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03$4)567)(07(8(7’0$4$39:;7$0$<9#$%!,&’(\"!!&’)**+(
=(>%,--.
!!!!!!!!!!!!!!!!!!!!!!!!!!!!!!!!!!!!!!!!!!!!!!!!!!!!!!!!!!!!!!!!!!!
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
\"
鲁炳义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办,内蒙古鄂尔多斯
-\".---)
摘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形成千沟万壑,减少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地产出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对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水土流失;淤地坝;农业增产中图分类号: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B,\"(,--.)-!—--!B—-,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倍受人们
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了重要地位,这不仅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心,而且也反映了农民“发展生产,生活宽裕”的愿望。在水土流失严重、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边远丘陵山区,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脱贫致富,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
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总土地面积,?-CD<,。土层较薄,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疏,沟壑纵横,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这些特点从客观上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尤其是一直沿袭的广种薄收,沿坡耕种,滥垦滥牧以及建设项目弃渣弃土的无序乱堆乱放等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跑水、跑土、跑肥,严重危及农业生产
东胜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丘陵
,
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C--%,?D<,占区域总面积的.\"%.E,农业生产用地主要以坡梁地为主,每逢暴雨,坡面常出现大量的径流挟带泥沙下泻。据当地文水资料及现有坝库淤积情况分析,该地区每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在?---F\---&之间,如果坡面平均按流失厚度\"7<计算,则每平方公里流失氮.&、磷,-&、钾\"?-&。由此可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结构及肥力状况日趋恶化,造成土地产出率低或丧失生产力,极大的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蚕食切割土地,埋压农田,使农业生产空间逐年减少
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蓄水保墒能力减退,造成地面植被稀少,地表土壤抗蚀能力减弱,致使沟道侵蚀愈演愈烈,使本身完整的地面遭到毁灭性的切割,沟谷网把土地切割成窄小的碎地。据调查,该地区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G-E以上,沟网密度
达!D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在沟道下游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削弱行洪能力,引起洪涝灾害。例如:发源于东胜区北部直接注入黄河的各大孔兑,在行洪过程中曾多次对下游沿黄河地区的村庄、农田、道路造成水毁沙埋灾害,更为严重的一次灾害是,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在黄河中形成沙坝,造成对岸包钢一些工业基地停产数天,给下游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淤地坝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体工程,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一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实践表明,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淤地造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黄河安澜做贡献,%\"拦泥减蚀,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分析,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面积占G?EF??E,而产沙量却占总产沙量的?-EF.-E,这说明沟道既是径流的主要通道,又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修建于沟道中的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它不但能够拦蓄沟道本身流失产生的泥沙,而且还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使坝控范围内的泥沙全部拦蓄,实现泥不出沟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泥沙在沟道中逐年淤积,侵蚀基准面不断提高,使沟床得到固 \" 收稿日期:,--AI-BI\"-作者简介:鲁炳义(\"B?CI),男,河北泊头人,现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办任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治理 工作。 !B 总第!\"\"期 定,沟坡得到稳定,有效的制止了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从而起到减轻沟道侵蚀的作用。黄河年输沙量!#亿$,大约有%亿$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每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据有关资料调查,大型淤地坝每淤一亩坝地平均可拦泥&((($,中型淤地坝平均拦泥#((($,小型淤地坝平均拦泥\"((($。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淤地坝建设可大大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例如:鄂尔多斯市准旗西黑岱等一批流域,从!+&\"年开始完善沟道坝系建设,到目前已累计拦蓄泥沙十几亿吨,相当于全市#年输入黄河的泥沙总量,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斯市普降特大暴雨,大片的川台田农、林草用地被冲 毁,众多的水利设施,如大井口、小塘坝、川畔澄地工程等被毁坏,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而位于该市东部的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的坝系工程,面对!.