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短文,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起
通过一些历史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史籍资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制作麻纤维的织物服装,告别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原始状态,从而进入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早期的奴隶主们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将包括服饰在内的一切生活要素都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将服饰纳入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观念的组成部分,并以“礼”和“法”的形式来约束人们对服饰的理解和使用,使穿衣戴帽被紧紧地笼罩在政治的光环之下,所以,对服饰的选择不再是个人喜好的自由天地。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使得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的历史阶段上,看到的是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文化思潮对服饰的发展变化都有所影响。不管是赵武灵王迫于军事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胡服骑射”,还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带有反叛意味的魏晋士人的着装习惯;不管是政治开明、民族文化交融时期盛唐服饰表现出来的空前,还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智慧与行动之后,人们在服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与革新能力,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服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那种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张力。
与西方传统服饰受宗教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和解释服饰现象时不是遵循神的意志,而是更多地考虑前人的意志,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虽然他们也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但是,由于基本款式是祖上制定的,属于正宗所在,因而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有所违背和改易,并以服饰制度的形式告诫世人在穿衣戴帽上必须遵从古制,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贯通的袍服式样几乎几千年一成不变。追寻历史遗迹,可以得知,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春秋社会以后,中国又出现一种新颖的服装,这种服装将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连成一件,名谓深衣,因其穿着方便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正如《礼记》所说: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压制和磨灭我们祖先在服饰上的创造欲望;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我们可以从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甚至出土实物中看到前人在美化自身方面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以自然为饰的朴素,精雕细刻的工艺,整体考虑的设计思路,内外兼修
1
的深刻理解,无不凝聚成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性基础。
1.下列对“深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衣是春秋之后中国出现的一种把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的新颖的服装。B.因为深衣“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所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C.中国传统服饰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从上层贵族到下层百姓的上下贯通的袍服样式,几千年一成不变。
D.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麻纤维的织物服装的出土,标志着仰韶文化时期已经进人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
明的时期。
B.服饰的发展变化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社会文化思潮涌
动„„
C.在传统服饰所受的影响因素中,西方更多的是受神的影响,而中国却是受前人的意
志的影响更大。
D.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决定了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
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服饰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之后,它其实就变成了统治者巩固政权和统
一思想的一件工具。
B.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魏晋士人的反叛着装,盛唐服饰的空前都是中华传
统服饰发生发展的不同表现,但百变不动其根,传统的基本款式不变。 C.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的中国传统服饰,也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
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
D.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
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 文言文阅读(20分)
2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盛衰之理 理:道理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子 D.举天下豪杰 举: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6、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 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D.忧劳可以兴国 (使动用法,使„„.兴)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1分)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4分)
3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分)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文言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兮辞》 (2)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
4
寒, 。《滕王阁序》
(4 )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5分)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的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
5
宋代勇的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910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9 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 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 800 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 60 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10、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2 分)
11、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6 分)
6
12、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4分)
13、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6分)
14、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梵文(fàn) 熨(yùn)帖 吞声咽(yàn)气 数(shuò)见不鲜 ....B迢(sháo)远 寒砧(zhēn) 得鱼忘筌(quán) 秋风袅袅(niǎo) .....C点缀(zhuì) 房檩(lǐn) 砖石墁(màn)地 直栏横槛(kǎn) ....D诘(jié)问 隘(ài)道 模棱(léng)两可 迄(qì)今为止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婵娟 B.绵密 C.干躁 D.撩拨
自鸣得意 聊以慰籍 回长荡气
学福五车 陈词滥调 毕恭毕敬 感恩戴德
扑溯迷离 不即不离 卧薪尝胆 如翚撕飞
点铁成金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
C.英国将继续敦促欧盟设立至2020年减少30%的排放目标,及在本世纪20年代中采取更野心勃勃的减排行动。 ....
D.为履行WTO协定的承诺,国内再次降低了进口关税,诸多地区生产商转攻自有品牌,从已往经验来看,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恐怕势在必行。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7
B.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症状。
19.把下面五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6分)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
文学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
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
。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凹凸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然后,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 书写美观。
8
3. 禁止抄袭和套作。
籍—聊以慰藉。D项,回长荡气—回肠荡气,如翚撕飞—如翚斯飞。
17.选A 解析: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C项,“野心勃勃”:形容对权力或功名利禄存在极大的非分欲望,含贬义。此处说节能减排,所以用“雄心勃勃”,含赞扬之意。D项,“势在必行”:事情已经是非做不可了。此处应用“在所难免”。
18.选C A项,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B项,宾语残缺:“出现了„„的新型欺诈”后加“手法”; D项,“食品”与“方便面”等不能并列。
19.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以语言文学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的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
五、作文(60分)
.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二段明确提示了写作思路。从仙人掌和沙漠大黄的生存方式中,我们看到了生存的智慧,看到了内敛的从容,看到了张扬的灿烂。两个关键词:恶劣环境中,生存方式。据此,可以确定文章的立意。现提供以下立意供参考:①运用智慧,从容面对困境;②智慧引领人生;③内敛不是退缩,是为了积蓄力量,这是生存的大智慧;④张扬个性才算活得灿烂,绽放生命才是最美的呈现;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生命是个体的存在,生命的展现也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具体立意角度分类 着眼于共同点:
角度1:适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
角度2:智者生存,水分稀少,肥大叶子会蒸发浪费掉生命之水,仙人掌就把叶子变小,再变小,即是懂得怎么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懂得怎么改变也是因为懂得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知己知彼。沙漠大黄与之相反,它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保证生命的给养。 分别看(正):
•角度3:适者(智者)生存。仙人掌可能拥有过美丽的叶片,也可能绽开过灿烂的花朵。当环境发生变化,褪去繁华(花),再收敛叶片,此时生命的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所以,当良田演变为沙漠,当千万种植物悲哀地死去,沙漠中留下了傲人的仙人掌。
9
•角度4:智者更好地生存。沙漠大黄保持肥硕碧绿的叶片,美丽保持着;通过叶片上遍布的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保证了生命的给养,不仅活了下来,更开出了让仙人掌们羡慕的娇艳的花朵。 分别看(正):
•角度5: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仙人掌的生命之水来自根部,水分来自于其不断壮大的发达的根系,它以最大的可能性在地下,从四面八方汲取水分;在地面之上,它又以最大限度蜷缩自己的叶片,所以它总体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是内敛安静平和的。而降雨多数是落在地上渗入地下的,仙人掌充实根部,得到的水分相较沙漠大黄而言,更有保证,更为持久。所以说它活得从容淡然。
•角度6: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当困境来临的时候,怎么镇定地活下去,可以看看沙漠大黄。依然舒展肥大的叶片,理智进化自己的纹理,搜集到每一滴水,输入到自己的根部,活下去,并开出娇艳的花。 分别看(反):
•角度7: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委屈。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是否曾经辉煌。何况沙漠大黄的生命也不比仙人掌短暂。
•角度8: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会活得持久吗?如果沙漠一年内(一段时期内)没有降水,沙漠大黄的叶片不可能有水分流过,根部的吸收会受到影响,从而沙漠大黄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仙人掌会依赖地下的水分活得更为持久。生命奈不住张扬的美丽。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