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重普及、重过程、重参与”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丰富学习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4、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5、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6、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校特点,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各年级负责人 成 员:各班班主任
科普绘画辅导:各班美术教师负责
创意编程:各班信息技术教师负责
生命科学观察报告:各班科学、语文教师负责 科技制作辅导:各班科学教师负责
四、实施方法
各年级各班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做好活动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科技系列活动。活动要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运用实践能力。
五、三年级至六年级竞赛项目作(作品提交时间截止时间XX月XX日)
1、发明创造:指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2、科学幻想画:可用多种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未来科技发展和新能源。不包括非画类的其他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规格一律为A4纸,横竖均可。
3、生命科学观察报告:观察研究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生物之间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4、程序设计实用项目: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六、奖项设置
按X0%、XX%、XX%的比例按学段设置一、二、三等奖,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向其辅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