(年一遇特大暴雨,流域产洪总量!,\"\"-3万*\"的情况下,流域内的坝系工程拦蓄洪水.+\"万\" 缓洪.!%万*\",削减洪水量&+-34,不但工程安*, , 然无恙,还保护了下游,#(2*坝地和#-#32*,川台滩地的安全生产,充分显示了坝系工程在防洪减灾、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中的作用。,-.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淤地坝建设,坝地、水地等基本农田逐年增其重要的作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粮食问题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淤地坝建设可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过去高低不平的荒沟变成宽阔平坦的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由于坝地主要是由山坡表土以及大量牲畜粪便、枯枝落叶一同随坡面径流汇入沟道淤积而成,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不需经过熟化,就可耕种,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在丘陵山区,水肥条件良好的坝地,虽然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不大,但粮食产量与梯田、坡耕地相比,却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坝地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为.(((/012*,,是梯田的,’\"倍,是坡耕地的%’#倍。可以看出,淤地坝建设所形成的坝地增产作用与效益十分显著,是解决丘陵山区农民基本口粮的重要途径。,((!年东胜地区遭受特大干旱,坡梁农耕地几乎颗粒无收,而在有坝系工程的小流域,如淖沟、交界沟、毛匠渠等,坝地亩产粮食仍在\"((/0以上,成了当地农民的“保命田”。事实证明,大力开展淤地坝建设,既可为当地提供优质高产的土地资源,又能为农业增收提供保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农村生产及生活用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水,广大丘陵山区就有了生机,也就有了改善农业基本生产的条件。东胜地区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3.4以上的降雨集中在3’+月份,而.’#月份正是作物生长需水的关键时期,则往往干旱少雨,无水可利用。修建淤地坝可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转化为地下水,犹如形成地下水库,涵养了水源。例如,东胜地区在水保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坝下塘,引水上梁”的灌溉模式,合理利用坝下游地下水,走出了一条适合干旱少雨丘陵山区发展灌溉事业的成功路子。目前,项目区内利用这一模式已发展灌溉面积%((多2*,,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淤地坝通过滞洪蓄水,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对解决水资源缺乏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东胜区隆盛兴流域,每年春季干旱少雨,河道断流干涸,人们吃水需到几里外用水车拉水,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通过在沟道中建坝,目前该流域不仅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发展农田灌溉面积 约!\"-\"\"2*, 。 ,-%防洪减灾, 保护下游安全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小多成群的沟道坝系,并科学配置一定量的高标准控制性骨干工程,可发挥较强的削峰、滞洪作用,能有效的实现防洪减灾、化害为利的目的。例如,!+3+年3月,!日,鄂尔多 %( 加,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高产稳产的耕地资源,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自觉地由过去的广种薄收向少种高产多收转变,解除了农民对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的后顾之忧,扩大和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粮食下山,林草上山”提供了保障。例如,东胜区的阿不亥流域,通过坝系建设,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由过去的!5(-&5.,调整到现在的!5,5%,耕地面积由过去的 !,&%2*,, 减少到&.#2*, ,退耕还林还草.!+2*,,为该流域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经济沟道坝地的高产稳产,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上农、林、牧、副、渔各业并举的多种经营道路,为实现“发展生产,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阿不亥流域,建成治沟骨干工程!,座,配套淤地坝\".座,发展坝地+(-!2*,,发展水浇 地,((2*, ,粮食总产量由过去的!\"\".-#$增加到 ,3#%$, 人均粮食由%!#/0增加到+!&/0,初步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带动了特种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由过去的.\万元增加到3#&万元,人均收入达,%\"(元。 ,-3坝路结合, 改善交通条件道路是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是: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都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淤地坝建设,采取坝路结合,坝顶成为连接沟谷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乡村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要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区境内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属相对落后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是该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点。但是,当地丰富的沟道资源,却为淤地坝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加大了对淤地坝建设的投资力度,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的淤地坝坝系建设,依托坝系建设,将当地的沟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荒沟川台化,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必将为改善当地穷山恶水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积极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