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知识 1.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 技能 2.能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对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学 过程 通过观察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和探索提取公因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目 方法 观察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 标 情感 在探索提取公因式的过程中学会逆向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态度 重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点 难确定公因式及提出公因式后的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点 【教学流程】 环节 情 境 引 入 导 学 问 题 【问题1】 1.计算: (1)x(x+1); (2)(x+1)(x-1). 2. 思考:630能被哪些数整除? 引入新课: 在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是本大节所探究的内容——14.3因式分解 【问题2】 参考【问题1】中1题计算,把下列多项式写成整式积的形式. (1) x2 +x =__________________; (2) x2-1=_____________. 总结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或叫做分解因式). 注意: 因式分解不是运算,只是恒等变形 . 因式分解 多项式整式积 整式乘法 【问题3】 你会把ma+mb+mc因式分解吗? 由m (a+b+c)= ma+mb+mc ,可得ma+mb+mc= m (a+b+c).这样就把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师 生 活 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示点拨,导入本节课题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需要把630分解成几个质数积的形式(630=2×32×5×7) 教师出示问题2. 通过问题1学生容易得出问题2结果. x2 +x = x(x+1) 2x-1= (x+1)(x-1) 教师点拨引导:等式左右的变化形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1.多项式的每一项中都含有公共的因式m. 2.分解成公因式m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 3.另一个因式如何确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二次备课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尝 试 应 用 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得到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1】 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4a2-8ab+4a. 【分析】 (1)、(2)两题首先确定公因式,然后用每一项除以公因式,最后把公因式和所得的商写成乘积的形式即可. 公因式的确定方法 ⑴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⑵字母:取相同字母及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如1题公因式为4ab2). 【例2】分解因式: (1)2a(b+c)-3(b+c); (2)a(m-n)-3b(n-m). 【分析】 (1)公因式为(b+c)把(b+c)看成一个整体. (2)(m-n)与 (n-m)互为相反数,只要把其中一个式子添个负号,就可以变成相同的因式: (m-n)= -(n-m)或 (n-m)= -(m-n). 1.下列从左到右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y+2)(y-2)=y2-4 B.a2+2a+1=a(a+2)+1 C.b2+6b+1=(b+3)2-8 D.x2-5x-6=(x+1)(x-6) 2、多项式8a3b2+12a3bc-4a2b中,各项的公因式是( ) A.a2b B.4a2b C.-4a2b2 D.-a2b 3、分解因式 (1)12xyz-9x2y2 (2) -x3y3-x2y2-xy. (3)p(a2 + b2 )- q(b2 +a2 ) 式法. 教师出示例题,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找公因式,然后再尝试独立完成,最后小组交流,核对答案. 对于例1:教师点拨引导: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教师让2名同学板演,等其余学生完成后,点评、总结方法步骤. 教师强调: 第(2)题结果不要写成4a(a-2b)这就是说1作为项系数可以省略,但单独成一项时,它在因式分解时不能漏掉,可以概括为:某项提出莫漏1. 对于例2: 教师要求学生先找到公因式再分解因式,找2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下面完成,完成后互换批改. 强调: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是多项式时应整体考虑直接提出.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纠错. 第3题三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两种情况,一、找公因式是否正确,二、第一项为负一般先提负号. 1、D;2、B 3、(1)3xy(4z-3xy); (2)-xy(x2y2+xy+1). (3)(a2+b2)(p-q); 成 果 展 示 补 偿 提 高 作 业 设 计 欣赏自我: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完善自我: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 4.分解因式:(x-y)2+y(y-x). 5.已知: 2x+y=4,xy=3,求代数式2x2y+xy2的值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 结、反思、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4、解:(x-y)2+y(y-x) =(x-y)2-y(x-y) =(x-y)(x-y-y) =(x-y)(x-2y). 5、解:2x2y+xy2=xy(2x+y)=3 ×4=12. 作业:课本P111;练习1、2、3. 教师布置作业,提出具体要 求 学生认定作业,课下独立完成 14.3因式分解(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知识 会对整式的乘法计算式进行适当的添括号,进而会运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 技能 学 过程 观察整式的乘法计算式,结合乘法公式的结构特点,对整式的乘法计算式进行目 方法 适当的变形(通常要添括号).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便计标 算. 情感 在计算式变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发现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态度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转化思想,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重进一步理解及灵活应用乘法公式. 点 难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点 【教学流程】 环节 情 境 引 入 导 学 问 题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师 生 活 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教师提示点拨,导入本节课题 (1)4+(5+2)=4+5+2=11 (2)4-(5+2)=4-5-2=-3 或:4-(5+2)=4-7=-3 (3)a+(b+c)=a+b+c (4)a-(b-c)=a-b+c 二次备课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探究: 1、把四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反过来,即: (1) 4+5+2=4+(5+2) (2)4-5-2=4-(5+2) (3) a+b+c =a+(b+c) (4)a-b+c=a-(b-c) 左边没括号,右边有括号,也就是添了括号,你可不可以总结出添括号法则来呢? 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添括号、去括号原则: 形变值不变. 例1、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abc)2. 解:(1) 原式=[x+(2y–3)][x-(2y-3)] = x2-(2y-3)2 = x2-(4y2-12y+9) = x2-4y2+12y-9. (2)原式 = [(a+b)+c]2 = (a+b)2+2(a+b)c+c2 = a2+2ab+b2+2ac+2bc+c2 = a2+b2+c2+2ab+2bc+2ac. 解题小结:第1小题选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需要分组.分组方法是“符号相同的为一组,符号相反的为另一组”.第2小题要把其中两项看成一个整体,再按照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c=2a—(b-c) 尝 试 应 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关注: ①学生是否理解添括号法则. ② 学生是否知道检验添括号的方法——去括号. 师生认定添括号法则: 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教师出示例题: 教师请二位学生尝试训练,其他学生练习.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个别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完成练习后,先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不同的解法,然后师生共同评析,找到最简便的方法.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乘法公式的特点,准确地添括号,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运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先自 主,再合作,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关注: ①学生是否能根据计算式的特点正确选取乘法公式. ②计算准确性、和灵活 (2)m-3n+2a-b=m+(3n+2a-b) (3)2x-3y+2= —(2x+3y-2) (4)a-2b-4c+5=(a-2b)—(4c-5) 3.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a + 2b–1 )2. (2)(2x+y+z)(2x–y–z). 成 果 展 示 补 偿 提 高 作 业 设 计 性. 1、(1)b-c (2)b-c (3)b+c (4)-b-c 2、(1)错(2)错(3)错 (4)对 3、(1)原式=[(a+2b)-1]2 =(a+2b)2 –2(a+2b)×1+12 =a2 +4ab+4b2 –2a-4b+1. (2)原式=[2x +(y +z )][2x – (y +z )] =(2x)2 –(y+z)2 =4x2 –(y2 +2yz+ z2) =4x2 –y2 -2yz- z2. 欣赏自我: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 完善自我: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结、反思、梳理知识,帮助些疑惑? 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4、计算:(xy-1+x+y)(xy-1-x-y).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先自 主,再合作,交流展示,师 生共同评价 4、解:原式 =[(xy-1)+(x+y)][(xy-1)- (x+y)] 22=(xy-1)-(x+y) 2222=(xy-2xy+1)-(x+2xy+y) =1-x2-y2+x2y2-4xy. 作业:P112综合运用第3题. 教师布置作业,提出具体要 求 学生认定作业,课下独立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