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
《处理量为5000T/a的分离苯-甲苯的精馏塔的工艺
专 业:班 级:* 名:指导教师:设计》
应用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082 ** ***
年 月 日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乙醇精馏塔 二、设计任务及条件
(1)、进料含甲醇30%,其余为水(均为质量分率,下同) (2)、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8%; (3)、釜残液中乙醇含量不高于xxx%;
(4)、生产能力17500T/Y乙醇产品,年开工7200小时 (5)、操作条件:
①间接蒸汽加热;②塔顶压强:1. 03 atm(绝对压强) ③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④单板压降:75mm液柱 三、设计内容
(1)、流程的确定与说明; (2)、塔板和塔径计算; (3)、塔盘结构设计:
i. 浮阀塔盘工艺尺寸及布置简图;ii.流体力学验算;iii.塔板负荷性能图。 (4)、其它;i.加热蒸汽消耗量;ii.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及冷却水的消耗量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A4设计图纸包括:流程图、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2
目录
3
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1. 原料液及其塔顶与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
甲醇的摩尔质量为:32.04kg/kmol 水的摩尔质量为: 18.01kg/kmol
xF0.3032.040.3032.040.7018.010.194
xD0.9932.040.9932.040.0118.010.982
2. 原料液及其塔顶与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MF32.040.19418.0110.19420.73Kgmol
MD32.040.98218.0110.98231.78Kgmol
则可知:
原料的处理量:F175003002420.731000117Kmolh 根据回收率: xDDxFF99% 则有: D23Kmolh 由总物料衡算:FDW
以及: xFFxDDWxW
容易得出: W94Kmolh ,xW0.0012
2.塔板数的确定
2.1逐板计算法求取理论板层数NT
甲醇-水汽液平衡数据: x 0.00 0.02 0.04 y 0.000 0.134 0.234 x 0.15 0.20 0.30 y 0.517 0.579 0.665 x 0.70 0.80 0.90 y 0.870 0.915 0.958 4
0.06 0.08 0.10 0.304 0.365 0.418 0.40 0.50 0.60 0.729 0.779 0.825 0.95 1.00 0.979 1.000
最小回流比及其操作回流比的求解:y=0.570,x=0.194
RminxDyyx=(0.982-0.570/(0.570-0.194)
=1.096
取操作回流比为R1.8Rmin=1.81.096=1.97 2.1.1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LRD=1.9723=45Kmolh
VR1D2.972368Kmolh
L'LF45117162Kmolh
VV68Kmolh
2.1.2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5
精馏段操作线:yLVxDVxD0.6618x0.332 提馏段操作线:yLVxWVxW2.832x0.0016 2.1.3 用逐板计算法求塔板数:
xn
11xn由前面可得:xqxF0.194 y1xD0.982 相平衡方程:yn1解得:x10.692 依次解得: X1=0.692 Y1=0.982 X6=0.323 Y6=0.636 X2=0.674 Y2=0.790 X7=0.150 Y7=0.546 X3=0.629 Y3=0.778 X8=0.0464 Y8=0.356 X4=0.571 Y4=0.748 X9=0.0463 Y9=0.109 X5=0.459 Y5=0.710 X10=0.045 Y10=0.108 x7xq,即前面7块板是精馏段,后面起用提留段操作线方程和相平衡方程进行
计算。 X11=0.043 X12=0.041 X13=0.040 X14=0.027 Y16=0.00471 X15=0.0026 X16=0.00018 Y11=0.107 Y12=0.101 Y13=0.096 Y14=0.095 Y15=0.064 2.2理论板层数NT的求取
精馏段实际塔板数 N精=7/60%=12块 提馏段实际塔板数 N提=9/60%=15块
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数据 3.1操作压力的计算
设每层塔压降:p0.74Kpa(一般情演况下,板式塔的每一个理论级压降约在
6
0.4~1.1Kpa)
进料板压力:PF101.360.74105.7Kpa 精馏段平均压力:PM101.3105.72103.5Kpa 塔釜板压力: PW101.3150.74112.4Kpa
提馏段平均压力:PM105.7112.42109.05Kpa
3.2.操作温度的计算
