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辅助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0.15 g,2次/d,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LVD、LVWP、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标签:厄贝沙坦;心力衰竭;疗效慢性心力衰竭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基础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病,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0年2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均符合WHO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功能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3],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者。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43~71岁,平均62.1岁;病程3~17年,平均9.6年;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42例,Ⅳ级1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即给予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并进行吸氧。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厄贝沙坦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3)0.15 g,2次/d,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周。
1.3观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心室后壁厚度(LVW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喘息、憋闷、紫绀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患者喘息、憋闷、紫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患者喘息、憋闷、紫绀等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无明显改善[3]。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2.9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LVD、LVWP、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LVD、LVWP、LVEF等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结束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D、LVWP、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组别LVD(mm)LVWP(mm)LVEF(%)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9.68±6.2964.1±6.20*#18.06±2.3112.91±1.96*#32.48±4.2936.34±4.15*#对照组69.27±6.3167.2±6.1717.92±1.9716.08±1.4832.21±4.1433.98±3.9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3讨论慢性心衰时,代偿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代偿期内可以维持循环与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但此种激活状态维持时间过久,可使患者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增高,并可促使心肌与心室重构,进一步加重心衰病情[4]。厄贝沙坦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特异性拮抗AT1受体,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因本药物尚可防止和逆转心脏和血管的重塑,因此被逐渐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张庆柱.基础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6.
[2]朱玉玲.硝普纳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4):5030-5031.
[3]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4.
[4]董连,王焕杰.卡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2):1822-1823.
[5]陈端,侯维宁,张立建,等.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0):35-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