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污蔑(miè) 蛮横(héng) 携手(xié) 造谣中伤(yáo) ....B.调侃 (kǎn) 彷徨 (huáng) 捶击(chuí) 即兴演讲(jì) ....C.揣摩褓(qiáng) 殴打(ōu) 挑拨离间(jiān) .mó) 襁...D.撰写(zhuàn) 崭新(zhǎn) 赋予(fù) 慷慨激昂(k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借鉴 晓得 B.权威 屠杀 C.莹绕 枷锁 D.浩劫 趋势

枯燥 崩溃 狡辩 卑鄙

出类拔粹 词不达意 自圆其说 不休边幅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地震突然袭来,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乱作了一团。 ....B.我们要严防坏人挑拨离间,从中渔利。 ....

C.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D.在书店里,总有人看书如走马观花,对书籍袖手旁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C.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

D.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5.名篇名句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文段选自《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_________ (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2分)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开展了以“学名人笑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 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此次活动,班级开展了演讲比赛,下面是某同学为此次演讲准备的资料,其中与主题不相符的一则是( )(2分)

A.蒲松龄郁郁不得志之后,转而著书,写出了被郭沫若称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小说集《聊斋志异》。

B.韩信受胯下之辱,当兵又屡屡不受重用,但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大将。

C.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D.唐伯虎潜心学画,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深受沈周的称赞,渐生自满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

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3)你的一位同学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灰心丧气。作为他的好友,你打算怎样劝说他?(2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9~10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

9.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才通人: (2)屋舍俨然 ...(3)便要 (4)此中人语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3

1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分)

三、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万里长城一红柳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4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

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

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4.文章开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15.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17.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2分)

四、作文(50分)

18.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 600字。

5

200

6

400 600 7

800

8

一、 (24分)

1. (D)(2分)2. (B)3. (D)4. (A) 5. (1)参差荇菜寤寐求之 (2)无为在歧路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5分) (1)《傅雷家书》莫扎特 (2分)

(2) (3分)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这也体现出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

7.(6分)

(1)(2分) 【示例】有谁愿意遭受挫折?有谁愿意面对失败?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谁不希望成功的喜悦永远伴随着自己?但是挫折和失败就像是人生的必修课,只要我们能正确积极地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就能变成转折指引我们走向成功。

(2) (D)(2分)

(3) (2分)【示例】××同学,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4分)

8. (2分) 托物起兴(比兴手法)(1分),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1分)。

9.(2分) 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意境(1分),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2分)。

(二) (12分)

10. (4分)(1) 才:仅仅、只 (2) 俨然:整齐的样子 (3) 要:同“邀”,邀请 (4) 语:告诉 11. (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 (C)(2分)

13. (2分)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生活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三、现代文阅读(10分)

9

14.①由面及点,由长城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描写。(1分)②写出了长城的气势 浩大、雄壮苍凉,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和赞芙,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 (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①生长环境严酷,极耐干旱、风沙、盐碱;②历经千难万磨,坚韧顽强;③舍身济世,用途 广泛;④不求闻达,耐得寂寞。(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1)运用想象、拟人和对比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的 无奈与失落。(2分。意思对即可)

(2)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以声衬静,描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烘托出人们淡然、充 实、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用“万里长城一红柳”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 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红柳展开的。②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 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忐愿者们工作生活的地方。③用“万里长城一 红柳”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 的。④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 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3点即可, 如有其他角度也可酌情得分。)

四、作文(50分) 略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