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1.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2. 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
3.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2
题目来源: 教师提供选题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5-7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汉语构音特点的研究,通过收集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对d、t、n、l和单、复、鼻韵母组合拼音的阅读,总结出研究现状,并阐述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汉语构音特点。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总结教育经验。通过测试儿童个具有代表性拼音的发音情况,总结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声母掌握的先后情况,d、t、n、l、和单韵母、复韵母以及鼻韵母的组合发音情况。以此结论,对5-7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或是有言语障碍孩子的言语习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开题依据(包括前人的工作、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 一、前人工作及相关研究 (一)有关幼儿构音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国幼儿构音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影响幼儿构音成因的分析;一方面是对幼儿构音的评估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对策及方法的研究。 1.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 张蕾(2008)分析出构音语音障碍是最外显的构音障碍,它直接表现为言语清晰度下降,是影响日常生活和言语交流的最直接因素。马英红、昝飞、徐励钰(2004)分析出造成元音弱化的主要原因有三:部分儿童对区别性特征小的元音不能准确听辨;构音障碍儿童发音时的气流量不足,难以形成对声带震动所需的压力;构音器官的紧张度不够,造成喉、唇、舌、腭的发音松懈。 2.对构音的评估研究 卢红云、黄昭鸣(2007)提出对儿童的构音功能进行评估,需要从构音形成结果和原因两方面来评,共有三项评估内容:构音语音功能评估听觉能力评估、构音运动功能评估、构音语音功能评估。李欢(2010)提出构音障碍评估的方法有描记法、音标法、标准化测验法和仪器检查法;构音障碍评估指标主要有:语言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以及鼻流量。孙喜斌、刘巧云、黄昭鸣(2007)提出听觉功能评估的原则有:准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听觉功能评估的注意事项有:评估者与幼儿的位置、音量和语速、及时鼓励。 3.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对策及方法的研究 张蕾(2008)在硕士论文中提出构音语音矫治包括基础性训练、针对性训练和综合性训练三个部分。卢红云(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构音运动障碍矫治从下颌构音运动功能障碍、唇构音运动功能障碍和舌构音运动功能障碍,分别对构音器官在自然放松状态、模仿口部运动和言语状态下的运动功能进行训练。
3
(二)有关幼儿声母构音方面的研究 普通话中的声母共有21个。声母主要是由于气流在声道的某个部位受到一定的阻碍所形成的。目前在声母构音错误走向研究与声母构音治疗策略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 1.声母构音错误走向 Calvert总结了儿童声母构音存在的主要问题:(1)遗漏:所有语音环境下,/s/皆遗漏;末尾辅音遗漏;首辅音遗漏;(2)替代:浊辅音替代清辅音;鼻辅音替代口腔辅音;(3)歪曲:能量的大小,塞音或擦音的能力不是太大就是太小;(4)增加:末尾辅音多余气流释放。昝飞、汤盛钦(1998)指出塞擦音/ j、q、zh、ch、z、c/ 和部分擦音/ s、s h/ 最有可能发生扭曲错误;省略错误较多发生在舌面音/ j、q、x / 和舌面后音( 即舌根音) / g、k、h/ ;舌尖中音/d、t、n、l/ 的主要错误为替代, 且声母替代存在一定的规律:根据声母发音位置, 同一位置的声母容易发生替代。张蕾(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从单维的角度探讨声母构音音位异常的模式:横向看,有发音部位的异常模式;纵向看,由送气与不送气的错误模式、发音方式的错误模式。张磊(2009)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聚焦到21个声母音位,具体分析了各个音位的主要错误走向。 2.声母构音治疗策略 哈平安(1995)提出声母发音障碍的治疗包括三个部分:对发音异常的检查、导出正确发音和巩固练习。金星明(2003)在训练中利用语言障碍儿童视觉(看口型和舌位)、触觉(舌尖碰触牙齿或上下唇轻触等)及本体感( 舌根触及软腭)练习声母的发音。黄昭鸣、韩知娟(2006),研发了一套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黄昭鸣-韩知娟词表》,并用该词表获得了正常儿童的声母音位习得顺序、声母音位对比的发展顺序,对正常儿童的声母发展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黄昭鸣教授提出了声母音位异常的治疗框架,声母构音异常的治疗包括声母音位习得(首声母音位习得、第二声母音位习得和第三声母音位习得)和声母音位对比(一般声母音位对比和最小声母音位对比)。张磊(2009)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对儿童进行声母治疗的构音语音训练法包括音位诱导训练、音位习得训练、音位对比训练、音位强化训练,并且对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治疗提出了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幼儿构音障碍方面在影响因素、评估和对策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做了有关幼儿构音障碍训练的个案研究。有关声母构音康复训练方面,也有人对声母构音错误走向和治疗策略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但前人研究多关注于整体分析,而对声母构音方面的具体分析较少,尤其是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方面。本研究则是在对幼儿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进行测查的基础上,发现声韵母结合时幼儿构音习得快慢及规律,并进行发音干预,旨在克服儿童构音障碍缺陷,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使其尽快融入主流社会。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研究提供理论补充,为研究幼儿构音障碍问题拓展思路,为教学中儿童的语言训练提供指导,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利用相关文 4
