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化工原理试题B答案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化工原理试题B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滨州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2010级《化工原理Ⅲ2》试卷(B)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待分离的物系为水溶液;水为难挥发组分

2.塔操作压强、进出塔的物料量、回流比、进料组成和进料热状况、再沸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性能和条件、设备的散热情况(任意写出三种)。 3.yn+1=xn、ym+1=xm

4.混合液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

由塔板或填料层所构成的若干个接触级、塔顶有液相回流、塔底有上升气流。 5.不变、增加

6.① 液相 气相 ② 气膜 ③ 塔底 7.降低、升高

8.液体、气体、液体分布

9.严重漏液、严重气泡夹带、降液管液泛、严重雾沫夹带、液相不足。 10.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大小;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二、选择(每空2分,共34分)

1、A;2、BAB;3、B;4、A;6、BA; 7、D;8、A;9、A;10、D;11、A。 三、简答(共42分) 1.溶质渗透模型的要点

① 液面由无数微小的液体单元所构成,当气液两相处于湍流状态相互接触时,液相主体中的某些单元运动至 相界面便停滞下来。在气液未接触前,流体单元中溶质的浓度和液相主体的浓度相等,接触开始后,相界面处立即达到与气相平衡状态。

② 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溶质 A通过不稳态扩散方式不断地向液体单元中渗透。

③ 流体单元在界面处暴露的时间是有限的,经过时间θc后,旧的流体单元即被新的流体单元所置换而回到液相主体中去。在流体单元深处,仍保持原来的主体浓度不变。

④ 流体单元不断进行交换,每批流体单元在界面暴露的时间θc 都是一样的。 2.传质过程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3、吸收剂选择的原则

溶解度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要大。

选择性吸收剂应对溶质组分有较大溶解度,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它组分溶解度甚微。

挥发度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即挥发度要小。 黏度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黏度要低。

其它无毒、无腐蚀、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且化学性质稳定。 4.蒸馏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 通过蒸馏分离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 适用范围广,可分离液态、气态或固态混合物  蒸馏过程适用于各种浓度混合物的分离  蒸馏操作耗能较大,节能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5.什么是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当一定状态的未饱和的湿空气流过某湿物料表面时,由于湿物料表面水的蒸汽压与空气中水蒸汽分压不等,则湿物料释出或吸收水分,直到物料表面水的蒸汽压

与空气中水蒸汽分压相等时为止,即物料中的水分与该空气中水蒸汽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物料所含水分称为该空气条件下物料的平衡水分,用X*表示。物料中超出平衡水分的水分称自由水分。

四、计算(第1题13分,第2题14分,第3题14分,共41分)

1.在100 kPa压力下将组成为0.5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的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原料液处理量为100 kmol,汽化率为0.44。操作范围内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率和残液的组成。

解:(1)平衡蒸馏(闪蒸) 依题给条件 q10.440.56 则

yqq1xxFq10.560.561x0.550.5611.251.273x0.46x0.9。试求两种情况下易挥发组分的回收

由平衡方程

y0.4x6 40.5联立两方程,得y = 0.735, x = 0.4045

nD0.44nF0.44100kmol = 44kmol

nDynFxF100%440.7351000.55100%58.8%

(2)简单蒸馏

nD44lnnFnWkmol

10056nW56kmol

ln0.55xWdxyx

10.57980.0.90x.W ln0.5490.0.55解得 xW = 0.3785

yxFnWnDxFxW0.550.550.37850.7683

A440.76831000.55100%61.46%

简单蒸馏收率高(61.46%),釜残液组成低(0.3785)

2.在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流量为50 kmol/h,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收率为94%。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 0.75x+0.238;q线方程为y = 2-3x。试求(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2)进

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的总组成;(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解:(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 由题给条件,得

RR10.75及

xDR10.238

解得 R = 3,xD = 0.952

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液组成 由于

qq13及

xF1q2

解得 q = 0.75(气液混合进料),xF = 0.5

(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 联立操作线及q线两方程,即

y0.75x0.238y23x

解得 xq = 0.4699及yq = 0.5903

(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其一般表达式为

yqn,Lqn,Vxqn,Wqn,VxW

式中有关参数计算如下:

qn,DAqn,FxFxD0.94500.50.952kmol/h24.68kmol/h

qn,Wqn,Fqn,D5024.68kmol/h = 25.32 kmol/h

xW1Aqn,FxFqn,W10.94500.525.320.0592

qn,LRqn,Dqqn,F324.680.7550kmol/h =111. kmol/h qn,Vqn,Lqn,W111.25.32kmol/h = 86.22 kmol/h

y111.x86.2225.320.059286.221.2x940 .017393.在总压为110.5 kPa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

3c1.06koml/m。氨气。测得在塔的某一截面上,氨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y0.032、

气膜吸收系数kG=5.2×10-6 kmol/(m2·s·kPa),液膜吸收系数kL=1.55×10-4 m/s。

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H=0.725 kmol/(m3·kPa)。 (1)试计算以p、c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

(2)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 解:(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

pp*pctpyH1.06(110.50.0320.725)kPakPa 2.074 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

1KG1HkL1kG(310.7251.551052415.2106)(mskPa)/kmol

2(8.9101.92310)(msPa)/kmol2.01210(msPa)/kmol

52

KG4.97106kmol/(m2·s·kPa)

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

cc*cpHc(110.50.0320.7251.06)kmol/m1.504kmol/m

33 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

KL11kLHkG111.551040.7255.2106m/s6.855106m/s

(2)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

1/kG1/KGKGkG4.97105.21066100%95.58%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绝大部分,故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