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5.学时:45课时
6.建议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三年制)
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通过对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的介绍,强调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卫生保健的要求,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及生活、教育过程的卫生保健工作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各项技能作了阐述和具体的指导,并针对托幼机构保育实习和见习活动,提出参考性建议和可行性训练方案。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额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用、实用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拿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膳食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儿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意外额急救和护理方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参考资料阅读;抽象理论知识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应用性知识则通过项目设计、录像、视频。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于行动导向,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相应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保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儿童保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根据中职教育基本特征而创建的关于课程教学必须以职业活动调研为前提,以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以项目教学为平台实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以形成性考核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即六位一体),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性相结合,努力实现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相一致。其流程是职业岗位活动调研——明确典型任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确定——教学模块组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训练素材收集——“教学做”有机融合——形成性考核。
2.课程性质和定位: 2.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本科目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2.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前专业的综合实践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到幼教机构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工作,本课程正是承担这培养学生获得学前儿童保育保健能力的重任。本课程既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内的多种理论知识和一些实践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先开课程及接续课程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都是本课程在各具体或专门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4.主要内容: 4.1绪论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2)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要求和任务 4.2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 (1)人体概述
(2)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特点与保健 4.3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 4.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保健 (1)心理健康概述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
4.5学前儿童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的卫生保健 (1)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卫生保健 (2)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卫生保健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3)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 (4)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4.6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卫生 (1) 学前儿童对营养的需求 (2)食物的营养与选择 (3)学前儿童的膳食卫生 4.7学前儿童身体疾病及预防 (1)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 (2)传染病及其预防
(3) 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与预防 4.8学前儿童的安全与急救 (1)托幼机构的安全 (2)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 (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4.9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及健康行为 (2)幼儿园健康教育 (二)课程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
1. 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的能力。
2.知识目标: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 3.素质目标: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
分解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的知识
1.2掌握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1.3掌握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1.4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1.5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1.6掌握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1.7掌握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方法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2. 能力目标
2.1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的能力
2.2具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的能力和分析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的能力
2.3具备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4具备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2.5具备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3.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3.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3.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课程教学设计 序能力模项目设计 参考能力训练任务教学要求 教学评教学课时 设计 任务1:学会对照人体各部分的名称说出主要特点 任务2:准确表述人体各内部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价 1.对照人学生出体节后挂勤、学图认识人习的主体的各部动性、分名称和学习热主要特点 情、作 业、提2.对照器问等,官图认识课程学人体心脏、习中国肝脏、肺等评价,器官 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 方法 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对本单元--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号 块 项目一: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基本模1 块结构 3 一:人 体概述 项目二:了解人体的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项目一:了解人体各系统和感官器官的组成及及其基本的生理功能; 项目二:掌握学前儿童各模块二: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 项目三:掌握学前儿童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 项目四:能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保护和促进其身体正常生模块三: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长发育; 项目一:了解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3 发育特点 3 任务1: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的开展幼儿园各项活动: 任务2:学会保护学前儿童的各系统,并且对其发育和健康进行合理的指导; 任务3:能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初步掌握如何合理安排膳食,保证生理需要; 任务4:懂得如何自爱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任务5:学会对学前儿童眼睛、耳、皮肤、鼻和舌头等感觉器官进行保育; 任务1:学会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对1.