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林雪芳
来源:《教育》2013年第18期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的桂林市胜利小学积极寻求特色发展的突破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近几年来,学校借叠彩区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机遇,以提升办学品位为目标,大力营造健康和谐校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大幅提高,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实施人性化管理
桂林市胜利小学创建于1940年,原名桂林铁路小学,是一所建校早、校园大、环境美、设备全的学校,也是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定点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学校之一。学校主要生源大多来自一些父母常年在外出乘、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教育的铁路子弟。近年来,进城务工子弟也不断增加。同时,学校还担负着接受福利院孩子入学的任务。从学校管理和长远发展来看,学校只有根据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源现状,想方设法走出困境,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会走出一条为师生孕育健康人生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同时,实施人性化管理,探索并形成学校特色。
一是人性化的教师管理。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认为所有师生员工都是学校的主人,既关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提高,又关心老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给教师创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学校通过多方努力解决了教师的午休问题、早餐中餐、冬季取暖问题、车辆充电及停放问题。学校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教师自然会更加爱岗敬业。总之,让教师在尊重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第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倡导全校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开放互动式的学习空间,注重建立主体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体现在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上。这些规章制度如果制定得科学,符合人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人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因此,学校要求各班级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主要内容是让各班级针对本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今后该怎么办等方面,开展讨论,然后班级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形成班级的公约。这些要求都是来自学生自主的认识、自我的约定,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学校完善了“校园之星评比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小组值周制”,使班会、班委会充分发挥作用。如今,学校各班班风正、学风浓,班干部敢于、善于管理,班级和谐统一,凝聚力不断增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人性化的学校育人环境。近几年,上级主管部门给学校投了不少校园建设资金,改建了心理活动室、学生阅览室、图书室、教师书吧,改建了200米的标准塑胶跑道,在校门口、阶梯教室、运动场主席台分别安装LED显示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注重环境育人,在搞好校园绿化、硬化、美化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并在学校醒目位置校门口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还精心设计了教室门口的课程表、时间表和教室内国旗、班级口号、名人名言的悬挂,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阵地、德育阵地、普通话宣传阵地、校务公开栏,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育人,时刻给学生温馨提醒。
第四,紧抓心理健康促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群体的特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让学生快乐成长,学校精心设计改造了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并在配置上加大力度,购置了玩具、图书、沙发、茶几等基础硬件设施,切实发挥了咨询室的功能,确定了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积极上进的心理教师两名,制订并实施了心理咨询工作计划,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各项咨询记录,每个班每周上一节心理健康课。上好团辅课,开展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做出了适时的指导和引领。今年1月,学校自编自导自拍的心理情景剧《相亲相爱一家人》荣获桂林市一等奖。
以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本着创新、美观、实用的原则,充分调动班主任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求各班级进行构思,对班级进行适当布置,力求创建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室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每个班级的布置,除了有学校统一的设计布置好的国旗、班牌、班级视窗、文化警句标牌外,还有各班级在学校限定区域特色布置和设计。例如,有的班级布置了读书角,创建了“书海拾贝” “书画展” “我爱我星” “雏鹰展翅”等栏目,栏目板块成了班级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
组织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创建“书香班级”,打造“书香校园”。一是每个班级每日晨读、午练时间10分钟至20分钟,每节阅读活动课由各班自行设计开展听说读的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阅读的收获与精华。二是组织读书教育专题活动。2010年至2012年,组织了五好小公民、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专题活动。通过征文比赛、讲故事、读书交流、黑板报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辉煌共和国知识竞赛、创编读书格言、制作书签竞赛、图书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三是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来的浓郁文化气息。比如,春节时收集春节习俗,制作手抄报;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上网祭奠英烈;端午节向老师或家人学习包粽子,上网、课外阅读查找端午节相关知识,讲屈原故事,做香囊香包等活动;中秋节与家人赏月、吃月饼;国庆节组织主题为“热爱祖国,赞美家乡”百米画现场绘画展示;感恩节写一封感恩书信,唱感恩的歌,出版感恩专题墙报等。四是开展科技活动月。比如, “五个一”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小制作、纸飞机竞赛等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彰显教育科研实力
在“十五”期间,胜利小学申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课题《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桂林市B类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2012年5月桂林市C类课题《引领师生“文化阅读”,促进语文素养的研究》经过专家组一致的评定,荣获批准以B类课题结题;目前,还有心理健康研究等多个课题正在研究。通过一个个课题的引领,确立了品牌特色,几年的运作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社会效应,为研究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优美宽松的环境。
学校建立了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科研队伍;成立了校长室、科研室、课题组三级管理机构;制定了专项课题管理办法,使课题研究走上了自主研究的良性轨道。学校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在抓好理论培训的同时,又通过课题组以点带面的形式,将研究一步步推向深入。同时,确保课题学习资料、教师外出学习、教科研奖励等一切课题活动的经费支出。学校一直通过多种渠道搭建多种平台,强化师资素质的提高。几年来,形成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师多外出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近年来,先后有十多名教师和学校中层参加到南京、广州、厦门等地外出学习和培训。学校给教师订了大量刊物和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读书,充实头脑,提高科研理论水平。
学校鼓励教师多写论文多发表论文。小学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教研组有研究课题,教师有研究项目,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写论文。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已融入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论文。仅2012年,学校先后有120多篇论文送区、市、全国参加评选,8篇获国家级奖,52篇获自治区级奖,13篇获市级奖。为了培养一批教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的优秀教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特级教师工作坊,吸收一些骨干教师作为成员,大力打造“优师强校”工程。
为精心打造绿色课堂,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转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由只研究教材转向重点研究学生,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生本、灵动、高效”。随堂课活动采取同伴互助式进行,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促进交流互动。进行研究课的过程中,研究课成员参与上课、听课、评课。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大胆尝试,使实验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彰显学校校本教研特色。 展露艺体教育新姿
学校艺体教研组成员深入学习当前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扎实实搞好艺体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整体运动队训练水平为目标,教会学生强身健体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艺术教育的目标,陶冶情操,辨明美丑,培养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终生锻炼的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享受阳光。
2012年,学校艺体节目《园丁颂》荣获桂林市地方剧、曲艺表演一等奖;在桂林市小学生运动会中,荣获乙组团体第一、甲组团体第二,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被桂林市教育局评为2012年度体育先进单位;学生书画作品参加广西小学生书画大赛4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教师余荣辉参加叠彩区体育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美术教师何霜执教的《夏日里》,参加广西第22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胜利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