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知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
2.能力要求:(1)指导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鸦片战争 ,使学生得出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2)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重点,通过对比来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西方综合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确战争的性质。(2)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是重点,这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在教学中要运用辩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 【课堂设计】
师生:导入(结合课本,回顾导入):上已章讲的是有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内容,具体有哪些?(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包括:英国渐进的体制创新,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德意志国家的统一之路。那么此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这节课开始学习近代中国的有关内容。
师: 首先我们看一下有关中国近代史分期的内容: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10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10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时间轴分析,历史知识点补充)
师:我们课本这一课的第一节的标题是虎门销烟,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同学们思考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不正确,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鸦片战争?(学生思考,不必立即回答)
快速阅读课本第一小节虎门销烟和第二小节鸦片战争,尝试思考归纳鸦片战争的原因。
师:每个历史事件都包括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四个方面。我们哲学上讲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我们也从内外因着手分析鸦片战争原因。 (教师注意板书,对比分析) 内因:
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政治、军备和外交几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基本国情(课本第一节第二段):①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生活穷困 ② 政治上,清王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③军事上,军备废弛 ④ 外交上,闭关锁国 师: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残酷地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坚持闭关政策,妄自称大,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场挨打的悲剧和民族的灾难在所难免。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的内因——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危机四伏。 外因:
师:我们课本中讲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之后法、美等国也相继掀起工业革命的浪潮,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生产发展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谅产地,英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自然,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就必然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对比看,① 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工业强国 ②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
革巩固了统治 ③军事上:船坚炮利 ④外交上:殖民扩张
师:鸦片战争的外因总结起来就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我们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投影表格对比材料,采用提问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
国 别 地理位置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中 国 亚洲东部 封建社会 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统治地位 装备陈旧 军纪败坏 闭关自守 出 超 日趋衰落 英 国 欧洲西部 资本主义社会 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殖民扩张 入 超 世界强国 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师: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辩证思维中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师:于是在1840年6月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借口虎门销烟。因此虎门销烟成立了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所以我们一开始提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就算当时的中国没有虎门销烟,没有林则徐,资本主义国家依然会找到其他理由侵略中国。
这有一段材料:义律在被迫缴烟的时候在《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中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政府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也就是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道路,中国各阶层也开始了斗争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