查表可得 安托尼系数 H2O CH3OH A 7.07406 7.19736 B 1657.46 1574.99 C 227.02 238.23 Min~Max 10~168 -16~91 o7.074061657.46tA227.02 H2O的安托尼方程: lgpAo7.197361574.99tB238.86 CH3OH的安托尼方程:lgpB甲醇的tB
lg101.37.197361574.99tB238.86 ℃tB64.5
由泡点方程试差可得当 tD67.0℃时
Kxii1
同理可求出 tF85.2℃时
tW103.2℃时
Kxiiii1
Kx1
所以 塔顶温度 tD67.0℃
进料板温度 tF85.2℃ 塔釜温度 tW103.2℃
精馏段平均温度 tm67.085.2276.1℃
提馏段平均温度 tm103.285.2294.2℃
3.3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7
3.3.1 塔顶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由y1xD0.982 查平衡曲线得 x10.956
MVDm0.98232.0410.98218.0131.79Kgmol MLDm0.95632.0410.95618.0131.42Kgmol
3.3.2 进料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由yF0.546 查平衡曲线得 x10.150
MVFm0.54632.0410.54618.0125.67Kgmol
MLFm0.15032.0410.15018.0120.11Kgmol
3.3.3 塔釜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由y10.00471 查平衡曲线得 x10.00018
MVWm0.0047132.0410.0047118.0118.08Kgmol MLWm0.0001832.0410.0001818.0118.01Kgmol
3.3.4 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MVm31.7925.67228.73Kgmol MLm31.4220.11225.77Kgmol
3.3.5 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MVm25.6718.08221.88Kgmol MLm20.1118.01219.06Kgmol
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 4.1 精馏段塔径的计算
由上面可知精馏段L45Kmolh V68Kmolh 精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
VsVMVm3600Vm6828.7336001.011.481m3s
8
LsLMLm3600L4525.773600819.10.00084mm3s
umaxC求
LV0.2式中,负荷因子CC20()由史密斯关联图⑶查得C20再V0.020.5L图的横坐标为 FLvLV0.0162
V取板间距,HT0.40m,板上清液层高度取hL0.05m,则HThL0.35m
史密斯关联图如下
由上面史密斯关联图,得知 C200.075 气体负荷因子 CC20(0.02)0.20.08526
Umax2.43取安全系数为0.8,则空塔气速为 U0.8Umax2.430.81.94m
sVD按标准塔径圆整后为D1.0m
0.785u塔截面积为At3.14110.785m2
实际空塔气速为U实际1.4810.7851.887m
sU实际Umax1.8872.430.78安全系数在充许的范围内,符全设计要求)
4.2 提馏段塔径的计算
9
由上面可知提馏段 L389.65Kmolh V189.61Kmolh 提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
m189.6121.8836000.801.4660mVSVMVm3600V3s
umaxC图的横坐标为 FLvLV0.051
V取板间距HT0.40m,板上清液层高度取hL0.06m,则HThL0.34m 由史密斯关联图,得知 C200.076
LV0.2式中,负荷因子0.CC()由史密斯关联图⑶查得C20再求205V0.02L气体负荷因子CC200.093
20Umax3.14m取安全系数为0.7,则空塔气速为
sU0.7Umax0.73.142.20m
sD/V=0.921m
0.785u0.2按标准塔径圆整后为D0.1m 塔截面积为At3.14110.785m2
实际空塔气速为U实际1.4660.7851.868m
sU实际Umax1.8683.140.59(安全系数在充许的范围内,符全设计要求)
4.3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精馏段有效高度为 Z精N精1HT1210.404.4m 提馏段有效高度为 Z提N提1HT1510.405.6m 在进料板上方开一个人孔,其高度为0.8m 故精馏塔有效高度为ZZ精Z提0.810.4m
5.塔板主要工艺尺寸
5.1精馏段塔板工艺尺寸计算 5.1.1溢流装置计算
10
因塔径,
所以可选取单溢流弓形降液管,采用凹形受液盘。( 此种溢流方式液体流径较长,塔板效率较高,塔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在直径小于2.2m的塔中被广泛使用。)各项计算如下: 5.1.1.1堰长lw 可取lw0.6D0.6m 5.1.1.2溢流堰高度hw 由hwhlhow
选用平直堰,( 溢流堰板的形状有平直形与齿形两种,设计中一般采用平直形溢流堰板。) 堰上层液高度how由下列公式⑷计算,即有
lhhow2.841000Elw23并由图液流收缩系数计算图⑷,则可取用E1.0 ,
则
hw0.0083m
取板上清液层高度hl0.05m 故hw0.0417
5.1.1.3 弓形降液管的宽度Wd和截面积Af 由WdD0.6 查⑷可求得
AfAT0.057 WdD0.125m
