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

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研教改]湘电培训与教学・2007年第3期

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

学生工作部

对心理学哲学和心理学流派研究后知道,心理学哲学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分,现代的心理学流派也有人文主义心理学和科学主义心理学之分。一方面,心理学哲学主要有以实证主义哲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哲学和以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新康德主义、生命哲学及非理性哲学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此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心理学流派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以意动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心理学。那么是心理学哲学引发、促进了心理学流派的诞生、发展呢?或是在更多时候是两者在一定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下遵从认识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呢?从下文对心理学哲学和心理学流派发展史的具体分析会发现,以上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现代心理学呈现人文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对立分裂的局面,远还未能达到整合的高度。我们的许多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理论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呼吁心理学的融合,这种愿望是美好的,目标也是高境界的,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心理学哲学还远未达到这种整合,我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社会历史条件也是不能达到融合。所以我们心理学者更紧要的工作,是认清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发展之间的联系,清醒我们所处的现实,从而更好指导我们的研究,以便能最后实现心理学融合这一目标。本文将就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的对应关系做一概要的描述,分别从科学主义哲学与心理学流派的关系,人文主义哲学与心理学流派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科学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心理学

在早期,科学主义概念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直接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以及

何群群

涵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排除形而上学,进而达到人类发展的实证阶段。可以说此时对科学方法的推崇只是一种处于低级形态的模仿与借鉴,希望以此来达到实证科学的目的到成长期可以给科学主义的概念的内涵作一个简单的界定,那就是只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科学方法万能”的真正含义所在。到了20世纪40、50年代,科学主义的内涵又一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学主义内涵的价值论转向,这个定义不是抛弃了方法论万能的信条,而是很巧妙地把这个内容变成了科学主义价值论的一个预设。

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确立,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为心理学规定的是一条自然科学之路。1.心理主义是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种范式。从总体上看,这一范式初步具备了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特征。它将人视作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试图引入移植自然科学的方法构建、改造心理学,强调客观实际的研究立场与还原论的研究路线,竭力以自然科学的模式阐释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但同时这一范式保留了心理、意识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生理现象的差别;在坚持以实验为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也为内省保留了一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心理学之不同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达成“客观”的途径;虽坚持以生物学,特别是生理学观点说明人的心理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但也反对将心理现象归纳为物理或生理现象,反对将心理学归结为物理学或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这一范式形成、发展于心理学的创建期。但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学中,其表现方式、坚持的程度又有不同。2.行为主义范式:行为主义范式是在心理主义范式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但它并非心理主义范式的截然对立物,而只是在科学主义框架内对心理主义范式的一种反对,

19世纪末的马赫经验主义哲学。在这个过程中形

成的科学主义是一种弱科学主义,它的主要理论诉

求是推广实证精神。所以早期科学主义概念的内

-25-

[教研教改]

行为主义范式并不反对心理主义范式的科学主义追求。它带有与心理主义范式共同的科学主义特征。3.信息加工范式:信息加工范式并未背离行为主义范式的科学主义追求,而是从行为主义范式中继承了许多属于科学主义的东西:法则性解释,经验主义,注重实验室实验,操作主义,“自然科学的理性准则”,继承了经新行为主义修正过的逻辑实证主义与“人是机器的主张”。它意欲解决的乃是心理主义范式、行为主义范式始终未能解决并最终导致二者崩溃的难题;如何在没有撇开目的、舍弃认知或内部过程的情况下合理地解释人的行为,又能避免重蹈心理主义范式所遭遇的二元论、目的论、主观性的覆撤,使心理学研究既合乎自然科学的规范,又能切合人的行为的实际。

科学主义的方法论蕴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2.客观真理论3.方法中心论4.价值中立的研究立场5.机械论。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批判:1.原子论———人的心理的肢解—人性的物化3.客观性———主体性的2.还原论——

迷失4.决定论———能动性的罢黜5.定量研究———标有刻度的木偶。科学主义的重要代表实证主义,对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对认知心理学等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曾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大家庭的一员,它的一些基本信条早已成为许多心理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基本原则。在诸多科学学科中,心理学不仅是一个内部争议最多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科学性最受怀疑的学科。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易控制,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学研究的确切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梦寐以求,而实证主义恰好能够迎合这一梦想。为达此目的,不少心理学家都期望利用实证主义建构科学的心理学。实证主义能否作为心理学唯一的方法论呢?实证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方法论的方式直接作用和完成对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的,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开始,一直到现代认知心理学基本上都是如此,并成为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经典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其主要特点有:1.强调心理学对象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2.坚持经验证实原则;3.采用元素分析策略;4.主张以方法为中心和量化研究;5.贯彻还原主义方法论;6.描述性与数量化。以上可以发现,这些心理学流派的特点与科主义的方法论

湘电培训与教学・2007年第3期

蕴涵在很大程度表现一致。

二、人文主义哲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

人”的关注,可以溯人文主义哲学的发展:对“

及至古希腊时期。如普罗泰戈拉就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论断。在近代,率先将视野定位于人、并试图确立人的中心地位的是被称之为人道主义的哲学。人道主义哲学历经三个阶段: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并在15、16世纪的欧洲其他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人文主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狭义的人道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经过这几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机械主义的、强调以人为中心并积极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尊严、幸福、发展、利益的人本主义哲学。在现代,非理性哲学、新康德主义、生命哲学、解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等流派从一开始便不满于科学主义所描绘的科学图景。它们在揭露、批判科学主义的种种弊端之余,还试图阐明人文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的特点,确立与研究对象、特别是人文世界的特性相适应的研究方式。

