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叙事
@@@@
教师自我叙事
鹤岗一中 胡岩
@@@,生于1980年,现年28岁。1999-2003年就读于@@,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3至今在@@第一中学任教。2004年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自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后,我坚持认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自觉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取得如下一些成绩:
一、 德育方面
自评二级教师以来一直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注重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关心学生,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教会学生做人。我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教子往往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毫无原则的溺爱,要么期望过高导致棍棒教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多自私、不合群、不学习、好惹事。
我经过深思熟虑,对这一类学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步,用爱心唤醒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我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付出的心血,父母是出于“爱之切”,才“责之严”。
第二步,用行动点燃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教学生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让父母看到他们的成绩,放下心来,就可以试着,真正的“长大”。同时减轻他们对学习的压力。
第三步,与学生父母沟通让她意识到教育方法的失误。让父母知道了解孩子,和孩子谈心、交流。给孩子该有的自由和空间而不是代替包办。多在孩子身边生活,给她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对学困生采取鼓励加激励方式,使他们提高自信心,提高自身素质。
一些特长生,觉得自己是学特长的,高考时文化课的分数要求不高,平时学不学无所谓,因此上课时不听课,有时还搅乱课堂秩序,让老师无法正常上课,成为该班的老大难。还有些学生沉迷网络,导致上课经常睡觉,各科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甚至逃课。对他们,我觉得简单粗暴的“禁令”是不会起作用的,应该冷静地分析、耐心地诱导。因个人差异,所用方法也不同。
对于迷恋网络的学生,我是采取以下方法将他们拉回到课堂的。 第一, 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通过几次深入交谈,我发现学生对网络知识了解得很少,除了聊天、游戏之外,没对网络作其它任何了解。于是我教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网络,并教会他们如何摄取“教育网站”信息,如何走进“名校网站”,以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第二,发现学生的优势提升自信心。
在学生实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善于观察。我抓住这个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们,并任命他们为实验课负责人,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从那以后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不在沉迷网络。
3.利用多种形式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方式一:搜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小故事、小发明,利用上课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陪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个性内向的学生,课下我多次找他们谈心,指导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乐趣,从此他们乐观地对待一切困难和挫折,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方式二: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播放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与科技发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方式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物理方法。通过讨论活动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学习不再是没用的,而是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人生目标的手段。
二、 教育教学工作 1.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过程式课堂教学”,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提倡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物理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设置了“物理建模”、“物理实验探究”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求创新、求速度、求最佳。
例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我是用实验探究形式设计的,下面是引入部分的教案: 关于演示实验所用的器材、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实验也容易成功.此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一些
重要的结论规律都是由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的.观察红蜡块的实际运动引出合运动,并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看成沿玻璃管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一起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得出分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两个分运动之间是不相干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关系,在演示中比较直观.而明确了它们的同时性,就容易得出合运动和分运动的速度关系.因此,课本在这里同时讲述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的关系.即找到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工具,所以在处理一个复杂的运动时,首先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某一时刻的合速度、分速度、加速度,某一过程的合位移、分位移.课本中合运动的定义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通常叫合运动,即实际发生的运动,也理解为研究对象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再给学生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确定合运动.如:
1、风中雨点下落 表示风速,
表示没风时雨滴下落速度,v表示雨滴合速
度.
表示船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方向由船头指向确定.
表示水的
2、关于小船渡河(如图): 流速,v表示雨滴合速度.
在研究雨滴和船的运动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雨滴、小船实际运动(合运动).
注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合矢量在对角线上,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关于思考与讨论:本节只研究了互成角度的运动,其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初速度为V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同一直线上哪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引导学生对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该运动也满足矢量合成规律(注意正方向),使我们对矢量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2.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把学法指导作为改革物理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我除了物理全程渗透式、建立物理学习常规(课堂常规、课后常规、作业常规)之外,还要求学生写物理日记,记录当天物理课堂的感受、自己的点滴体会,存在哪些困惑、那些疑问,归纳知识,总结方法等。每次收上来之后,我都给予适当的点评。
下面摘录一些物理日记:
学生:每当我解出一道题时,我总会想:太好了,我又会了一道题。虽然大家都说在高中女孩物理能学明白的几乎不多,但我想只要努力就是可以的,我想请教老师,是不是多做题就可以学好物理呢?
教师评语:首先将知识点记住和理解,然后作题,不能只顾做,还要做好总结和反思,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你要保持“太好了”的心态,,一定会学好物理。
学生:本人比较喜欢做些可以深思的试题,以为这个嗜好,有人说我“钻牛角尖”。可是“钻牛角尖“怎么了,弄出来的东西可永远是自己的,即使最后发现确实不值得一“钻”,那也是收获,是耗费心思换来的前车之鉴。我的感悟:没有弄不懂的问题,只有不思索求的观念。
教师评语:你是个爱思考的学生,这是你的优点,也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你会发现,在你“钻”
的过程中,其乐无穷。
物理日记实施以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考试中在没记物理日记之前学习态度、自觉性、性等良好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学习方法已经内化到他们的心灵,并逐渐外显为自觉的学习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物理日记,师生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与融洽,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育及教学。
3.PPT辅助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PPT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同时能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高一阶段中受力分析是中学物理第一册的重点内容,因其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所以它也是学习的难点问题。传统教学中的纸笔画图方式难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PPT形象直观,便于探索研究的优势,从而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实验和探索,让我们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
由于我的积累和总结,在教学中取得了如下成绩:
2006年4月16日在新教师汇报课《机械能守恒定律》被评为一等奖
2006年8月在黑龙江省高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研评活动中教学设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荣获一等奖
2007年10月我辅导的学生荣获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因此我因此获得了荣誉证书
2007年12月论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在鹤岗教育学会评审会上评为一等奖 2008年3月科研成果《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 2008年5月论文《信息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手段》在黑龙江省教育督导学会评为二等奖
三、 专业理论及教学研究 1.参加集体培训
2007年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培训。新教材的理念把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要求更高。要力求精简实,深入浅出,力求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整合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式;这对于我们是个考验。
2.多方面自主学习
我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第一、向书本学。第二、向网络学。第三、向同行学。 3.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我在物理教学中不断摸索,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所建构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2005年12月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进行中。
4.计算机辅助教学尝试
在教学中我不但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