Af0.0570.7850.0448m2 Wd0.1251.00.125m 并依据下式验算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即
3600AfHT0.4036000.044821.31s5s其中HT即为板间距Lh36000.00840.40m,Lh即为每小时的体积流量 验证结果为降液管设计符合要求。 5.1.1.4降液管底隙高度ho
11
hoLh3600lwuo取uo0.07m
sho0.0084360036000.60.070.020024m0.02mhwho0.04170.0200240.021671910.006m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
55mm 选用凹形受液盘,深度hw5.1.2塔板布置 5.1.2.1塔板的分块
因为D800mm,所以选择采用分块式,查⑷可得,塔板可分为3块。 5.1.2.2 边缘区宽度确定 取WsWs65mm , Wc35mm 5.1.3开孔区面积计算
开孔区面积Aa按下面式子计算,则有
Aa2xr2x2r2180sin1xr 其中 xD2WdWs
rD2Wc并由WdD0.125m, 推出Wd0.125
由上面推出Aa0.530m2 5.1.4 筛孔计算与排列
本实验研究的物系基本上没有腐蚀性,可选用3mm碳钢板,取筛孔直径
do5mm筛孔按正三角形排列,取孔中心距t为t3 do15mm
筛孔的数目n为
n1.155Aot22721个开孔率为0.907dot210.1%
气体通过阀孔的气速为
uoVsAo1.481Aa27.67m
s5.2提馏段塔板工艺尺寸的计算 (计算公式和原理同精馏段)
5.2.1溢流装置计算
12
因塔径D1.0m,
所以可选取单溢流弓形降液管,采用凹形受液盘(同精馏段)。各项计算如下: 5.2.1.1 堰长lw 可取lw0.6D0.6m 5.2.1.2 溢流堰高度hw
由hwhlhow可选取平直堰,堰上层液高度how由下列公式计算,即有
lhhow2.841000Elw23并由图液流收缩系数计算图⑷,则可取用E1 ,则
how0.0159m取板上清液层高度hl0.06m
故 hw0.060.01590.0441m
5.2.1.3弓形降液管的宽度Wd和截面积Af 由
Wd0.6 查图⑷可求得 DAfAT0.057 WdD0.125m Af0.0570.7850.044745m
Wd0.1251.00.125m
并依据下式验算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即
3600AfHT0.4036000.0447458.14s5s其中HT即为板间距Lh36000.00220.40m,Lh即为每小时的体积流量 验证结果为降液管设计符合要求。 5.2.1.4降液管底隙高度ho
则ho0.0022360036000.60.170.022m0.02m
hwho0.04170.0220.0197m0.006m
hoLh3600lwuo取 uo0.17m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
13
55mm。 选用凹形受液盘,深度hw5.2.2 塔板布置 5.2.2.1 塔板的分块
因为D800mm,所以选择采用分块式,查表⑷可得,塔板可分为3块。 5.2.2.2 边缘区宽度确定 取WsWs65mm , Wc35mm 5.2.3 开孔区面积计算
开孔区面积Aa按式子5-12计算,则有
Aa2xr2x2r2180sin1xr 其中 xD2WdWs
rD2Wc并由WdD0.125m,推出Wd0.125
由上面推出Aa0.530m2 5.2.4 筛孔计算与排列
本实验研究的物系基本上没有腐蚀性,可选用3mm碳钢板,取筛孔直径
do5mm筛孔按正三角形排列,取孔中心距t为
t3 do15筛孔的数目n为
n1.155Aot22721个
开孔率为0.907dot10.1%
2气体通过阀孔的气速为
uoVsAo1.466Aa27.38m
s6.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6.1精馏段的力学验算
6.1.1塔板的压降 6.1.1.1干板的阻力hc计算 干板的阻力hc计算由公式
14
hc0.051uocovl并取
22do1.67 ,可查史密斯关联图得,co0.772
27.671.01所以hc0.0510.0786m液柱
0.772819.16.1.1.2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hl的计算 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hl由公式
hlhL
uaVSATAf1.4810.7850.00471.897m
s0.50.5kg可查⑸得,得0.54 Fo1.8971.011.90sm0.5所以hl0.540.04170.00830.027m液柱 6.1.1.3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h计算 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h由公式hh0.0038m液柱
4l计算,则有 lgdo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液柱高度hp,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hphchlh0.07860.0270.00380.1094m液柱
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压降为
phplg0.1094819.19.81879.07pa0.9Kpa(设计允许值)
6.1.2液面落差
对于筛板塔,液面落差很小,由于塔径和液流量均不大,所以可忽略液面落差的影响。 6.1.3液沫夹带
液沫夹带量,采用公式
ua5.7105.710637.97103evHhLfT0.068kg液0.1kg液kg气kg气63.21.8970.40.125由
