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下教案

四下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谁先看到日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谁先看到日出》是湖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第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研究地球自转方向。第一课通过昼夜交替现象的研究,已经说明和证实地球在自转,那么很自然地提出“地球是朝哪个方向转”这个问题。教材在这种内在联系中引出本课“谁先看到日出”,借助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精神和能力。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问题引入;2、实验探究,收集信息;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文中资料讨论,得出结论;4、推断夏威夷、纽约、雅典的时间,认识世界时区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分析推理,探究生活在我国不同城市的人们谁先看到日出。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而且世界各地有时间差。

3.通过联想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缩短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心理距离,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多媒体(世界时区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清晨,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让我们度过阳光明媚的一天。猜一猜,生活在我国不同地方的人们每天迎来太阳的时间相同吗?

2、(课件出示武汉日出时,我国其他城市的情景)讨论:他们谁最先看到日出?板书课题:谁先看到日出

(设计意图:用课件出示图片的方式验证学生的猜想,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

二、探究问题:“我国不同的地方的人们谁最先看到日出”

1、讲述: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通常什么方法来观察谁先看到日出?分发实验材料。

2、活动一: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的位置,并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找位置做标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几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3.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活动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

(1)提问:地球不停地自转,猜一猜生活在这几个城市的人们,谁会先看到日出?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讲述:到底是谁最先看到太阳呢?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吗?(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呢?分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4)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记录表。 转动方向

从左到右转动地球仪(逆时针)

从右到左转动地球仪(顺时针)

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 转动方向

从左到右转动地球仪(逆时针) 从右到左转动地球仪(顺时针) 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有各种不同的做法。教师观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上讲台演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第一小组:使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二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小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从右向左转动,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历昼夜的交替。

(教师在同学做的时候配以简单的说明。)

(6)提问:同学们,现在有了几种不同的做法,你们能就其他小组的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评价:你们提的很好,可能第一小组有些心急,忽略了这个小常识,其实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就有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现在由大家自己提出来,反映了同学们的观察真细心啊。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修正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这样他们就会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从而形成矛盾的焦点,引出新的探究主题,引发下一个活动。)

4.活动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文中提供的资料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1)讲述:根据认识地图的常规:左西右东、上北下南,从左向右转动就是自西向东转动、从右向左转动就是自东向西转动。那么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请大家阅读第25面的资料,你能结合刚才的研究,找到答案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和文中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 (3)交流汇报: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位置偏东的地方总是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几个城市日出时间与前面的活动记录对比,学生很快发现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看到日出的顺序和实际相符,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三、研讨问题

讲述:老师很高兴大家自己找到了答案。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试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1.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美国的夏威夷和纽约、希腊的雅典,并贴上标签。猜一猜:当北京是凌晨时,其他几个城市分别是什么时候? 2.学生转动地球仪,验证猜想。

3.提问:那你们再看看,当北京是正午的时候,美国的夏威夷、纽约和希腊的雅典分别是什么时候?当北京是傍晚、子夜的时候,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呢? 4、学生分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汇报交流。

北京

凌晨

夏威夷 纽约

雅典

正午 傍晚 子夜 北京 夏威夷 纽约 雅典 凌晨 正午 傍晚 子夜

(设计意图:从我国的部分城市拓展到世界其他城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方式,指导学生进一步运用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突破时区教学做好铺垫。) 四、拓展运用

1、讲述:这样说来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它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就先拿中国和美国来说吧。(教师在地球仪上中国北京这一点作个标记,让它正对着太阳。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交流。)

2、教师介绍:你们说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我们知道一昼夜是24小时,那么如果把地球平均分成24份的话,那么每一份之间就相差一小时,(教师出示多媒体:世界时区图)现在请看这张时区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相差12个时区,也就是12个小时了。

3、指导认识世界各时区的时间换算办法。

4、提问: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

5、小结: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设计意图:比较自然地由上一环节过渡到时区教学,单纯要学生来计算时差比较困难,这时合理选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时区的划分,很直观、形象,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板书设计】 7 谁先看到日出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位置偏东的地方总是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教后反思】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如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会自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学中选用课件出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进一步探究 “我国不同的地方的人们谁最先看到日出”。通过三个活动,结合教材提供的几个城市日出时间学生很快发现: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看到日出的顺序和实际相符,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而后进一步从我国的部分城市拓展到世界其他城市,指导学生进一步运用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适时选用课件演示突破时区教学这个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推理—形成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明确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缩短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心理距离,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