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____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____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____A.课的目标B.课的类型C.课的任务D.课的结构
5、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6、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7、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____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个体自我8、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____A.坚持教师为中心B.坚持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
9、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
10、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____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同一性D.自我整合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培尔12、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____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3、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____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14、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____A.学龄期B.学前期C.成人D.以上都是
15、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____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C.学生发展有关的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问题
16、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____A.80B.100C.120D.12517、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____A.课程计划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和教科书D.课程目的18、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A.0.25—2秒B.0.25—20秒C.2—5分钟D.5分钟—一辈子19、”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2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直觉思维D.理性思维2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22、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____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
23、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____A.稳定性B.易变性C.功能性D.复杂性24、《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____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5、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智力的高低可以通过智力测验得到的值来进行衡量,这个值是____A.意商B.情商C.智商D.财商
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称为____A.教育目的B.教育计划C.教育方针D.教育目标
5、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基础,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也能鼓舞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是小学教育目的的____
A.激励作用B.导向作用C.评价作用D.平衡作用6、1986年,我国颁布了____A.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7、牛顿在看到苹果坠地时觉察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躺进浴缸时发现了浮力原理。这些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
A.想像的作用B.直觉的作用C.定势的作用D.动机的作用8、学校的活动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来说起____A.基础性的作用B.决定性的作用C.特殊性的作用D.间接性的作用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A.詹姆斯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
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1、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____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加里宁D.凯洛夫1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3、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____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B.重视学生主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1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联结阶段,三是____A.程序化阶段B.内部言语动作阶段C.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自动化阶段15、”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____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16、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____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____A.实物直观B.模像学习C.言语直观D.变式直观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工作
1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____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0、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____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
21、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____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22、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等都属于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____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D.认知特征
2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
24、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____
A.感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理性知识D.元认知知识2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____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动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