3.2hf2.5hL2.50.050.125m 所以可知液沫夹带量在设计范围之内。
15
6.1.4漏液
对于筛板塔,漏液点气速uo,min可由公式
实际孔速为uo27.67muo,min稳
s定系数为 Kuouo,min27.673.141.5 8.81故在本设计中无明显漏液。 6.1.5液泛
为防止塔内发生液泛,降液管内液高度Hd应服从式子
HdHThw甲醇与水属于一般物系,取)
名称 接管公称直径Dg 100 接管 外径×厚度 108×6 接管伸出长度 150 补强圈(内径、外径) 200/112 规格
16
八.附:一些特殊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英文字母
Aa---- 塔板的开孔区面积,m2 的液注高度 m
ρ----密
Af---- 降液管的截面积, m2 Ao---- 筛孔区面积, m2 AT----塔的截面积 m2 C----负荷因子 无因次
C20----表面张力为20mN/m的负荷因子
do----筛孔直径 D----塔径 m
ev----液沫夹带量 kg液/kg气 ET----总板效率 R----回流比
Rmin----最小回流比 M----平均摩尔质量 kg/kmol tm----平均温度 ℃
g----重力加速度 9.81m/s2 Fo----筛孔气相动能因子 kg1/2/(s.m1/2)
hl----进口堰与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 m
hc----与干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mhd----与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降相当
hf----塔板上鼓层高度 m hL----板上清液层高度 m
h1----△与板上液层阻力相当的液注高PP----气体通过每层筛板的压降 度 m
t----筛孔的中心距 ho----降液管的义底隙高度 m how----堰上液层高度 m
hW----u出口堰高度’o----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速度 m h’W----Wc----进口堰高度边缘无效区宽度 m hσ----Wd----与克服表面张力的压降相当的弓形降液管的宽度 液注高度Ws---- m
破沫区宽度 H----板式塔高度 m HB----塔底空间高度 m Hd----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m HD----塔顶空间高度 m HF----Z----进料板处塔板间距板式塔的有效高度 m
HP----人孔处塔板间距 m HT----塔板间距 m H1----封头高度 m
H2----θ裙座高度----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m K----υ稳定系数----粘度
σ----表面
Ψ----液
下标
max----最
min----最
L----液相
V----气相
17
lW----堰长 m
Lh----液体体积流量 m3/h Ls----液体体积流量 m3/s n----筛孔数目 P----操作压力 KPa △P---压力降 KPa
△Pp---气体通过每层筛的压降 KPa T----理论板层数 u----空塔气速 m/s u0,min----漏夜点气速 m/s
uo’ ----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速度 m/s
Vh----气体体积流量 m3/h Vs----气体体积流量 m3/s Wc----边缘无效区宽度 m Wd----弓形降液管宽度 m Ws ----破沫区宽度 m 甲醇的一些理化性质:
摩尔质量 32.04 g/0.7918 g/c–97 ℃ 64.7 ℃ 0.59 密度 熔点 沸点 黏度Z ---- 板式塔的有效高度 m
希腊字母
δ----筛板的厚度 m
θ----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的时间 s υ----粘度 mPa.s ρ----密度 kg/m3 σ----表面张力N/m φ----开孔率 无因次 α----质量分率 无因次 下标
Max---- 最大的 Min ---- 最小的 L---- 液相的 V---- 气相的
化学式 闪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临界密度 (20 ℃) CH3OH 11 ℃ 239.58.09℃ MPa 0.272g/ml mPa·s mol m3 18
九.参考文献
【1】吴俊生 邵惠鹤《精馏设计操作和控制》 中国石化出版社 【2】潘国昌 郭庆丰 《化工设备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张卫勇,房鼎业,朱炳晨等,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模拟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1):81-86
【4】王志魁 《化工原理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59-380 【5】贾绍义 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108
【6】陈敏恒 丛得滋 方图南 齐鸣斋《化工原理第三版上、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5
【7】刘光启,马连,湘刘杰.《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有机卷)(无机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