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一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
一、一般题型:
(1)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2)为什么以此为题(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5)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题目的含义
1、注意修辞 2、表层含义 3、深层含义 4、文本的主旨 5、作者感情 6、象征意义 三、题目的作用
1、交代文章的对象、人物的身份、暗含人物的性格 2、线索作用
3、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题目含义5)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 6、暗示……中心。 四、归纳题目的作用解题思路: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新颖、吸引读者、;(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1
作者情感的触
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记叙文阅读之二线索和表达方式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一)线索: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事件为线索 (5)以某物为线索 (6)以情感为线索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8)明暗两线
(三)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五)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中考记叙文专项复习之三句段的作用
一、常见题型
1. 请问划线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划线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方法梳理:
第一部分:篇首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答题技巧
结构作用:1. 总领全文2. 引出下文3. 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 内容作用:1. 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 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
3. 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4. 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背景等。 (以上五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 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 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
7. 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 8. 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上所列作用有可能单一出现,也有可能综合出现,需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第二部分:篇中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3
三、答题技巧
结构作用:1.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了(上文) ,引出了(下文)
2. 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 3. 前后照应
内容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来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
样的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篇末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答题技巧(与篇首句段基本对应)
结构作用:1. 总结全文 2. 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作用:1. 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 2. 篇末点题,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
3. 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或令人深思,(启示) 4.表达作者或文中人物什么情感。
记叙文阅读之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能力
(一)知识点解说: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写人记事常常要对环境进行分析。 (二)考题的形式:
给出或找出文中一个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三)答题技巧:
【自然环境描写】 :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环境中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主要作用有:⑴交待时令(季节)、地点; ⑵渲染某种气氛;
⑶烘托人物心情; ⑷表现人物心情; ⑸推动情节发展; ⑹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4
7.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8.暗示…… 答题形式:交待了……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 主要作用有:⑴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⑵揭示了……的社会现实。
记叙文之五句子赏析
【方法归纳】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解题思路:1. 品析语言技巧(方法)2. 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3. 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具体化)4. 揭示表达效果 (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人物情感、性格、品质……)
答题样式: 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
5
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六——表现手法
一、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
二、类型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三、作用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写……来象征……,表达了……,使文章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分正衬和反衬。用……衬托……(或者用谁和谁做对比,反衬了)突出了……特征,表达了……(感情、中心等)。
3、对比:把……和……做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色,表达了……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人或者事物,再挖掘其内在意义,给予肯定褒扬,突出强调了事物或者人物的……(特征,性格等),使行文有波澜
6、侧面描写:通过写……,衬托了什么或者谁的什么品质,性格,精神等,使人物等更加鲜明,突出。表达了什么。
7、正面描写:通过对什么或者谁的直接描写,突出强调了什么性格品质精神等,表达了什么。
6
8、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突出写出了……表达了……
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什么事情写起,反映了什么主题,突出表现了文章中心,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更有震撼力。
10、夹叙夹议:1、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2、精神或性格。点明事件的意义,3、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4、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画龙点睛、增强感染力
11、其他: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兴趣,增强感染力 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条理清楚。 铺垫:
想象,联想: 细节描写: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七补充专题
一.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1) 文章写了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请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格式:谁+做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3)归纳中心常用的格式:
①常见问题:请归纳本文中文心思想。
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抨击了)……的思想(精神、实质),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 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7
答题格式:谁+做什么 第二人称:便于抒情,表达情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从多方面抒情,叙事,议论。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三.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什么特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给物以人的性格,思想等,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强调……
排比:突出……强调……句式整齐,增强语势,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奏感。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强调…… 反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强调…… 对偶:句式整齐,节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四.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种类及作用
记叙:对人物事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突出、深化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突出中心,画龙点晴。 描写:(见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为写人记事服务。 2、题型示例:(见结尾段落作用)
夹叙夹议:是作者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点明或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了什么感情,突出、深化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记叙文顺序
8
1、顺序类型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开头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2、作用
顺叙: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1、埋下伏笔
2、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板。
插叙: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和衬托作用。
2、交代事件的背景。 3、丰富人物形象 4、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5、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 6、为下文做铺垫 7、点出文章的中心 3、答法示例
此段写出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人物描写 1、方法:
外貌 动作 心理 语言 神态 2、方式角度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诊给,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
9
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3、作用:1、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2、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表达了什么感情
4、答法示例:通过写了什么事件,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什么品质,表达了什么感情。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