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说”的积极性 李花英 (沙河市第一幼儿园,河北沙河054100) 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但不论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从孩子学的规律出发,要低起点,慢速度。循序渐进,随时根据孩子的接受情况进行调整,这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 关键词:幼儿;敢说;积极性 在语言课上。很多孩子怕羞。有的从来不敢主动举手。更不 敢站到小朋友面前表演和讲话。他们一见到教师询问的目光就 紧张地躲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叫到名字。要么一言不发, 要么声音小得像蚊子。而课下情况却相反。孩子们讲话的欲望 是那样强烈.羞涩一扫而光,到处看到的是活跃的交谈。 我认为幼儿“说”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在教师教法上的 原因。如教学起点过高、速度过快、跨度过大、问题过难、要求 失当等。原因找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经过教研实验,我总结 出“帮助幼儿解除语言障碍七法”.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方 法.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自然进入法。 教师要设法保持课堂气氛自始至终轻松愉快、自然平和, 让孩子们始终看到的是教师和蔼可亲的笑脸.听到的是教师轻 声慢语、抑扬顿挫、活泼诙谐的语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教师都不要斥责、否认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课堂气氛越是自然。孩子越容易放松,这是帮助孩子解除语言 障碍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其它的八法就无从谈起。 2.自言自语法。 孩子对发言有胆怯心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 幼儿对注意的分配差.不能在举手的同时考虑教师所提的问 题.所以很多孩子举手很积极,可是一站起来又张口结舌,因而 得不到充分的肯定。这样就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敢 于大胆发言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自言自语法就是教师向孩子 提问后。先给孩子—个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孩子想—想,然后自 言自语地说一说。几分钟以后,再请孩子发言。这时孩子已有了 充分的准备。举手就大胆、踊跃了,回答问题也准确了。这种方 法提高了学习的成功率.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增强了。 3.结伴交谈法。 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光靠个别发言不能满足所有 孩子的语言发展要求。一般来说,能力强的孩子得到锻炼的 机会较多.能力差的孩子得到的机会较少,这样使得孩子的 发展更加不平衡。结伴交谈法就是利用孩子特别喜欢和同龄 伙伴交往的这一特点.在教师提问之后.先让孩子想一想答 案。和邻座位的小朋友互相讨论问题,再举手发言。由于孩子 之间讲话没有顾虑.不怕说错,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所以孩 子很喜欢这种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孩子都得到了 同等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4.告诉法。 交流需要是语言行为的动力.要激发孩子说的积极性、 主动性.教师就要设法为孩子创设交流的需要。“告诉你”法 就是教师将要讲的内容告诉一个、几个或部分孩子,让他们 向尚不知道的同伴传播。如复述故事,先讲给部分孩子听,把 下一步传播任务明确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听的时候就非常 仔细,记得特别认真。听完之后就急不可待地想告诉同伴。在 向同伴复述的过程中。孩子更是倾其所有。尽情发挥,听的孩 子也很感兴趣.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这种方法在孩子中轮 换进行.使他们都能得到锻炼。最后教师再面向全体把故事 范讲一遍.进一步加深印象 5.七嘴八舌法。 语言作为思维外壳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没有也不应该有 固定的模式。在语言教学上我们要注意突出这一特陛,强调语 言教学的实用价值.在使孩子掌握语言这一交流工具上下功 夫。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词语、多种句式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对他们的现实生活和将来的学习提供切实的帮助.而要尽量避 免出现死记或机械模仿教师规定的句式.把生动活泼的儿童语 言变成成人化、文学化、装饰表演化的东西。七嘴八舌法就是通 过教师设情境或设问题让孩子发表意见和参加讨论.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而不设标准答案或最后统一答案,不论孩子的意见 在成人看来多么幼稚可笑,多么滑稽荒唐。也允许孩子讲出来。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祛除一切顾虑,思维充分展开,并努力组织 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 热烈的讨论.幼儿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加上教师在其中的引 导.孩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大胆性、准确性、生动性、丰富性、创造 性就逐渐得到了提高 七嘴八舌时不要求一定举手,也不要求 一定站起来.只 6.迁移法。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 按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故事中的情节去做。这种角色迁移 的心理现象是幼儿所特有的。角色迁移法,就是利用讲故事 来消除孩子怕羞、胆小等心理障碍。例如我编了一个《不羞 花》的故事,大意是佳佳是一个怕羞的小姑娘,后来有一位老 爷爷送给她一朵不羞花.从此佳佳就变成了一个勇敢大方的 小姑娘。讲完故事以后。我让小朋友都来当佳佳,每人上前 “采”一朵不羞花.然后说一句话,结果每一个孩子都变得勇 敢大方,没有一个扭扭捏捏,这就是角色迁移的巨大作用。 7.暗示法。 有些因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而怕羞的孩子.其心理障碍 不是一下子能克服的.这节课有进步下节课还会有反复,这 时如果用自我暗示法.只须一分钟就可以使这些孩子得到有 效的帮助。做法是:教师在提问前,先用自信、坚定的语气大 声领全体孩子说一些自我鼓励的短语.如“我是一个勇敢的 孩子”、“我不怕羞”、“我敢大声说话”、“我不怕说错”、“我敢 举手发言”、“我胆子大”等等,孩子说完就会鼓起勇气,克服 胆怯.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