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我区教师工作新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我区教师工作新发展

一、“十一五”以来我区教师教育和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回顾

(一)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培养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第一,基本完成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教师教育层次结构重心提升。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查的几点意见》后,我区加快了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2022年,全区基本完成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的过渡,教师职前培养层次结构重心上移,办学层次和规模效益得到提高。目前,全区高师本科院校由2所发展到3所,参与教师培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由3所发展到7所;师范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由7所调整到3所;过大的中师办学规模合理收缩,学校数由29所减少到3所;教育学院由1999年的7所减少到现在的1所;县教师进修学校由70所增加到79所。

第二,重新明确教师教育基地,初步构建了教师教育与教师资格制度相衔接的新机制。2022年,我区根据布局需要,经学校申报及评估、考察,确定了一批教师培训基地,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及整合,充分调动了培养院校对教师培养及非师范生教师资格培训的积极性。

(二)以提高质量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第一,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逐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师德全员培训、师德论坛、师德征文、师德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形式,组织开展每年一个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的首要任务和必修内容。同时,制定相应政策,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辞退以及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在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切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考核内容。

第二,启动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初步构建“人网”、“天网”、“地网”三网合一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其作用已初见成效。2022年底,我们正式启动了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广西教师培训中心为组织协调机构,整合自治区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上挂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下连各市和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

第三,实施基础教育名师工程,加强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一方面,继续实施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期“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培训分四批,共培训自治区骨干教师2950名,其中专门培训中小学音乐、美术骨干教师100名,幼儿骨干教师50名,使骨干教师学科分布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启动特级教师培训工程,力求通过集中培训、分散研修、导师指导、课例、课题研究,开设博客、开展论坛及巡讲,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坊等形式,培养一批中小学名师,并发挥特级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

第四,加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原有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有力推动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工作。

第五,认真组织实施国际国内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加强农村地区师资培训。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国际合作师资培训,其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我区共组织实施国际合作师资培训项目5个,培训中小学教师26550名。二是积极开展国内师资培训交流合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2年组织

实施了广东省(广州市)对口支援我区农村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在南宁市集中培训了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1300名。

第六,创新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水平。一是2022年,面向全区开展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为主题的校长建设年活动,为中小学校长队伍“十一五”建设奠定了良好开局,对我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组织开展各种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骨干培训。三是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2022年以来,我区启动并实施了“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村地区中小学骨干校长327名。2022年启动“清华伟新远程教育扶贫中小学在线项目校长培训”项目,选派我区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6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赴清华大学免费参加培训。

第七,加强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学历水平。2022年以来,全区2万多名中小学教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水平逐年提高。

(三)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 第一,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主要表现在:努力加快教师资格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资格培训课程建设、严格执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等方面。

第二,创新农村师资的补充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特岗计划”的实施,为我区农村师资队伍注入了一批新生力量,有利于解决我区部分县(区)财政困难、农村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区中小学教师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

第三,充分发挥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为加强农村教师及班主任队伍建设,从2022年起,利用广州助学基金,启动自治区优秀乡村教师和优秀中小学班主任评选表彰工作,对在农村学校任教15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有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表现突出的中小学班主任给予表彰,鼓励广大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长期从教,激发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职位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科学有序地开展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第一,开展中职师资队伍调研,启动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进一步摸清家底,明确方向。组织区内有关院校开展中职师资培养培训的课题研究,逐步构建适合我区中职特点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第二,组织制定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和初步方案,为职教攻坚期间开展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确定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加强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力量。积极发挥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有条件的实训基地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机制,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确立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构建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培养培训机构体系。

第四,创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工作。一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遴选我区289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7人赴德国、奥地利进修。二是组织完成涵盖中职转岗教师基础技能培训、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公共基础课外语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多个学科项目的自治区级培训。三是开展面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项培训。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先进职教资源。一是签署了由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无偿资助“广西—新加坡中等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协议,并分批次派遣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学习培训。二是聘请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专家来我区讲学,学习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做好中德职教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加强对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者的培训。

第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指导35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40个专业方向的特聘兼职教师40名。 二、2022年及后2年教师教育和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

(一)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工作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第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完善师德考核监督机制。首先,结合我区实际,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考核制度、师德建设激励和监督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奖惩、培训、聘任、辞退以及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晋级、教师资格再注册的重要依据。其次,加大社会对教师师德建设的监督力度,形成教育行政、学校领导齐抓共管与社会舆论监督配套的工作格局,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加大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支持教师教育基地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支持中学及中职教师培养基地探索创新本科和本科后的多种教师培养模式;支持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探索创新“3+2”、专科及本科等多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确定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升格后我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布局;支持各地政府与教师培养院校联合探索教师订单培养模式,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

第二,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及学科建设。继续抓好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师教育学科专家团队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计划培养高校中青年教师教育课程骨干教师100-15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50-100名。

第三,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改革传统师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课程,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制定教师资格教育课程要求,并以此为杠杆,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增加教育实践课时比例,改进教育实践内容和方法,构建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再次,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

第四,提高教师教育生源质量。首先,积极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实施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制度,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报考教师教育专业,为农村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其次,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面试工作,明显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

(三)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骨干、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一,认真组织学历提高培训。各地要按照“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本地本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有计划地选派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必须坚持以在职进修为主,鼓励教师采用现代远程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参与学历提高培训,并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贯通;必须解决教师选择培训专业时避难就简、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等影响学历提高培训效果的突出问题。

第二,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全区广大教师进行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使全区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继续实施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骨干教师培训。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分别按中小学教师总数1%、10%、20%、30%的比例,建立自治区、市、县(市、区)、校四级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名师工程”,对全体特级教师实施全员提高培训,对二期A类园丁工程学员进行遴选,重点培养300名优秀学员成为骨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养30名左右在全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学名师。

第四,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校本研修。首先,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园丁工程A类教师及学科教育专家在校本研修中作为引领专家的作用,提高引领专家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其次,各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再次,要加快完善中小学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指导机制和管理机制。

第五,着力抓好对培训者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师教育机构专家学者、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建立相对稳定、高度开放的专兼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队伍。

第六,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通过组织专家编写、遴选、引进等多种途径,开发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教师教育课程。

第七,继续开展校长素质提高工程。2022年,组织实施促进农村乡镇中心学校管理改进计划,使全区中心学校正职校长至少接受自治区统一培训一次,并通过自治区统一集中培训、专家实地跟踪指导等形式,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素质及管理能力,使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四)继续实施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宏伟事业。目前,我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试行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我们要认真落实开展,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以广西教师培训中心为组织协调机构,以广西教师教育网为基础,创建广西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结合“校校通”工程、农

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搭建上挂下连、立体交叉的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技术平台,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公共服务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