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天宫乡中心学校
阆中市天宫乡中心学校环境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先后被评为“阆中市校风示范学校”、 “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特色工作奖”等。我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涌现了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学校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学校坚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市文教局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文教局“一二三四五六”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以“打造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实力”为切入口,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进取、争先创优的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一)与时俱进,合拍于天宫景区的打造。
天宫正在打造国家四AAAA级景区,其风水文化有很深的底蕴,为此在改建学校校门的时候,为了与景区相协调,在市文教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仿古重建,增强了教育氛围,现在校门口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外地游客经常错把学校当作景点,下车参观留影。
(二)合理规划,认真搞好自然环境建设。
精心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在绿化基础上,我们还十分注意校园的美化,学校专设了园艺老师精心搞好品种的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令学生置身其中,美不胜收。同时我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体会美是劳动的结果。如把公共卫生场地分到各班,落实责任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拨除杂草,浇水施肥,天天打扫公共场地,使校园
1
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精心设计,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校园环境它能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为此我们从整体上把学校划分成六个园区:蓓蕾园、惜耕园、静心园、长青园、展翅园、实践园。同时力图让每一面墙、每一棵树苗花草都说话,校园随处可见温馨的标语或警示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了热爱生活的心,才有召唤翠绿的情;迈步留意地下草,掸指莫折指头花;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脚下留意草更绿,手上留情花更娇等等。真正体现了教育无处不在。 (四)丰富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为展示素质教育成果,陶冶学生情操,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如:“庆国庆,卡拉OK歌手赛”、“学生智力抢答赛”、“教师节演讲赛”、“中小学生艺术节”、“一二九运动会”以及重要节日的文艺晚会等。学校重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专门的科技老师,定期开课,为学生发明创造铺路搭桥,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的作品“报警斜拉桥”获得一等奖。“水葫芦打捞船”获南充市一等奖等。同时学校建立了绘画、手工、器乐、英语等兴趣小组,有专业的老师定时辅导,期末有成果展示汇报,每班教室后墙有学生自主设计得班级黑板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激情,拓宽学生视野。
(五)加强管理,培育良好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并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作做重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抓
2
起:
1、加强师德建设,培养良好教风。
教师是学校教育情景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其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单周一次政治学习,双周一次业务学习,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或年级组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认真开展“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练师能”的竞赛活动。
2、坚持封闭式管理,建设优良学风。
我校着力抓好学生的生活、纪律管理,培养良好学习风气。我们规定学生从周日下午至周五中午在学校寄膳、寄宿,统一做操,统一夜自修。上课时间校门关闭,学生不得在外逗留,午、晚睡前班主任要检查室内人数,有缺宿现象及时报告管理人员。食堂规定开饭时间,学生凭卡排队购买饭菜。我们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执行出入校门检查登记制度,外来车辆(公事车辆除外)一律不准进校园。学生非假日要离开学校,必须班主任签字。充实德育内容,抓好六个结合。六个结合是:爱国主义教育同爱学校、爱家乡教育相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同建设优良校风教育相结合;法制建设同校纪校规教育相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同学生行为礼貌教育相结合;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同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管理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召开每月一次校会和每周一次的班会,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请已释放的劳改犯来学校“现身说法”,用活生生的犯罪事实教育学生;请法制特约员给学生办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我们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沟通家校联
3
系,发挥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
二、建好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办学实力。
(一)、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场所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市局“一二三四五六”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强力打造实力教育、特色教育,我校已建好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1、学校租地15亩,种植季节蔬菜。聘请当地蔬菜种植户作为技师,为蔬菜什么时候下种,怎样护理作全程指导。基地实现划片分班的管理原则,安排专门的劳技教师指导学生负责对蔬菜的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的管理。学校教导处在“学校课程表”中安排劳技课每周一节,班主任编写劳技教案,讲授劳动知识,或通过劳动主题活动(如劳具展示、劳技竞赛、写劳动体会、讲劳动故事、积劳动格言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通过网上下载、购买图书、请教农技师等多渠道收集农技知识,编写适合校情的农技指导丛书,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劳技老师为学生现场授课,带领学生走到基地亲身实践,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为师生伙食团提供便宜安全的绿色食品,在过剩时还可以外销。同时下脚菜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大量青饲料。
2、学校修建了标准养猪场,每年可饲养生猪40头。学期初,从当地居民家里买进架子猪20头,平时利用食堂的剩菜剩饭和洗碗过滤渣与基地的蔬菜残叶等青饲料混合饲养。壮肥过后,请当地屠户进行屠宰,在交税和检疫后由学校食堂销售。
3、租赁河流0.5公里,每年从附近鱼苗种厂买进草鱼、白鲢、花鲢进行分箱饲养。年养鱼2000多斤。
4、修建食用菌种植房70m2,种植食用菌。学校聘请食用菌技术人员发菌、种菌,让学生实地采摘。食用菌部分用于烹饪,部分用
4
作学生生物标本。
5、修建豆芽房30m2,自产绿色无公害豆芽,供给师生享受。 (二)、劳动实践基地效果喜人
加强学生的劳技教育和劳动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掌握一定的劳动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实用技术,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学到了一两门实用技术,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使学生成为新农村的优秀建设者。真正体现了教育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新课改的延伸,其运作是学校后勤创收的再扩大,从而达到办好学生食堂,资助一批贫困生,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消化学校债务的目的。
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效益。着眼特色打造,实现四个结合,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劳动实践基地运作与相结合,与农、林、牧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发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德育社会实践相结合。特色也就是亮色,通过特色展示,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出类拔萃。我们将把握现在,成就未来,精诚团结,与时俱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奋力开创天宫教育的新篇章。
二00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