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
1.(2015·天津理综)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2)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1 m的单摆.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 cm、精度为1 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的周期T2;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ΔL.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
解析:(1)单摆实验中选择密度较大、直径较小的摆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带来的影响,A错误.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能尽量减小摆长变化引起的实验误差,B正确.实验时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小球的运动可以看成简谐运动,C正确.单摆只有在摆动幅度不太大时才能看成简谐运动,D错误.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 4πΔL联立可得g=22
T1-T2
4πΔL答案:(1)BC (2)22
T1-T22.(2015·北京理综)
2
2
L,有T1=2π gL1
,T2=2π gL2
,ΔL=L1-L2,g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摆长L/cm 50次全振动时间t/s 振动周期T/s 重力加速度g/(m·s) -21 80.00 90.0 1.80 9.74 2 90.00 95.5 1.91 9.73 23 100.00 100.5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__s,g=________m/s. (4)
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T-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2
2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5)
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丙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
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l1、
l2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1、T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1、l2、T1、T2
表示)
解析:(1)单摆实验中摆线长约为1 m,小球应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A、D正确. (2)由T=2π
22
Lt4πnL,T=,得g=. gnt22
t100.54πL2
(3)由T=得T3= s=2.01 s.由g=2得g≈9.76 m/s.
n50T4πL,图线b为正确实验图线.图线a中斜率与b相同,证明g相同,L为零
(4)T=g
2
2
时T>0,说明L记录小,应该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A错误.图线c斜率4πL2
较小,得出的g偏大,C错误.由g=2可知,若g偏大,则T偏小,B正确.
2
T(5)设A点到铁锁重心的距离为l0,则T=-T=
22
21
4π
2
g4π2
(l0+l1),T=(l0+l2).由两式得T1
2
2
2
g4π
2
g4π
(l1-l2),g=
2
l1-l2
. T-T22
21
4πnL答案:(1)AD (2) 2
22
t(3)2.01 9.76 (4)B (5)
4π
2
l1-l2
T-T22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