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心”开始

从“心”开始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心”开始

作者:侯登强

来源:《师道》2011年第10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大楼发生火灾,消防员在房间里发现了幸存者,不过他睡得很香。两个消防员连忙抬起他来拼命往外跑,结果他的身体太庞大了,而门口又窄,翻来覆去仍然不能顺利出去。危急时刻,消防队长跑来了,大喝一声:“叫醒他!”是的,他醒了,学会了自救,并且顺利逃离了火灾现场。

由这个颇有寓意的小故事,可以想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常常也有类似的尴尬——学校竭尽全力让老师参加各种培训,然而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群体出现的职业倦怠心理,部分老师已经失去了自主发展的诉求——这是教育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是一个比硬件、比资金更迫切的问题。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除了知识的传授,教师必须对孩子有更多积极情感、积极价值观的影响。唯有教师的内心丰盈温暖起来,才可以真正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心灵对话。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教育的梦想,那么教育生活是索然无味甚至疲惫不堪的。于漪老师说过:“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如何给予教师心灵关怀和引领,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这应该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半年时间的实践,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实践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是一个有“心”的教师——慧心、爱心、诚心、痴心——这是我对一个教师的期待。慧心是指对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爱心是指教师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诚心是指教师要善于向榜样学习;痴心是指教师要完全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学校管理者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帮助教师获取自主发展的力量。 大课间里有学问

学校开展大课间训练和评比活动,开始几天效果并不理想。训练间隙有老师找到我说:“学校花时间让孩子训练会不会影响学习?这样训练下来,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帮助?”老师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其实答案已经在我心里了。

在全体教师会上,我和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达成以下共识:通过大课间的训练,一是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评比是手段不是目的,比评比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一种积极的体育文化;三是通过大课间的训练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静”的品质迁移到课堂当中,会对我们的课堂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培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学生,抓大课间就是在育人。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老师更有责任心了,大课间训练也更扎实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大课间训练可能还有其他的副产品:团队意识的培养,荣誉感的形成。北京的于会祥校长曾经谈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友情的价值,其实也是一种副产品。我们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对学生的成长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要唤醒教师的教育心灵,必须要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行为的意义。一位老师到学校来是要做一件件小事情的,不断地努力固然可以完成任务,可是我更相信 “努力只能勉强维持优秀,热情才能成就卓越”。要想有持续的热情,那么老师就需要有这样的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背后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只有真正懂得孩子,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过一种审慎的教育生活,教师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才会更有职业尊严感。 我们常常要求教师慎言慎行,这样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行动能力,不如提倡慧言慧行。网易上有句话,“发出有态度的声音”,而今天的我要说:教育者需要做出有态度的教育行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多一只眼睛看我们的行动,多一些时间思考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

“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这是半年前,我刚到韩仓小学时第一次国旗下演讲的题目。在学校的绿色操场上,我这样讲:“通过座谈了解,我知道,韩仓小学的各位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展现了良好的教师风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从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到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时刻把教师的责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尊敬的教师群体,这是一个有教育良知、有教育信念的教师群体。我为各位同学能够遇到这些优秀的教师而感到高兴!我提议,在场的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亲爱的老师们鼓掌致敬!”

这番话语是我对整个教师团队的期待,当然还有两个只有我才知道的意图:向小区的居民宣传我们的老师,给老师更多的社会期待;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这最朴实的道理彰显着师生关系的魅力。

师生关系是学校的根本。一所好学校,一所幸福的学校,师生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唤醒教师的教育心灵,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让教师的眼睛落到孩子身上去,在孩子那里找到职业责任感。校长要成为师生关系的粘合剂,让学生更尊重信赖自己的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们更有真情实意。

在学校的工作中,我努力创设这样的机会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各种节日或纪念时刻,我会嘱咐老师们要和孩子进行合影、留言、交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对作为个体生命的孩子来讲可能就是一次珍贵的体验。心灵需要大事来震撼,也需要小事来润泽,大事不会天天有,而小事却处处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心里,我特别希望这些小事情能够在师生的精神生活中添加色彩,能够使老师对教育对孩子有一份庄严与幸福的担当。我们正在计划做“把最美的笑脸呈献给孩子”这样的创意活动,致力让微笑成为师生沟通的一张名片。 校长的眼睛是一台摄像机

记得学校有一位王建国老师,年纪很大了,已临近退休。那天,天下雪了,我在门口值班,看到他老人家走进大厅,又走了回来,找到一块木板,清扫起台阶上的碎冰……我默默把他写进我的管理笔记中,多次在教师会上为大家重现那感人的一幕。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需要有自己的榜样——校长可以帮助教师寻找榜样。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有的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同事。发现这些老师,把他们记在心上,更挂在口头上。校长的眼睛应该是一台摄像机,要记录下师生们的感动和美好。把那些学校的感动场面记忆下来,这些凝结的瞬间,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所在。学校中的榜样要寻找,学校之外的,更需要校长给老师创造机会去结识。 新学期伊始,泰安的孙明霞老师来到我们学校作了精彩的报告。孙老师身体内部有一部自主发展的发动机,听她的报告,我想带给老师们这样的思考:只要坚持读书、写作、实践,都可以有不一样的教育生活。也是在这半年,我带着老师们去聆听了全国师德模范张广祥老师的事迹报告,从张老师质朴而真诚的诉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守望者的坚韧与执着。我在和老师座谈的时候,问大家:“当我们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能不能像张老师这样,讲述一个个动人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呢?” 而我们那一期活动简报的题目就是——“做个有故事的老师”。

带一份诚心和老师们一起去寻找教育的榜样,诚心诚意地汲取前行的力量,从此,教育心灵有了被开启的美妙感觉。 帮助教师成就自己的作品

英国有个达人,他的爱好是叠石头,一块块巨石被他垒了起来,神奇极了。可能有人会疑惑:做这样的事情有意义吗?他不烦恼吗?不会的,他沉浸在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他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故事里,我被耐心和技巧所征服,更被他那种投入其中的精神状态所感动。

人获取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属于自己的作品。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师会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那么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是学生的成长,可能是课程的开发,也可能是公开课、论文发表、职称……一些老师的教育热情渐渐黯淡,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作品”没有得到认可和肯定,或者还没有意识去创造自己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长可以帮助老师找到他们的“教育作品”,给予支持、鼓励和引领,从而激发他们做教育的热心和恒心。我们学校有位李志君老师,他钟情于书法,是学校书法特色建设团队的中坚力量,对书法教育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创造机会让他多次到外校进行交流分享活动,他渐渐找到了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个暑假,我又和他商量写字教材的编写工作,把书法练习与语文课本中的生字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的所有范字都是由李老师亲笔书写,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联系出版社。学校将把他的著作当做校本教材开发使用,这既是他个人的专业成就,更是学校的一笔财富。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想法转进别人的脑袋。也有人说,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唤醒教师的教育心灵,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丰盈教育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越是艰难,越是需要坚持。教师成长从“心”开始,在唤醒教育心灵,引领教师自主发展这个专题上,我一定会默默践行,慢慢浸入,静待改变。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韩仓小学) 责任编辑赵霭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