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红 庆 河 小 学
二0一五年二月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
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和鄂尔多斯市教育局《鄂尔多斯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当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和实施途径,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自本学期起,学校开始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以人为本”, 以“多效融合、全员德育”为原则,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总结出123456工作法,即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两支队伍,服务三个层次,形成四位一体,做好五个保障,注重六个结合。“坚持以思想引领为中心,抓好家长队伍与教师团队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做好学生德育教育,教师能力培养,家校德育培训这三个层次的服务工作,坚持德育内涵建设、德育情境创建、德育实践融入和德育课题研究四位一体,做好保持先进德育理念、抓好常态教学发展、落实德育导师制度、坚持家校共育、倡导学生综合实践五个方面的保障工作。形成德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德育工作与学校发展,德育理念与校园文化,德育传播与兴趣爱好,德育提升与教师培养的六个结合的德育模式。”倡导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班级德育工作小组化、目标化、课程化、格式化、活动化。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兼顾个体,既管又导的工作方式,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
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德育导师制旨在动员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心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它是依据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尊重师生双方意愿,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导师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与培育的过程。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组 长:杜贵军
副组长:白志清 王永红
组 员:苏彦廷 高锦彩 许晓静 宫淑朦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特长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 (二)德育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德育导师的对象:全体任课教师。
2.德育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确定人选。 3.学生的分配:领导小组在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后,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受导学生名单,科学设立对应导师(每位党员至少分配一名家庭贫困学生),对受导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辅导交流(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多对一辅导与帮助),并定期进行家校交流,优化德育视角,解决家校德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
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特长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及时与学生家长、其它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
6.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7.必须认真填写并完成德育导师手册。 (四)确立受导关系
学校公布选配的导师名单,向导师提供相关学生的材料,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导师关系确定后,班主任要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五)建立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内附),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3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
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每学期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实施目标与步骤、初步效果等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学生个案分析,学校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和评比,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五、工作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二)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五)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六、考核评价 (一)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根据下列几种情况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2.受导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4. 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5.导师在期末对工作进行自我小结,上交个案分析、导师工作手册(包括交流辅导谈心记载表、德育导师自我小结表等)。
6.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监督德育导师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学校综合受导学生意见、家长意见、班主任意见及学校领导小组意见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纳入教师学期的量化考核中,并列入学校评优评先条件。对成绩突出的导师由德育处、班主任推荐,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由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
YIJINHUOLUOQI HONGQINGHE PRIMARY SCHOOL 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德育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班主任制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的管理,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德育导师、任课教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三)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