献资料作为研究佐证,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三、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测查法、谈话法等对儿童的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进行测查,寻找造成构音障碍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并对其进行干预。为教师对该儿童的训练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指导,有利于克服其构音障碍缺陷,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教师对其他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为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 2013年06月15日-2013年12月20日 选题 2013年12月21日-2014年03月10日 查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03月11日-2014年03月30日 上交开题报告,开题 2014年04月01日-2014年04月30日 写毕业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2014年05月01日-2014年05月15日 提交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2014年05月15日-2014年05月20日 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及成果形式: 论文 5
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已具备的条件 (一)通过图书馆资源、中国知网、中国特殊教育期刊搜集到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工具的选择、被试的选择等。 (三)在暑假期间,对幼儿语言的发音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出了对3岁幼儿进行测查的量表。从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将目标音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在前、双音节在后、多音节在前、多音节在中、多音节在后六个方面进行测量。 二、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弥补。 (二)本研究从研究者的听觉感知出发,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多个观察者参与,保证其客观性。 (三)测验内容需要进一步精确化,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测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一)测查法:运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的量表对儿童进行测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二)访谈法:通过与教师的交谈了解该儿童在学校的表现,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了解其发音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文献法:通过图书馆资源、中国知网以及中国特殊教育期刊搜集到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6
四、技术路线 构音运动评估量表的研制 实施测查 利用量表对学生的发音状况进行测查 设计包含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词表 选择研究对象 选取邯郸市一幼、二幼60名3岁正常儿童 分析测查结果 测查完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撰写论文 根据所得结果和结论撰写论文 7
主要参考文献
[1]毛世祯,马红英.构音障碍儿童的辅音声母偏误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9:40-44. [2]沈玉林,对18名听力障碍幼儿汉语声母获得情况的调查报告[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6,4:219-220.
[3]赵云静,孙洪伟,赵亚茹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构音特点分析及言语矫治[J]. 中国康复 2006,04,25
[4]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徐昭慧,重读听觉障碍儿童单音节语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6]余慧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听力障碍学生语言研究的内容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9:65-68
[7]咎飞,刘春玲.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对象及规律[J].中国特殊教育,2000,3:13-18 [8]黄昭鸣、万勤、张蕾: 《言语功能评定标准及方法》[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Alphen,P.M.V. and Smits,R. Acoustical and perceptual analysis of the voicing distinction in Dutch initial plosives: the role of prevoicing[J].Jouranl of phonetics,2004,(32)
8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论证意见 _特殊教育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二级学院院长或系、部主任审查意见 _ 教育学院__院长(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