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语文课中朗读

浅谈语文课中朗读

来源:意榕旅游网


谈语文课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那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和训练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讨: 一、努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多途径的。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达到激发“读”的兴趣的目的。

老师“读”的真情也可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对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声情并茂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反复听课文的录音,或者跟着录音小声模仿朗读,有目的地指导,强化朗读兴趣。 二、凭借理解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精读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问促读、精讲助读”,使学生以课文中受到的感染和教育,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三、加强朗读示范,使学生学有榜样,读有参照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如:1、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再想想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3、听老师读这篇课文的结尾,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四、明确目标,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掌握朗读技巧

课堂上既要发挥范读的作用,更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为了避免学生泛读走过扬,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以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提出“读”的具体目标:

1、初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正确地读,正音正字,理解字词,感知整体。

2、细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以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怎样写的目的。

3、精读课文,这一层次侧重表情朗读,从研究文章的精华之处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进入情境,介入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胆小鬼》为例,可以提出这样的朗读要求:1、细声轻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找出正确读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琅声通读全文,读懂词、句、段,细心体会作者那种心理,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精读课文,摘录文质兼美或有趣的文段反复读 。 这样,学生朗读的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具体的目标使学生读有方向,走有路子,达到阅读要求。学生的朗读技巧也在多层次“读”的训练中自然形成与,得到提高。 五、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让学生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课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