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
浅谈幼小衔接中的语言教育
摘要:幼儿园跟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幼儿从幼儿园大班毕业进入小学学习,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小学的语文学习来说,主要有阅读准备、书写准备、听说准备等几个方面。幼儿园虽然都比较重视对入学前幼儿进行语言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跟小学语文学习的要求差距甚大,所以对幼小语言学习的衔接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冲突,也给大班幼儿入小学后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很有必要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教育进行循序渐进的积极引导和阶梯式的开拓发展,为他们进入小学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制定教育目标是首当其冲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了目标的重要性,它指出:“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由于《纲要》并没有对“怎样说”“如何说得好听”等作具体的规定,所以我们在幼儿的语言学习指导中,就要积极地给他们创造多种机会,让他们想像说、大胆说、喜欢说,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由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相对较简单,它并没有像小学语文教育那样规定有“听、说、认、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任务,而是侧重于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自然美,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培养幼儿的某种情感,很显然,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而恰恰相反,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却是大量不熟悉的拼音、汉字、作业等,再加上新的作息时间、
陌生的课堂常规和学习规则,就使得他们很难以突然去适应。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解决?如何让孩子们
的语言发展逐渐呈现阶梯式的提高?又该怎样有效地去将它们顺利过渡、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呢?
在语言教育实践中,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我作出了这样的尝试:
一、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掌握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相比较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无论是从词汇量的掌握,还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飞跃。所以,在大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他们的认知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充分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他们生活的内容,在实践中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萌发出想跟同伴分享和交流的愿望,从而使得他们的语言发展得到飞跃式、阶梯式的提高。
例如: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去园地种植,在带他们松土、挑选种子、种植的环节中,我们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而在做每一项活动时,我们要一边干,一边跟他们讲,让他们对这种劳动有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更加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再比如,在班级自然角,我鼓励幼儿争当“小小值日生”,每天负责自然角各种植物的观察、管理和记录情况。孩子们的兴趣一如我对他们的信任一般,是空前的高涨:他们两两一组,自己安排了值日生轮值表;自己做主决定什么时候给花儿浇水;用自己的方式随时记录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定期给大家介绍,比较它们的异同。从植物的种子种下,到植物出苗了,孩子们兴奋得不知所以,当听了同伴们对植物精彩的分析和介绍之后,观察得更仔细、兴趣更加浓厚了。
在我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孩子们也经常会向我提出一些他们关心
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如:“老师,同一天种下的两种花籽,为什么蚕豆发了芽,长出了两对叶子,而生姜却还没有发芽呀?”“老师,为什么它们的叶子长的不一样?你看,吊兰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摇钱树的叶子却是宽宽的、大大的?而它为什么又叫摇钱树呢?这个名字真奇怪!”“老师你看,草莓开花儿啦!粉色的小花儿真漂亮!哈哈,我们马上就会有草莓吃啦!”……我耐心地、不厌其烦地陪着孩子们陶醉在他们的喜悦里,尽可能地给予他们知识上的答疑、解惑,而孩子们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生活内容丰富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也飞速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阅读区来丰富幼儿的语言环境,继续积极地引导孩子对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评价,请幼儿积极参与发表和讨论,说一说这样或那样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然后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还有就是对一些诗歌进行大胆创编,让他们的语言在思维的飞跃上快速发展。在阅读方面,鼓励并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教育他们要把书当成自己的好朋友,逐步地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方式,比如“找一找我认识的字”等,从而达到提高他们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使幼儿喜欢听、想学会说好听的话。
1.在各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而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所以,每天的午餐过后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外出散步,孩子们都觉得,那是一种惬意,是一种放松,那个时候,孩子们就如同放飞的小鸟一般开心雀跃。穿过小长廊,走过绿草坪,踱过戏水池,踩过玩沙池,再跨过小山丘……一路上,他们看到什么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好奇,小嘴叭叭叭的吧唧个不停,如同一只只小麻雀儿一般叽叽喳喳,一点也不理会我对沿路景观的美好介绍。
刚开始几天,谁都想说,谁都抢着说;你说的我不听,我说的他不想听,秩序又乱又差。后来,再次带孩子们出去散步的时候,我就跟他们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从明天开始,老师会邀请一位小朋友充当我们的“讲解员”,这位“讲解员”可以给大家讲笑话、趣事、伟人轶事或是奇闻怪谈,在散完步回午睡室之前,他还有权利推荐或是选出一名第二天的“小小讲解员”,但前提是:这名“小小讲解员”必须要正确的回答出他所提出的问题,显而易见,问题的答案当然在他一路上所讲的内容里面了,这也就需要大家安静的、仔细的听他说话了。而孩子们为了能够被推荐为“小小讲解员”,居然也都是争着要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日复一日,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已经是大大的增强了。
再有,我利用每天做完操回到教室后的晨间谈话时间,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如:“评选红花宝宝”,请大家推选一名“好孩子”,但是你要说出他的优点,要让大家都被你说得心服口服,这就需要你也要耐心地去倾听别人怎么说,然后你才会知道怎么去评价。久而久之,良好的倾听习惯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2.学着说说好听的词语。
当幼儿对一个好的词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某个适当的时候,找机会引导他们再次认识,并主动会说。
记得中班第一学期的书本上有一个语言故事《落叶》,里边有一句话:夏天到了,小树叶已经长大了,就像撑开的一把把大伞,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为人们送来一片片荫凉。当时,我给孩子们解释了“火辣辣”这个词语,告诉他们:“火辣辣就是阳光很毒辣的意思,照射在人身上,会让人吃不消或是很不舒服”。而在中班第二学期的第二本画册上,有这样一课:《夏令用品》,一开始,当我在视频演示仪上出现“太阳镜”时,孩子们都认出来了,我接着启发他们:“在夏天,人们为什么要带太阳镜呢”?短暂的思考之后,好几个小朋友都表示:“肯定是太阳光太强烈了!”“对!遇到很强烈的太阳光,如果不带太阳镜的话,眼睛会受不了的!”我再次的引导并启发:“那
这样强烈的太阳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表示呢?想一想,以前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过那个词语的!”很快,便有几个小朋友将“火辣辣”这个词语脱口而出了,我很欣慰地笑了。再后来,我们就一起学说了一句好听的话:“夏天到了,外出时我们都要戴上太阳镜,那样,火辣辣的阳光就不会损伤到我们的眼睛了!”
三.将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巧妙地融合在其中。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一般都是从操作为主的感知活动开始的。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孩子们的感性知识逐渐跟语言挂钩。如“认识圆形”活动中,可以让他们想想、说说:“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你在哪里看到过圆形?”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所看所想”,思思说:“老师,我知道,
我们在小班玩的羊角球是圆形的”;小雨说:“户外活动以后,老师带我们去海洋球室,那里面的海洋球全都是圆形的”;轩轩说:“国庆节,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城里,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我看见红、黄、绿灯是圆形的”……我一一的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之后,再鼓励他们进行联想:“我们还能用圆形来做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一个比一个更加精彩。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为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时刻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教育新理念”的光明大道。
基于“幼儿园”跟“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后,能够尽快适应词汇量猛涨的语文学习,使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够尽快的跟小学语文学习顺利地接轨,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的贯彻《纲要》和《指南》精神,紧紧跟随陶行知先生“教育新理念”的脚步,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各种经验,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能够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多种条件,从而真正地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循序渐进的阶
梯式发展、得到飞跃式的提高,让孩子们的语言教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