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价值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_ 朱子读书法及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价值探析 盛晓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 摘要:朱熹是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子读书法 不仅对当时社会及其之后元明清时代的学子产生了深刻影 响.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朱子读书法语文教育教学价值 一、朱子读书法简述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十分重视读书并总结了一套读书 治学的经验。其弟子将其总结为“朱子读书法”。 (一)循序渐进 朱熹提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应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读书。书要一本一本地读,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不能 颠倒。在读书时要逐字、逐句、逐段地研究,切不可囫囵吞枣, 急于求成。他举“人登山”的例子:人在山脚下,是不能一跃便 到山顶的。续书也一样,要一篇一篇地穷究通透,这样才有益。 (二)熟读精思 书须熟读,其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是为 了精思.对于精思的方法.朱熹提出了“无疑一有疑一解疑”的 过程。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 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 始是学。”问题被发现又被解决,如此循环往复,知识会越来越 丰富。 (三)虚心涵泳 朱熹要求读者读书时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既要遵从原 作者的意图,又要独立思考,如果发现有疑虑的地方,则即使 “众说纷纭”,也应“虚心静虑”,不宜仓促间决定取舍。同时他 要求读者仔细认真,反复研磨、体会,领会作者所创设的主旨。 (四)切记体察 朱熹主张读书要知行结合。在书本上学习到“仁义礼智 信”.学习到“学而时习之”,却不曾自我反思,这样,“虽广求博 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我们应知与行结合:一方面注 重理解.通过体察加深对圣贤之书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知识 的内化.把圣人言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见诸于自己的行动。 (五)着祭用力 着紧用力要求我们:在时间上。必须争分夺秒,发愤忘食; 在精神上,应集中精力,奋发向前。他将读书比喻成救火治病、 猛将用兵、逆水行舟、破釜沉舟、酷吏治狱等,主张读者不应“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应有紧迫感、顽强之志,否则将一事无成。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是读书的要求,更是朱熹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 读书要专心,如果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则宁可先不看书,把心 静下来。朱熹认为,为学以立志为先,学者能否立定大志,是读 书成功的关键: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办得坚固心,一 味向前”,否则就容易胡混日子。没有长进。 二、朱子读书法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探究 朱子读书法从读书态度、阅读过程、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了系统阐释,其思想不仅对现代人的读书有重要指导作用.而 且对当代的语文教学亦有借鉴价值。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引导 一般学生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可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 这说明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意志等非 智力因素也很重要。朱熹便意识到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他 强调“虚心涵泳”,提出学生应保持虚心谦逊的学习态度:强调 “着紧用力”。提出学生应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强调“居敬 持志”。提出学生应有远大志向并能持之以恒。学生读书有 “志”,才能激发求知欲,而现在孩子学习多是为了获得家长、 老师的赞许。这种基于外部动机的学习,很难做到虚心涵泳、 着紧用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 的转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顽强的学习意志。 (二)教育内容应循序渐进 朱熹强调。读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循序渐进。 对于语文的学习,亦应遵循这一原则。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教学内容应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对于写作教学,要从低年级 的说话、写话.慢慢地过渡到学习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对于阅读,要从绘本、漫画,到童话、故事,到散文,再进行诗词 歌赋等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便遵循这一原则,分为小 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且各个 学段知识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三)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朱熹提出了“无疑一有疑一解疑”的“精思”方法:开始读 书时没有疑惑,在熟读过程中发现疑惑,通过精思将疑惑解 决。这种“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语文课 堂教学中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 出,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新课改的四 大理念之一。教师应变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知与行的结合 朱熹强调切记体察,注重知识的内化并进行实践。语文教 师对课文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情感,通过文学的熏陶 提升学生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可上课时学生分析得头头是 道,生活中的行为还是一如往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 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反 思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阅读教学中注重读书方法引导 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到2020年,世界的知识量将 每73天增长一倍。仅靠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是不够的,想要跟 上时代步伐,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因此,语文教学除了要使学 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 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朱熹在大学阶段强调学生的自学,主张学生通过读书进 行真理的探索.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读书。语文教师应汲 取其思想精华。并将读书理念渗透在学生阅读中,教会学生如 何读书、读什么书。授之以渔而不应仅仅授之以鱼,为其终身 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朱子读书法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其思想 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但受时代局限,其思想亦有其 局限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与吸收,取其精华,更好地发挥先 贤留下的宝贵遗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黎靖德.朱子语类[M].中华书局,1986. [3]张立文.朱熹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