找班长去”。开始时,做卫生的同学偷偷溜跑,干其他事情的同学也不负责任,多数同学不知所措。可是,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班级工作上了正轨,卫生、体育不要老师过问也能搞得像模像样,上课纪律不差,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

试运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关原则分析上述两位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答案:这两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前一任班主任事必躬亲,最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虽可敬,却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难有好的效果。后一任班主任则放

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注重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这样班主任即使不在,学生也能将一切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上述两位班主任的做法不同反映了其教育观念,特别是学生观的不同,第一位老师认为学生没有长大,无法自我管理,非得靠教师管教不可;第二位班主任则坚信学生是自己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够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就可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使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班主任要搞好工作,就应该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教育过程的重心,充分尊重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措施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即该事例充分说明了学生主体原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