与心理学的内在关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人文心理学的一个重镇,他的无意识观、人性观和方法论都受到来自意志主义哲学和解释学哲学的强烈影响。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现象学始终是不满于科学主义的心理学家们抗衡科学主义的重要工具。作为胡塞尔现象学的后继和发展的存在主义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直接影响,存在主义的人性观直接影响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人本主义也强调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强调殊则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存在主义哲学中发掘出许多研究主题。

人文心理学方法论蕴涵:人文心理学致力于人的完整形象的构建和适于人的独特本性的研究方式的追寻,以此反抗科学心理学的偏狭和霸权,在方法论上展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整体主义的研究路线;直觉主义的人本学;主观研究范式。立足于人,立足于对人的本质的完整把握,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皆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与空间。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呼唤着整合的视野。在全面、充分、合理地关照人性的基础上来思考心理学的整合问题整合的根本依据就在人本身,整合的基本路径就是包容、界定、融合。

-26-

[教研教改]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甚至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它主要是针对现代性而言的一种思潮,在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指的是以信息传媒、后工业等为主导的新时代;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批判本质主义、基础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反对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和还原论是其主要表现。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主要体现为:1.整体论原则2.建构论3.去客观性4.或然论。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它的矛头指向传统哲学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恰如美国学者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折》中指出的一样:“后现代性指不确定性、模糊性、间断、多元、散漫、反叛、消解中心年、差异、非神话化等。”对后现代转主义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变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科的交融,不断向大众化和现实生活贴近。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发展的关联有以下几个方面:

湘电培训与教学・2007年第3期

归纳过程的产物,也不是由基本假设和对假设的检验来营造的。被用于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系列术语是社会的人的产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互动过程的产物。因此只要能解决来访者的实际问题,均可以被认为是知识,不存在普遍性。同时,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难以保持价值中立。心理咨询也不应回避文化的差异,而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文化的分析和评价上,才有助于心理治疗,没有绝对的真假好坏,只有不同的观点和角度。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开放式发展,推动了心理治疗的本土化研究的开展。

2.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略晚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具有相似性,都是后工业社会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均与美国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现象有关,他们中间一些人都是参加过反战运动或是反主流文化学派的成员,加上都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弗洛依德主义的一定影响,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又有一些谋和之处。(1)抨击科学主义(2)重视人际沟通(3)实现人的个性。

1.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则从三方面提出不同的观点。

(1)认识论方面,对现代主流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和人本主义的“自我中心论”给予了批评和建构,使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对各种病态心理的分析应从人的生理结构变化对应机能变化的原因分析,即回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总和的命题上来,强调社会关系,变化环境对人的影响。

(2)治疗范式多样性。后现代主义主张多样不确定性,体现在心理治疗领域,性,尊重差异性、

则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问题有其各自的特点,主张在治疗范式上兼容并蓄,方法多样,同时心理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损的修复和弥补,更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创造性的挖掘。

(3)价值取向多样化。在以往的心理治疗中,多倡导“价值中立”即心理治疗家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同时,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具有普遍意义,而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我们关于世界知识的更新不是

3.后现代主义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批判和冲击,认知心理学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研究的后现代取向,如加深对研究内容的实际应用程度的重视,重视人的生活经验、生活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了认知心理学的生成观。对心理学的客观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提出了质疑,强调心灵与世界的共生,主张能够包容人类丰富的多元的生活经验。尽管认知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在学术界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它强调生活经验对认知生成产生的影响,克服了科学的心灵与经验的心灵之间的分裂状态,使科学与常识人性有机结合,拓展了认知科学的视野。

通过以上对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的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不同心理学哲学具体主张与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示、反思心理学理论与研究。但从时间上

-27-

[教研教改]湘电培训与教学・2007年第3期

体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

教务处聂建斌

【内容提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成明显上升趋势,已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在研究和采取相应措施与办法来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减轻个体心理压力、消除疲劳、弥补信仰、人格迷惘与缺失、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和培养坚强不屈意志等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

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焦虑症、疑病症、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个人考试成绩不理想、恋爱造成的情感困惑和危机、就业压力造成对前途的渺茫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出现失落、自卑、焦

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成明显上升趋势,并形成阶段性发展。

另外,独生子女任性、自私、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还会使其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怎样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研究。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采取了相应

!!!!!!!!!!!!!!!!!!!!!!!!!!!!!!!!!!!!!!!!!!!!看,我们经常会发现两者时有重合,表现有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的时间有时在心理学哲学产生之前,同时或是之后等几种情况,并不全然是在相应的心理学哲学产生之后,那么从这一时间线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并不是因果决定关系,并不一定是心理学哲学决定、主导心理学流派的走向与发展趋势。从而说明心理学哲学并不是对心理学流派起决定作用,只是在实践的发展进程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哪么在这两者背后起决定作用又是什么呢?然而二者在发展的体系上呈现高度相关与一致,我们知道哲学产生与其产生的时代有必然的联系,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上一致表现也是由我们所处时代、社会历史条件这一潜在的背后原因所决定的。本文写作目的,是为了认清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流派联系背后的更本质原因,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研究方向,利用现实条件和把握时代发展目标。让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待现代心理学的分裂与融合问题,对心理学现存问题的研究不仅仅看到心

【参考文献】

理学哲学这一表象。当然也希望能从此文中领悟、体悟到一个平和境界,更确实地推进心理学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可能不在问题本身,而在外部世界;不在此处,而在它处。

[1]郭本禹.实证主义与心理学方法论.西北师

范大学学报,1988.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流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4]叶浩生.有关西方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再思考,心理学报,2002,4.

[5]陶宏斌,郭永玉.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心理学报,1991(3):270275.

[6]刘翔平.实证论与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观.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3):24-29.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