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
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二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有可能记载于( )
A、《论语》
B、《九章算术》
C、《孙子兵法》
D、《伤寒杂病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1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汉书》
2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图一:少林寺塔林 图二:嵩阳书院 图三:中岳庙 A、佛、儒、道
B、儒、道、佛
C、佛、道、儒
D、道、佛、儒
3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 )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
【答案】:
【解析】:
4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6题【单选题】
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自从有了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它指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答案】:
5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创作人物: ①《史记》______; ②《兰亭序》______; ③《清明上河图》______; ④《西游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请
6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
7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影响?
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答案】: 【解析】:
第10题【综合题】
阅读下面四幅图片后,回答问题:
8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图1所示的发明成果在宋代广泛应用于哪一领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人类提供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的发明是什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图2所示的“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谁?为火车机车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
图3所示的发明成果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它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它的发明者是谁?美国的莱特兄弟把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发明成果是什么?这一时期,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图4中出现的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它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4反映了这次科技革命的哪个特点?
【答案】:
9 / 10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