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联考逻辑解题题型解析:计算统计
及数字陷阱型
计算统计及数字陷阱型
计算统计及数字陷阱型考题出现的也不少,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有关的统计常识。 统计结论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只有从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出发,才能得到关于总体的可靠结论。一般从抽样的模式抽样广度和抽样的随机性三个方面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对于任何一个抽样统计结果,我们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质疑它的可靠性。
在当代社会,各种数字、数据、报表可以说铺天盖地,频频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中,我们常常会想这些数字、数据准确、可靠吗?对“精确”数字保持必要的警惕,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理性的态度。下面揭示一些隐藏在“精确”数字背后的陷阱:一是平均数陷阱,在对平均数的模糊理解做文章;二是百分比陷阱,一般题干仅提供两种事物的某种比率就比较出两种事物的结果,其实其陷阱就在于该百分比所赖以计算出来的基数是不同的;三是错误比较,或者不设定供比较的对象,不设定比较的根据或基础,因此,表面上在进行比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比较。
同时,我们还应该懂一些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观念:不能只看到两组数据之间的正比或反比关系,关键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联系。比如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很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仅此而已相互间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有时也可能两组数据都是由第三种数据决定的。
1997-1-12
在过去的十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200%,但日本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加了500%,因此,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以上命题?
A.在过去五年中,由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的半导体增长仅100%。 B.过去十年中,美国生产的半导体的美元价值比日本生产的高。 C.今天美国半导体出口在整个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比十年前高。 D.十年前,美国生产的半导体占世界半导体的90%,而日本仅2%。 E.十年前,日本生产半导体是世界第4位,而美国列第一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按选项D和题干中的数据估算,“现在”美国半导体的产量仍为日本的20多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日本现在比美国制造的半导体多”。如果真算一下,90% (1+200%) / [2% (1+500%) ] = 270/12 = 22.5。
选A不对。五年增100%比十年增200%所说的年增长速度更快;选项B、C与题干所说的无直接关系;E虽有削弱题干命题的意思,但名次的差别不能准确反映其数量之间的差异,从削弱题干的命题的角度看明显不如D。
1999-10-36
据国际卫生与保健组织1999年年会“通讯与健康”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8%的脑癌患者都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将会极大地增加一个人患脑癌的可能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将最严重地削弱上述结论?
A.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移动电话者的比例有惊人的增长。
第 1 页 共 1 页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B. 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历史的人在1990~1999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 C. 在1999年全世界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68%。 D. 使用普通电话与移动电话通话者同样有导致癌的危险。
E. 没有使用过移动电话的人数在90年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一份对中国人的调查显示,肺癌患者中90%以上都是汉族人,由此显然不能得出结论,汉族人更容易患肺癌,因为汉族人本身就占了中国人的90%以上。同样的道理,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说明在世界总人口中,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历史的人所占的比例,已接近在脑癌患者中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历史的人所占的比例,这就严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2000-1-62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项有关献血对健康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对象中均有二次以上的献血记录,其中最多的达数十次;第二组中的对象均仅有一次献血记录;第三组对象均从未献过血。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第一组分别为0.3%和0.5%,第二组分别为0.7%和0.9%,第三组分别为1.2%和2.7%。一些专家依此得出结论,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这两种病已经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也在发展中国家成为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献血利己利人,一举两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削弱以上结论? Ⅰ. 6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在第一组中占60%,在第二组中占70%,在第三组中占80%。 Ⅱ. 献血者在献血前要经过严格的体检,一般具有较好的体质。
Ⅲ. 调查对象的人数,第一组为1700人,第二组为3000人,第三组为7000人。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E. 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Ⅰ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在三个组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呈10%递增,又题干断定,癌症和心脏病是威胁中老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有理由认为,三个组的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的递增,与其中中老年人比例的递增有关,而并非说明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Ⅱ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如果献血者一般有较好的体质,则献血记录较高的调查对象, 一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较小,因此,并非是献血减少了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Ⅲ不能削弱题干。因为题干中进行比较的数据是百分比,被比较各组的绝对人数的一定差别,不影响这种比较的说服力。
2000-1-68
在国庆50周年仪仗队的训练营地,某连队一百多个战士在练习不同队形的转换。如果他们排成五列人数相等的横队,只剩下连长在队伍前面喊口令;如果他们排成七列这样的横队,只有连长仍然可以在前面领队;如果他们排成八例 ,就可以有两人作为领队了。在全营排练时,营长要求他们排成三列横队。
以下哪项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A. 该连队官兵正好排成三列横队。 B. 除了连长外,正好排成三列横队。
第 2 页 共 2 页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C. 排成了整齐的三列横队,另有两人作为全营的领队。 D. 排成了整齐的三列横队,其中有一人是其他连队的。
E. 排成了三列横队,连长在队外喊口令,但营长临时排在队中。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设连队的人数是x。由题干,显然100 条件一:x除以5,余数是1。条件二:x除以7,余数是1。条件三:x除以8,余数是2。
5和7的公倍数,满足大于100且小于200的,有105,140和175。因此,同时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二的x的取值,可以是106,141或176,在这三个数字中,可以满足条件三的只有x取值106。因此,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x的惟一取值是106。
这样,A项不能成立,因为106不能被3整除。B项能成立,因为106除以3,余数是1。C项不成立,因为106除以3,余数不是2。D项不成立,因为(106+1),不能被3整除。E项不成立,因为(106-1+1),不能被3整除。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
第 3 页 共 3 页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学习内容。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