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对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9卷第4期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Hege Vo1.9 No.4 Jul_2010 2010年7月 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0.04.002 对当前发展职业教 育的思 考 张献领,张昌强,刘荣勋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牛・夺・夺・夺・孛・夺・孛・夺・夺・串・夺・夺・÷-争・÷・夺・÷・争・争・夺・夺・牛 寺・夺・幸・寺-夺・夺・夺・夺・夺・夺・夺・争・争・争・夺・÷・夺・夺・ 摘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调整,社会经济及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这种新形 势下,职业教育既暴露出很多的不适应性,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而,对职业教育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为 社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64(2010)04-0004-02 夺・夺・夺・.串・ ・夺・夺・ ・. ・÷・・争・ ・夺・ ・毒・夺・夺・ ・ ・夺・夺・.串・夺・夺・夺・÷・ ・夺・。争・ ・. ・夺・夺・夺・.}・ ・夺・ ・。= ・.夺・夺・.争・夺・夺・. ・夺・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是 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为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这些 35:50:15,我国沿海一个省会城市的抽样调查比例为2 :4:94。“中国制造”靠谁来制造?先进的技术可以引 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 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教育来解 决。 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适应能力强、实践技能 熟、工作作风踏实的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 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3.加强职业教育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尽管职业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在高校扩招和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难等因素的挤 农民进城务工,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 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是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城里有工 压下,近年来职业教育也陷入招生难、就业难、发展难等前 所未有的困境,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产生了疑问,对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一作时,就在城里打工,城里没工作时就回乡务农。要使这 些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及其子女具备生存和持续发展的 本领,离不开职业教育与培训。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每年城镇需 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劳动力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2005年l1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 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教育部也调整 了教育结构,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1.职业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关键环节和迫切 需要。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操作人员每年需增加 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新增30万人,护理人 员每年需新增15万人,由此可见,这些领域的技术人才严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组成主要是专科学校、成人高 校和近年来新建的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虽然初步形 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普通教育、成人教 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渗透、结合,建立了初、中、高等职业 重不足,必须靠职业教育来解决。 2.职业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我国 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世界制造业强国的5%,劳动力 素质是制约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制造业 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 但也应该看到,尽管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但其中也有 很多不足,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认识上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由于“学而优则仕” 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人存在鄙视职业教育的 中,高级技师及技师、高级工、初级工及中级工的比例为 收稿日期:2010—03—16 作者简介:张献领(1969一),男,河南封丘人,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科学管理研究;张昌强(1980一),男,河南商丘 人。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团总支书记,主要从事科学管理研究;刘荣勋(1982一),男,河南商丘人,新乡医学院研究生处团总支书记,主要从事 科学管理研究。 第4期 张献领,张昌强,刘荣勋:对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5 观念,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认 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去读职业学校”。一些地方和部 意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1.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培养实用性高技术人才。职 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 门也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前几年全国大幅增加普通高校的 招生规模,职业学校的分数线一降再降,客观上也刺激和 强化了盲目追求普通高等教育的倾向。 2.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条件差。由于职业教育的迅猛 发展,政府的投入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致使教育资源 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能使用现代 生产工具,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高 级应用型人才,使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变成 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 教育以适应性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术型、工程型 短缺,办学条件未能得到相应的改善,造成职业教育在基 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资料等方面一系列人均指标 的下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政府又未能作出产业 政策的调整,使社会资金未能有效地介入,以弥补教育经 费的不足。不少职业学校严重缺乏必需的实验和实训设 备。长此以往,就会因投入的不足而影响教育质量,影响 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进_步扩大和成才率的提高。事实 上,职业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要比普通高中高的多,据国 际上有关专家测算,同等规模的职业中学所需经费投入应 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但我国的职业中学预算内生均 公用经费比普通高中要少。 3.师资缺乏,结构不当。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学校 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迅速扩大,对教师的需求也在急 剧增加,而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师资数量却严重不 足,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师资结构布局不 合理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 外语、计算机及新开设的专业课及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十 分短缺,或偏重于理论,或偏重于实践,“双师型”的矛盾 难以解决,而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更加匮乏。这些问题 都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也将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 的持续良性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力度不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门管理技工学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由不同部门管理, 政出多门,资源难以整合,互相制肘,矛盾相当突出。同 时,我国就业准入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先 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企业用人制度没有得 到很好落实,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资格证 书标准不一,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职业制度和体系,职业 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鉴定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地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性人 才,除了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外宣传外,职业 学校自身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人才为目标。要纠正不切实际的强调高学历的用人观念, 努力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当前已经出现了很好的 迹象:技工缺乏已经引起企业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技工 开始吃香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是经济 发展、区域竞争的“软实力”。 2.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 施。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刚刚起步,在政府主办的前提下, 更需要依托行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这 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 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借助市场调节机制,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积极利用 政策法规条件,允许和鼓励不同投资主体、不同资金来源、 不同组合方式开办民办或私立职业院校。此外,还要加强 与国外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投资机构和个人 参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 机结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 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 识,从而提高成才率。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必须 改革,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半工半读不仅可以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有更多接受职 业教育的机会,而且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是 企业、学生和学校“三赢”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 —11—14. [2] 陈至立.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J].教育与职业,2005,(1). [3]饶国栋.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4,(1). . [责任编辑孟蕴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