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雾在哪里》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人们熟悉的\"雾\"这一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大海、天空、海岸、城市等捉迷藏的趣味故事,故事中大雾笼罩下的世界一片朦胧,非常奇妙。课文以雾的自述组织材料,生动有趣。
这篇课文有十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雾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激发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城市及周围的景物藏起来的景象;第七至九自然段写零把自己藏了起来,雾散了,雾中的一切又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写出雾神秘莫测,发人深思。
课文中描写雾的段落的结构有共同点,都是先写雾的语言,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雾把什么藏起来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无论……还是…….都…….\"等句式准确地描述了大雾笼罩下的景象。突出表现了雾的淘气可爱,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上雾把大海、城市等都藏了起来,画面景象朦朦胧胧,隐约能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插图是雾消散的景象,画面上各种景物清晰可见,摇着尾巴悠闲散步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这两幅插图前后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干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步”“屋”“岸”“切”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停顿、语音拖长、语调变化的方法来读好长句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词。
四、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
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依次出示“雾”“雪”“露”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猜字。(每猜出一个字,随即出示与该字相关的短句:山字遇雨“雪”花飘;路字遇雨“露”水到;务字遇雨“雾”茫茫。)
2.他们都有共同的部首:雨。积累雨字头的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童话故事《雾在哪里》
(出示课题,补全板书,齐读课题。)提示:课题虽没有标点符号却是一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雾到底在哪里呢?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雾到了哪里?
全班交流:
2.读完课文,用文中一个词介绍雾,你会用什么?(淘气)理解淘气:你身边有淘气的朋友吗?
3.那淘气的雾孩子跑哪里去玩了? 一、海上
1.指生读第三自然段。指生评价。(出示:第三自然段) 2.学习“论”。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注意字音。
(2)交流识记方法。(加一加:言字旁+仑;换偏旁:轮、伦等) (3)找词语朋友。“无论”、“不论”。 二、天空
1.过渡:雾把大海藏起来了,它又把什么藏起来了呢?(板书:天空)
2.指生读第四自然段。指生评价,相机正音,再读句子。(出示天空及大雾蔽日的图片)
3.出示句子:“现在 我要把天空 连同太阳 一起藏起来。”
(1)飞到天空中,雾说了什么话呢?谁再来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停顿。 (2)理解“连同”。把“连同”换个词,句子意思不变。(和)
(3)师生合作读句子。生读雾说的话,师接着读后面一句话。(出示句子) 4.雾来啦!(师做动作,出示图片)出示句子: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1)认识“暗”。①观察偏旁“日”,理解字义。②暗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四周变黑了,四周变明 亮了)
(2).我们班也有许多读书小能手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相信你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很好,指名读,齐读。 三、海岸城市
1.过渡:雾飞到海上和天空,它又来到哪里?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海岸”词卡,指生读,读准“岸”。(板书:海岸)
3.出示海岸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可以叫两岸。(相机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4.到了海岸,雾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出示第六自然段)
5.指生读第六自然段。小老师评一评读得怎么样?师:我们听出来了,雾把城市也藏起来了。师相机出示词卡:房屋、街道、桥梁、甚至。指生读词语,正音。
(1)学习“屋”。①怎样记住“屋”?(“尸”像屋子,“至”就是人到屋子里休息,屋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与房的意思相近。)②出示“屋”的动态笔顺图,观察书写注意点。师范写,生练习。
(2)认识“街”。指名读生字。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街道的名称,帮助识记。
(3)认识“梁”。借助字源识记生字。(用木材建造的水上过道。) (4)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再读一读。
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指名读句子,指生评价。注意句子的停顿。说说停顿方法。出示停顿符号,再读句子。师示范读,注意读句子的节奏。(四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四个词可采用“高低高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②是不是只有前面的这些东西被雾藏起来了?是啊,所有的事物都被藏了起来,也就是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出示词卡:一切)学习多音字“切”。
(5)师:越玩越带劲的雾孩子最后来到城市的上空,指生读第七自然段。 6.雾再也没有可藏的了,于是——(引读句子: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7.雾把自己藏了起来,谁又出现了?师生合作第九自然段。(出示云开雾散的图片)①指导读好长句。②学习“散步”。读词语,识记生字。怎样才是散步?做动作。
8.做散步的动作,交流识记“步”字的方法。问:雾呢?生回答: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根据板书来说说,雾到了哪里?做了什么?雾娃娃真是个( )的孩子,它来到( ),藏起了,又来到( ),藏起了( ),最后来到( ),藏起了( )。
2.总结设疑:这淘气的雾娃娃真是惹人喜爱呀!那么,在你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岸、屋” 2.引导观察字形
3.范写,生书空,描红,练写。 4.点评。 5.改后再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20.雾在哪里
海上 大海 太阳 天空
淘气 岸边 海岸 城市
城市的上空 自己
八、说教学反思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全文围绕雾“淘气”“顽皮”“藏”来设计。因
此,我在教学时围绕“雾的淘气和顽皮”这一特点教学,通过“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说话训练:用“同时”和“连同”说话。每一次都紧扣教材,让学生读好带有这两个词语的长句子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完第5-9自然段之后,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雾中、雾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景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说话。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堂教学还算扎实有效,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容量大,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不深,对个别生字的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说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5-9自然段;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感受雾的淘气、顽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连同”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3.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甚至、桥梁”等词语;正确书写“散步、无论”等词语。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好课文,再次感受雾的淘气、顽皮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文中关键词语。
三、说学情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连同”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四、说教法学法
(一)比较法。
通过对相似句子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相似之处,并以此引出仿写句式。
(二)情境教学法
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三)诵读品味
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雾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再识雾
1.自由课文,说说雾都将什么藏起来了。 2.说一说雾是怎样藏大海、天空连同太阳的。
3.指导朗读重点句子——“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4.说一说:雾将大海、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
1.指生朗读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习“雾藏海岸”的部分。 ①结合生活,理解“同时”的意思。
②用“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③理解“一切”“甚至”“什么”的意思。 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怎样藏海岸的。
3.学习“雾藏自己”的部分。
①出示“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②齐读句子,说一说“连同”是什么意思。 ③试着用“连同”说话。
④对比“雾藏海岸”部分,说说有什么不同,感受有雾和雾散后的景象区别。 (四)、总结全文,评价雾
1. 感情读文。
2. 说一说: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五)、仔细观察,学写字
1. 观察“屋、散、步”的书写特点。 2. 教师示范书写。
3. 学生动笔书写,并当堂评价。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雾的气象谚语。
六、说板书设计
20 雾在哪里
藏海岸——看不见 藏自己——露出来
(淘气 顽皮)
七、说教学反思
有了上一节课的铺垫,大部分孩子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熟读课文。那如何让学生在进一步的交流分享中感情读文、读好课文,并能提升自己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复习词语 再识雾——展示朗读 感受雾——展开想象 评价雾——分享交流 喜爱雾——认真评价 写好字——实验作业 更爱雾”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巩固词语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情读好课文;在大胆想象中、分享交流中,落实“语用”,再次感受雾的淘气与顽皮;在仔细观察、学习书写、分类评价中掌握不同结构生字的书写要领,扎实书写好文中生字;在有趣的科学试验中,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致高昂,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造雾”的实验部分,学生们观察认真,能准确阐述“造雾”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