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第三节质量成本控制
第四节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原理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控制的分类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程序
成本控制的意义狭义◆成本控制的含义广义◆成本控制的作用成本控制的分类
◆按控制的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
◆按控制的原理分类-前馈性、防护性、反馈性◆按控制的手段分类-绝对成本、相对成本控制◆按控制的对象分类-产品成本、质量成本◆按控制的时期分类-经营期、使用寿命周期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全员的成本控制厉行节约广开财路核算信息成本2、讲求效益原则3、分级归口管理原则4、职权利相结合原则5、例外管理原则确定例外的标志:重要性一贯性可控性特殊性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全员的成本控制厉行节约广开财路核算信息成本2、讲求效益原则3、分级归口管理原则4、职权利相结合原则5、例外管理原则判断例外的标准:重要性一贯性可控性特殊性
成本控制的程序
第一,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第二,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第三,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第四,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
一、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涵义☆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涵义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标准成本不同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是一种单位的概念,它与单位产品相联系;而预算成本则是一种总额的概念,它与一定的业务量相联系。标准成本的种类◉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实际中广泛采用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其中:该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的价格标准的用量标准某一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价格标准用量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划单价×消耗定额+)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小时工资率×工时定额+)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定额=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定额+)=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通常,企业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反映企业的产成品标准成本具体构成。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单成本项目直接材料A材料B材料小计6元/千克8元/千克4千克5千克24元40元64元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标准成本3元/小时5元/小时7元/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6元10元14元94元三、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及其类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及其类型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0,不利差异,记为U
成本差异类型:◇按成本差异构成内容不同进行分类-总差异、料、工、费差异◇按成本差异形成过程进行分类-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按成本差异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分类-纯差异、混合差异◇按成本差异是否可以控制进行分类-可控差异、不可控差异◇按成本差异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有利差异(F)、不利差异(U)
<0,有利差异,记为F
成本差异的构成:价格实际标准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标准实际用量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A(实际用量×实际价格)价格差异(A-B)B(实际用量×标准价格)用量差异(B-C)C(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成本差异(A-C)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用量差异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实际标准实际()价格差异价格价格用量实际标准标准()用量差异用量用量价格【例10-5】【例2】某企业生产A产品,每件产品的材料标准消耗量为8公斤,每公斤的材料标准价格为1.2元。又已知本月购进直接材料20000公斤,实际支付款23000元,本月生产耗用14520公斤,共生产A产品1760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230001.2×20000= 1000(元)F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20000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4520 1760×8)×1.2=528(元) U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472(元)F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效率差异实际人标准人实际产量()价格差异工价格工价格实际工时实际标准标准人()效率差异工时工时工价格直接人工直接人工【例10-6】【例3】某企业生产A产品,每件产品耗用标准工时0.5小时,每小时的标准工资率为6元,本月实际耗用直接人工792小时,实际支付人工成本5148元。其他相关资料参阅[例2]。
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得: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92-1760×0.5)×6= 528(元)F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148792×6=396(元)U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528+396= 132元F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一般由生产经理负有主要责任!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耗费差异+效率差异()费用耗费差异分配率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性制造费实际标准()费用效率差异用标准分配率工时工时变动性制造变动性制造实际标准实际产量【例10-7】【例4】承前例2、例3的资料,又已知该企业预计应完成产品1 890件,制造费用预算为3 15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为1元。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 5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633.6元。
根据公式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33.6/792-1)×792= -158.4(元)F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792-1 760×0.5)= -88(元)F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158.4 -88 =-246.4 (元)F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预算差异+能量差异=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两差异法◉预算差异◉能量差异三差异法◉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预算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两差异法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性制造费实际费用预算费用标准预算标准()用能量差异工时工时分配率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固定制造费用/预计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例10-8】【例5】资料承前例2、例3和例4。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为2 866.4元
即3 500-633.6(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2 205元
即3 150元-1元/小时×1 890件×0.5小时/件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150/(1890×0.5)-1
=2.3333(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2 866.4-2205=661.4(元)U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 205-1 760×0.5×2.3333
=2 205-2 053.3=151.7(元)U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预算差异+能量差异
=661.4+151.7=813.1 (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三差异法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固定性制造实际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实际标准费()费用能力差异工时工时用分配率实际标准标准费()费用效率差异工时工时用分配率【例10-8】依例3、例4、例5的资料计算得: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 205-792×2.3333
=2 205-1 848=357(元)U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792-1 760×0.5)×2.3333
=-205.3(元)U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与效率差异之和为151.7元(357-205.3),与两差异法中的\"能量差异\"数额相同。
四、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法递延法稳健法
年末一次处理法
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1、直接处理法例: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差5000量差15000产品销售成本10000有利用红字不利用黑字100002、递延法------期末将各种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
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货之间进行分配。
3、稳健法------客观差异(一般指价格差异)按递延法处理,
主观差异(一般指用量差异)按直接法处理
4、年末一次处理法------各月汇总,年末一次处理。
第三节质量成本控制
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的意义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标准的选择
在传统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总称。预防成本质量成本预防和检验成本检验成本损失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标准的选择美国学者提出日本学者提出★传统质量观★现代质量观传统质量观认为恰当的质量标准,应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简称AQL,AQL允许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的缺陷产品。质量标准的选择
现代质量观包括零缺陷模式和健全质量模式两种。
零缺陷模式要求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降低
到零。
健全管理模式认为即使实际产品与设计要求之
间的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仍会因产品的生产而产生损失。
在传统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传统的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找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宜质量水平;二是寻找在最适宜质量水平下的最低质量成本。确定最优质量成本可以采用边际分析法和合理比例法。
【例10-9】
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现代质量成本控制内容※质量成本的计量
※作业管理条件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现代质量成本控制内容
在健全质量模式下,由于紧缩了缺陷性产品的定义,只要产品生产偏离目标价值,就存在损失成本。因此,质量成本的最优水平存在于产品达到目标价值之处,不必像可接受的质量标准下需要在各种质量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
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的计量
质量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
显性质量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从企业会计记录中取得数据的成本。
隐性质量成本是指由不良质量而形成的不列示在会计记录中的机会成本
对于显性质量成本可以直接计量,对于隐性质量成本可以采用乘数法和市场研究法计量。
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作业管理条件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检验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两大类,与之对应的作业也可以确认。因此,可利用作业成本法应将这些作业区分为增价值作业和非增加价值作业。
一般来说,内部质量损失作业和外部质量损失作业及其相关的成本均为非增加价值作业,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预防作业因其能增加产品价值应作为增加价值作业予以保留;检验作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预防作业而必须的,应作为增加价值作业,另一类则是与增加价值无关的其他检验作业。
【例10-11】
第四节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原理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涵义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生产者角度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使用者角度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涵义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也称使用成本,是用户为取得并实现所需产品或劳务的功能所付出的代价。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原始成本
◈设计成本◈开发成本◈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
★运用维护成本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生产者角度
从生产者的角度控制使用周期成本,就是在设计生产产品时,一切为用户着想,千方百计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需注意的是:对于生产者来讲,控制寿命周期成本只是促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产品成本控制或质量成本控制那样是纯粹为了控制成本。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使用者角度
从使用者的角度控制使用周期成本,就是在决定是否购买某一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售价,而且还要考虑该商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
放映结束,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击下面,支持一下我们,谢谢!
1、乐美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