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人体各系统组成和功能 2.教师讲解让学生熟悉学前儿童各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性,并指导如何进行保育工作: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每小组完成一份介绍幼儿某系统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的展板 学生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国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 1.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角色扮演法 2 3 1.教师讲解基本概念,结合图表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热1.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项目二: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项目三: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3-6岁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及血压、脉搏进行了准确的测量; 任务2:能科学地评价幼儿身体的发育状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能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 任务3: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演示示范; 3.角色扮演; 4.小组合作训练; 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国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 项目一:了解学前儿童生活制度及意义; 模块四: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 项目二: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项目三:熟悉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3 4 任务1:能合理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的生活日常; 任务2:能照顾好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 任务3:能根据卫生要求组织幼儿的游戏、教学、体育锻炼等活动; 任务4:能进行入园晨检,能用简易方法对幼儿进行体格检查 1.现场调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体格检查; 2.保育实习;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3.课后学生去幼儿园实习,照顾学前儿童的一日活动,上交心得体会和照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国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 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 2.演示示范法;3.角色扮演法;小组4.合作训练 1. 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交流活动 2.情景教学法 项目一: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的来源; 项目二:理解模块五:学前儿童生长前儿童发育的关系; 3 营养卫 生 项目三:掌握学前儿童膳食的配制原则 项目四:熟悉托幼机构的饮食卫生要求 项目一:了解模块六: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的处理 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项目二:熟悉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营养素与学5 任务1:能够对学前儿童的一日食谱进行观察和记录 任务2:能正确分析幼儿的食谱 任务3:能为幼儿编制科学、合理的一日三餐食谱 1.理解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2.观察学前儿童的食谱并记录; 3.保育实习,并完成一份食谱分析报告; 4.编制一份膳食食谱,组织课堂谈论是否合理; 学生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国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 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6 3 任务1:能咋意外伤害发生时冷静恰当地实施急救 任务2:能判断经恰当处理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 1.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2.小组合作训练; 3.模拟训练急救技术;小组合作完成规定情境的学生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国评价,突出过1. 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相关材料,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项目三:掌握常见意外的处理及方法和技能 意外伤害程与情和展处理过程 境或任示,对务结果本单评价 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案例分析法3.角色扮演法 任务1:学会观察并发现学前儿童生病的特殊现1. 教象 师用 PPT展任务2:能配合1.案例分学生出示本单园所、指导家长析; 勤、学习元的相做好传染病的预 的主动关材防工作 2.课堂见性、学习料,学 习; 热情、作生根据任务3:能根据 业、提问老师的常见疾病的一般3.模拟训练等,课程讲解和临床表现准确判完成一份调学习中国展示,断 查报告; 评价,突对本单 出过程与元的内任务4:懂得如4.护理技术情境或任容有一何预防小儿的各课堂训练的务结果评个整体种常见疾病,能演示; 价 的了解为家长提供参考2. 案意见 例分析 法 任务5:能对患儿进行适当护理 任务1:指导如1.案例分学生出1. 教何判断学前儿童析; 勤、学习师用的心理是否正常 的主动PPT展 2.调查测性、学习示本单任务2:能对婴试; 热情、作元的相幼儿存在的心理 业、提问关材健康问题进行诊3.小组讨等,课程料,学断和适当分析,论; 学习中国生根据模 七:染病7 常见病的防和理 项目一:理解传染病的特性及流行规律 项目二:掌握块传染病的预防传 措施 及 疾3 项目三:掌握预常见传染病的处一般的临床表现 项目四: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 项目一:了解模块八:学前儿童心理学前儿问题的表现 8 童常见 3 心理问项目二:掌握题 常见心理问题的防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并提出防治建4.现场调评价,突老师的议; 查,完成调出过程与讲解和查报告 情境或任展示,务结果评对本单价 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 (四)课程考核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其他(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 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
(五)其他编写说明 1.教材建议
选用由复口大学出版社出版,麦少美、高秀欣主编的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 规划系列教材之《学前卫生学》作为教材。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学前儿童生理卫生 保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心理健康及保健、生活与教育的卫生保健,营养与 饮食卫生、生理疾病的预防、意外伤害的救护以及托幼机构物质环境的卫生等内 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职业平等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儿童保教机构的教 和卫生保健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课程资源开发 2.1硬件条件
(1)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场室布局合理,空间适当,环境适宜,能满足生使用需求。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建设,配备完善的现代化艺术技能教学和实训设施,营造幼儿园工作环境,创设对接幼儿园学习氛围
(2)实训中心包括音乐室1间,数码钢琴室1间,单间琴房9间,舞蹈室3间,美术室1间,幼儿园仿真实训室1间、婴幼儿保育活动室1间。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课外对学生开放,使得实训室的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2.2师资力量
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划分为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书的能力、设计教案的能力、讲授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检査教学效果的能力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能力等人个方面。教师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教程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相关基础知识。 (4)掌握幼儿园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
(5)具有普通话二级乙等的水半,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进行教学活动 。 (6)具有本专业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7)具有管理幼儿和组织幼儿园教学的实际能力 (8)具有管理幼儿和组织幼儿园教学的实际能力
(9)具有阅读和学习新的幼教理论和创新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3.课程作业设计建议
作业方式可为理论作业或实践作业、内容应与本课程学习目标相关,作业次数至少7次。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与教学组
2019年 6 月29 日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